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厢有理—期刊】哲学家半月刊:嵇康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

人物简介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文学著作

嵇康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 ,《广陵散》 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 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哲学思想

嵇康的思想兼具儒、道双向传统,凝聚了时代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取向。"越名教而任自然" 作为嵇康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是人们在理解嵇康思想时绝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此命题不仅体现了嵇康本人对当时社会流行的"名教" 与"自然"之辨的态度,更从根本上反映了嵇康本人全部哲学思想的内涵:不仅有出于现实关怀而对现实不公所做的批判,更充满了对于真实自然——求真、对自由人生——求善、最终归于对"任自然"的理想境界——求美这三方面的渴望与追求。



人物轶事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人物名言

1、徒恨永离。逝彼路长。

2、流俗难悟。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3、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4、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


文字:学习部

编辑:网络部 张文博

审核:马文惠  曹芙萌





 爱智致用,批判创新,承前致思,生而为智



欢迎大家关注哲学学院公众号


    关注 黑大哲院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