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有一个名叫“康”的村

 

这个村庄的名字比较特殊,一个字,一个“康”字,一个健康的“康”字,一个原初取名和“健康”几乎没什么关系的“...





《原平故事》征稿

无论身在原平,还是远走他乡,请把那些或感人或励志或传奇或值得称道的原平故事分享给大家。本平台现征集原平相关文章、照片。

投稿邮箱:718070459@QQ.com。投稿时主题格式为“投稿+作品名称”。



这个村庄的名字比较特殊,一个字,一个“康”字,一个健康的“康”字,一个原初取名和“健康”几乎没什么关系的“康”字。

那么,它的出处和来由究竟如何呢?

有资料这样记载,这个村原名叫“向阳坡”,位于现今村址东南方向一华里处。因康熙三年发生了强烈地震,这个村受灾严重。灾后,村民在重建家园时,将新村位置往西北方向挪移了一华里,为图吉祥,取名康村。



翻阅地方志,并无康熙三年原平地震的记载。只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地震的信息:“十月初五(11月22日)未时,地大震。初起西北,声若震雷,黄尘遍野,树梢几至委地,毁坏民房,人多压死。”

两次地震,时间相差19年,看来“向阳坡”毁于地震之灾事实不假。



“康村”的“康”字与居民姓氏无关,不像其它诸如赵村、刘岗、巩岗、朱东社等,以姓氏命名。

也许是为记住康熙年间因地震毁村而重建新村这件大事,取年号“康”字为名。

或者是因为村庄地处福寿山下,古有“福寿康宁”吉祥话语,而取“福寿”之后的“康”字为名,以图吉祥。


康村,距离原平市区东27公里。进入康村,须走紧挨公路的刘河底村东一条土沟。这条沟开口不大,并不十分显眼,要不是沟口处建有一座华丽的康村门楼,一般行路人不会注意到。



康村真就在刘河底背后的一条大沟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其实,真正让人赞叹的是,康村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 

未进村前,与寿山水库紧紧相连的沟壑转弯处,是康村的养殖场,养着大约200只鸡、80只鹅,还有百多只鸭子。据说这是村集体的养殖场,并不是私营的,这一点会让人平生感慨。



养殖场周围是成片的杨树林,遮蔽着沟,遮蔽着路,遮蔽着池塘。那池塘被映衬得碧绿碧绿,青翠若颜料染就。一群鸭子游进塘里,呈多路纵队向前冲刺,把池塘碧水带出了平行的水线。突然,池塘中间设置的水泵开了,几股水被高高吹起,又像花儿一样散开,落下来。鸭子绕开水雾的袭击,继续前行,但队伍终究是乱了,有的折身返回,有的起身上岸,绿草黄土黑鸭子,就这样成为一景。

康村全村约500户人家,1300多口人,耕种有土地2500多亩,过去一直以农业及梨果生产为主。在农业社集体化时期,这个村在原平不算先进,但也绝不落后,排队在中游,所以很少受人们关注,也就有许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村子。



从养殖场往西再走500米,就进了康村。准确点说,是进了密密层层的树林里,康村的街道、房舍,就在树丛中藏着。街上,看不见几个人,只有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或坐在街巷前,或坐在树荫下。仔细端详,这都是一些高龄老人,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虽是些不挂调料的寡话,但对他们来说,那话题里即有乐趣,坐一起说话就是幸福。



村里有很多可看的景观,比如那用石头垒砌的梨窑,比如那接着水管安着辘轳的水井,比如那一处最齐楚的农家院落,比如那种着一片旱烟旁边的大丽花…… 

有这样茂密树林遮掩的村庄,空气无疑是清新的,不用发愁没有负氧离子的摄入。再加上山区水源的纯净,植被的完整,说康村的村名由来,是“健康”的“康”恐怕无人反对。 

村里的年青一代呢?对了,是这样的,他们加入了同川万余人的果商大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其它村里的同道一样,他们由几百元的小本生意,变成了上千万元的大批量交易;由单一经销梨果,变成了香蕉、蕉柑、西瓜、鲜桃等近20个品种的营销;由跑单帮、搭伙伙的松散操作,变成了股份合作、阵容强大的集团作战。



村里的老年人,以年轻一代的开拓发展为荣,又为他们的奔波忙碌而劳心。他们守着故园,守着热土,为在外创业的孩子们操持着这个温馨的港湾,盼望他们累时乏时回来舒舒服服地歇一歇。

康村,是可以给人健康生息的村庄,是康村在外游子真正的家!




































    关注 原平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