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茶经:疏而得之的黄茶

 

第一章23、疏而得之的黄茶黄茶属轻微发酵茶,历史悠久,闷黄为其独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为黄汤、黄叶。黄茶属轻微...



第一章

23、疏而得之的黄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历史悠久,闷黄为其独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为黄汤、黄叶。

黄茶属轻微发酵茶,香气清醇,滋味爽口,茶性微凉,为我国特种茶类。主要产于我国的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黄茶的生产历史悠久,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就有黄茶生产、采制、品尝等记载,距今已有将近400多年的历史。

黄茶最早是从炒青绿茶中被发现的。在炒青绿茶的过程中,杀青、揉捻后如果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就会变黄,茶汤也会变色,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类:黄茶。虽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闷黄”使茶叶进行了发酵,使黄茶与绿茶有了明显的区别。因而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而黄茶则属于发酵茶类。黄茶不仅茶身黄,汤色也呈浅黄至深黄色,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风格。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鲜美。

黄茶品种很多,依鲜叶老嫩程度差别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采用鲜嫩的一芽一叶或茶芽,产量极少,属黄茶中珍品。主要有湖南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黄芽等。

黄小茶采用茶叶的一芽二叶,其鲜嫩程度比不上黄芽茶。主要品种有湖南北港毛尖、湖北的鹿苑茶、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大茶的鲜叶较粗大,采摘一芽三四叶或四五叶,主要品种有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茶
黄茶基本制作流程
闷黄:是形成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的关键工序。闷黄工艺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闷黄时间短的15~30分钟,长的则需5~7天。

以“蒙顶黄芽”为例:鲜叶、杀青、初包(闷黄)、复锅、复包(闷黄)、三炒、摊放、四炒、烘焙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长按关注


    关注 惠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