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跨出舒适圈,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创见·2017年拾集》VOL.02

 

人性的弱点是边界的“守卫者”,若要不断的打开边界,我们就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内在的能量之源,并有自己外在的发力方式,并在不断的跨界体验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形成更强大的内在能量场。...

Real简介
创见百宝乡的Real,80后,崇尚自由的射手座。一个爱折腾享受创业的实干女青年!

Real说:“我追求的不是梦想而是梦想中的自己,我只想用我的方式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1


你与众不同的“跨越边界”的故事
Boundary-Spanning Experience:在过去1-2年的人生中,你经历过学业与事业,生活与家庭,人生志趣等方面比较大的“转变”吗?尤其是实现某一种外在形式上的“跨界”经历(比如,改换工作的行业,领域或城市,经历毕业、结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阶段,有了新的习惯、爱好或获得新的成长、成就等等)。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跨界故事”(如,在这段“跨越边界”的经历中所遭遇到的人生不曾有过的挑战,困惑与纠结等等......当然也包括独特的欢愉,感触与收获) 
过去一年,我在工作上、生活上和家庭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界式体验。

在工作上,在毕业后的4年里我最多曾管理过十几个人的销售团队,管理过二十多人的运营团队,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在学习如何做一位好的管理者、领导者。但在2016年,我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却有前所未有的兴奋,因为这是我的机会。我带着5人的核心团队,在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里创建了一支超200人的大学生作战团队,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学习式工作的培训系统,我们在帮助这些大学生获得实战式社会成长的同时,也帮助我们自己创造了超预期的工作业绩。帮助200多位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受教式学习到实战式学习的跨界式成长,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次挑战,对于我个人在管理能力上实现了一次突破,与我自身而言也是一次跨越式的成长。

在生活上,从小我就是一个爱运动的人,但工作的忙碌剥夺了我的爱好;我自认为是一个内向型的书写特征的人,但工作的忙碌以及写作的困难值太高导致写作这件事情一直被搁浅;因为工作忙碌,所以我一直是夜猫子型,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我一直想把早晨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但早起确实不容易做到。这些都被一个叫“工作狂”的借口阻挡在门外了。但2016年,我把这三件事情都做到了:坚持早起、运动和写作。早起,让我有了更多安静的“零干扰”的时间,也让我对时间有了更多的掌控力;运动,让我的精神更饱满了,更年轻更有力量;写作,带给我的是颠覆式的影响,如果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库,那写作就是一种把库里的东西进行有机连接和组织的过程,通过写作,我的眼前会出现一个个门,打开这些“门”后我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通过指尖把我脑中那些模糊不清的世界画出来了。

在家庭上,虽然我从小就在外面上学,工作时又选择了千里之外的城市,我与家人之间并从不缺少爱,但却一直没有太多的连接和生活的交互。2016年,我的家庭中先后遭遇了妈妈生病、妹妹生病,那时作为家里长女的我坐立不安,煎熬难过,晚上整夜整夜的失眠,白天还必须在所有人面前做最坚强的那一个。那段时间,我每天照顾妈妈的起居、陪她去超市、教她锻炼身体;在我妹妹住院期间在病床边照顾她,在她面前的每一刻都装作若无其事,但背过她马上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整晚帮她按摩身体,让她感受到知觉和力量。虽然在这之前我与家人并没有太多生活上的交集,却在这两场战胜病魔的战役中,当我和家人共同去抗击、共同去面对时,我感觉在生活或精神上我都与他们同频共振了。这是我与家庭联结和相处上的跨界,让我与家人更加亲近,这种亲近是可以触摸到的爱,也让我感觉到被家人需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其实在我们生命里、世界里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也有着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边界,有的我们能够主动性发现和打破,也有一些挑战、困难、遭遇因为面对的态度和行动也竟成了一次打开边界的机会。

❷The Boundaries in Life and Self:在你上述的跨界经历中,是否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边界(如行业、职场,地域、人群之间的阻隔等等),是否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边界(如生活中被你分割的不同领域,包括家庭、工作、社群,你扮演的不同角色),又是否看到了我们内心的边界(比如,很难改变的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对人、对事某些方面的处理和沟通方式等等)。请你分享一下让你感触较深的曾经或正在面对的这些边界(社会上的,自己生活中的,自己内心里的)?你是如何看待和跨越这些边界的?你的跨界经历对你打开内心边界有什么重要影响?你觉得自己在跨界过程中所打开的边界是什么?还有哪些你看见的自己内心的边界是期待未来能继续打开的?

关于不断打开认知的边界,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告诉着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知道的一切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个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边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边界。从小到大我父亲非常关心我的学业,小时候我爱读书,有一次买了一套国外文学名著,我父亲告诉我读这些书不能帮助我考上大学,但是我当时认为我生活在一个圈里,我渴望通过读书一窥尚未知的世界。无论我们在任何年龄、任何环境里认知边界永远存在,所以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的打开认知的边界。

关于打开性格的边界,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妈每次带我出去,都会在路上叮嘱我两次要如何说话。我享受这样内向的我的同时,我深知它成了我与外在世界连接的阻碍,很多时候我被自己框在自己的领域,我看着自己与很多美好失之交臂。我深知我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但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大一的时候我决定想办法去改变自己,不是从内向转向外向,只是从外在上不再封闭自己、不再不敢迈出跨界的脚步。于是那个暑假我用三天的时间说服了我的家人,独自一人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逼迫自己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跨出熟悉的朋友圈,跨向陌生人的世界。后来我能站所所有同学面前凭自己的演讲竞选成为团支书,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到菜市场叫卖做小生意,零导游经验就可以成功完成40多人的北京两日游……这一切都源于我那一次勇于打开性格的边界,学会了如何适应外面的世界。

我喜欢一个片段,就是悟空为了不让唐僧被妖精伤害给他画了一个保护圈,但唐僧的善念带着他跨出了这个圈,这很唐僧。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敢跨出“保护圈”呢?我还喜欢一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因为我认为歌颂的这个圈是一扇门,打开了中国当时经济运作模式的边界。

我认为我们会面对的是认知的边界,是意识的边界,是精神的边界。我们所有的遇见,都无形之中有了边界,我们的好奇心与勇敢的心帮助我们发现和打破着这些边界。

但我认为爱是没有边界的,爱是一种美妙的力量,这种力量无边无界。
2
你对“打开边界" 的独特感悟
❸Learning from boundary- Spanning and Opening:在问题1分享的故事中,当时支撑你完成边界跨越最大的动力来自哪里? “跨界”的内在支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这段“边界跨越”的旅程中,给你最大启发和帮助的人或事是什么?“跨界”的外在支持系统是如何构建的?你觉得这样的打开并跨越边界的经历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会推荐其他人同样尝试吗?
跨界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一颗不安分的心,来自于对自己提出的期许,来自于对未来的想象。“跨界”应该是一种本能的力量,这种力量由内而生,来自于好奇之心和勇敢之心。正是因为我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正是因为我们敢于面对未知也不畏惧挑战未知,所以我们可以靠信念产生能量渴望去跨越边界。

身边的所有的遇见,无论是人或事,都是一面面镜子,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同时看到自己于某一方面的局限性(边界)。看到大海,我们就看到了陆地的边界,看到死亡,我们就看到了生命的边界,看到历史,我们就看到了未来的边界。

“跨界”的外在是一种刻意行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外在的计划和行动的表现,我们有计划且有行动地终身学习和终身探索,才能于现实中打开一扇扇门,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也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因为对未来充满好奇,不安于现状,不止于眼前,所以我不愿意去走一条别人已经铺好的路,于是我选择了创业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路。我享受这种边学习边探索的状态,能让我不断的跨出当前的边界,而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帮助自己打破边界,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跨出边界。
❹Open the boundaries in our heart: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客观身心状态与生活境遇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模式,行为习惯,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也各具特色,也就同时意味着每个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自己内心的“边界”。有时候我们想守护自己价值观“底线”,有时候我们希望改掉一些坏习惯。这都需要看见或打开自己内心的边界。关于“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这个话题,你最想与其他“创见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是?
我们除了活在生活里,活在工作中,活在交际中……我们还活在自己的身体里、活在自己的意识里。学会自己与自己对话,我所感受到的运动就是与身体的对话,写作就是与意识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我开始看见自己的边界,并学着努力打破这些边界,享受着“新”世界带给我的美好。

人性的弱点是边界的“守卫者”,若要不断地打开边界,我们就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内在的能量之源,并有自己外在的发力方式,并在不断的跨界体验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形成更强大的内在能量场。

2017创见年会速递

继2015年《创见》第一届年会“ 少有人走的路”与《创见》2016年第二届年会” 直面人生与事业的不确定性” 之后,2017年第三届《创见》年会,我们依旧邀请了10位创见者们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本届年会的主题:打开我们内心的边界(Open the Boundary)。

边界是我们用来分类这个世界和定义自我的重要元素,因为有了边界,我们才得以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区别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同时,因为边界的存在,我们也可能变得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愿意走出自己内心边界围绕的“舒适圈”。打开内心边界,与更多人交流,经历与体验新鲜事物,与不同的世界及多元的观念融通,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内在的活力和生命力。各种“跨越边界”的经历也成为我们打开内心边界的宝贵经验。



如果您对这些创见者的故事/本人感兴趣,或者您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想要与我们分享和交流,欢迎点击蓝字了解年会招募或者扫描上方邀请函中的二维码填写提交年会报名表。

延伸阅读:

石头奶奶:有勇气扔掉那块石头吗?|《创见·2017年拾集》VOL.01

编辑|秋实
图片|Real、碔蚨
校对|秋实、碔蚨
排版|秋实

-------------------------------------

欢迎与我们一起成为【生活的思想家】!阅读更多创见读书生活笔记,参与创见者俱乐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请点击《创见》微信账号(C-sight)自定义菜 单,您可以了解:为何发起《创见》,发起者,创见者,志愿者;同学慧,石头村,百宝乡,1st JOB,长青树等各类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阅读《智识文集》《创见文集》《旧文曦思》《传承笔录》等读书生活笔记。点击自定义菜单中【完整目录】更可以查阅 各类历史文章与活动,也可以浏览www.csight.org,网页版的同步更新!欢迎创见者一起分享各类建议或意见到《创见》合作联系邮箱:csight@126.com


    关注 创见Csigh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