【列电人追忆】刘引江:一句玩笑

 

1967年,第23列车电站在岩岱发电。岩岱,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 刚到那里,没有见过少数民族。...





1967年,第23列车电站在岩岱发电。岩岱,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

刚到那里,没有见过少数民族,对他们既好奇又害怕又感到神秘。

 
有一天,我们在小河里游泳,你就别提河水有多么湛蓝、清澈、透亮,纯净,河底的一粒一粒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

再加这里四季如春,和风习习,时不时有温泉冒出,在这样的水里游泳,简直舒服极了。

突然,有歌声传来。

没错,是彝族姑娘在唱歌,不但听到了歌声,而且已经清楚地看见了一大群姑娘的身影,她们正高高兴兴向河边跑来。



所有小伙的眼睛都睁大了,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现实生活中的彝族姑娘:青色的头帕,漂亮的绣花长衫,宽大飘逸的百褶裙。

如果她们就在路边唱唱歌也就罢了,没想到她们到了河边,哗——全都很马利地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进水里。

再看看我们电站的小伙子们,好像比姑娘们的动作还要快,哗——全都很马利地从水里跳了出来;兔子似的,跑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岸边的衣服也来不及拿。

水里的彝族姑娘一阵大笑……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帮彝族收割麦子,那是在半山腰的小块田地里。他们大部分人都能说汉语,交流起来没有多少障碍。

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和他们的生产队长以及社员拉家长:

家里有几口人,种了多少地,

生的孩子,老大叫“木角”、老二叫“木嘎”、老三叫“木狗”,民歌怎么唱……

一个社员饶有兴趣地教我们唱起民歌:“卡沙沙,卡沙沙,哥教妹子学文化……”

大家在一起聊得非常开心。

聊熟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你们彝族姑娘长得很漂亮呀,我们电站小伙子多,给我们小伙子介绍个对象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正吃着午饭,队长领着一个彝族姑娘到电站上来了。

说这是他的亲妹子,今年17岁,还没对象;你不是说你们电站的小伙子没有对象吗?喏,领来了。不给找可不行,人我都领来了,你们不能说话不算数。至于找谁都无所谓,你们看着办。

说完,队长一扭头走了,拉都拉不住。

所有的人都傻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能出这样的事情?

电站的领导是最着急的。

先派女职工安排好队长的亲妹子,招呼吃饭,陪着说话,送衣服,讨近乎,解释,说服,陪礼,道歉……

然后,派一大批人去半山腰找队长,找寨子上的人,尤其是早上一起割麦的熟人,陪笑脸,说好话,解释,说服,陪礼,道歉……

奇怪的是,队长找不到了,早上割麦的熟人都不会说汉话了,一律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民族语言。

天达达,两边两拨子人任凭你说得天塌下来说得嘴皮子磨破都没有用,人是领来了,不可能再领回去。

早上割麦时的融恰气氛,建立的“深厚友谊”,这时全都荡然无存,谁也不认识谁了;就是一句话,你不给找个对象别想搁上这件事。

更让人不安的是天越来越黑,只要过了今天晚上,明天要把人领回去的可能性几乎就不存在;弄不好就要闹成“民族纠纷”的大问题。

所有人的心上都像堆了一块大石头,而又毫无办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4列车电站离我们不远,它的旁边有个铁路医院,铁路医院有个大夫轻而易举地把问题解决了。

原来,铁路医院经常为彝族人看病,彝族人最信任的是大夫,最怕的也是大夫,大夫的话他们不敢不听。

没有费多少唇舌,晚上十点过后,队长就把他亲妹子领回寨子去了。



作者简介
 
刘引江,男,1943年生。毕业于西安电力学校热能动力专业。

1965年2月至1969年7月,在第23列车电站工作。

1969年7月,调西北基地工作。

1998年,退休。

长按二维码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
小编的微信号:yudaoke2014
赐稿邮箱:liedian2016@163.com


    关注 列电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