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痰》請吐出來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



痰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

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干燥空气、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
在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说起“口痰”,大家可能会觉得恶心,但你是否观察过它?不同颜色的痰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病症,这些“痰”色你知道吗?“痰”色辨证.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

寒痰:痰呈白色。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风痰:开始痰白稀。由风邪袭肺即“伤风”引起。病人怕风,咽痒,舌苔白。

热痰:呈黄黏痰。由热邪侵肺或先感受风或寒邪之邪,风寒之邪在体内化热,使热伤津液,炼液为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
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量多易出。由湿邪侵入人体(如久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受损或饮食不节,运化失调引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引起。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除了这些“痰”外,还需特别注意的是痰中带血!痰中带血可能是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衰、血液病等的征兆,也可由牙龈炎、牙周炎等病引起。一旦出现血痰须高度重视,应尽快就诊,查找病因。
“痰”从何来?
 


虽然吐了那么多年的“痰”,但你知道它究竟为何物吗?是哪个器官生产制造的?事实上,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通过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通过正常的咳嗽反射由气管内经口腔排出体外。

正常人“痰”很少,只有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出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致病细菌或病毒等有害物质时,上呼吸道、气管和肺部就发生炎症,使分泌物增加,痰量就会增多。如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

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看得见的“痰”,称之为“有形之痰”。实际上,“痰”还有“无形之痰”,如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病症,如头昏眩晕、恶心欲呕、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中风、癫狂、昏迷等,多是由“无形之痰”所致。

对于这种中医上所说的“无形之痰”,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加说明。
 
“痰”产生的原因


外感邪气:损伤肺气,肺排痰功能减退,痰贮于肺,肺气不利,必致咳嗽痰多。

饮食不节:恣食生冷、瓜果或过食肥甘辛辣之品,脾胃受累,脾失健运,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情志不畅:情志刺激,肝气不舒,累及脾胃,脾不健运,水湿停滞成痰。

体质虚弱或久病不愈:耗伤脾胃,脾不健运:由于脾虚不运,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我们在公共场合都能见到禁止吐痰的标识,除了影响卫生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痰”会传播疾病!
 
“痰”是疾病源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常带有许多细菌、病毒,它常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元凶”,如感冒、肺结核、流感等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所以,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
有效化痰的方法
痰多,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对于吸烟者应戒烟,其次,避免吸入有毒有害及刺激性气体;避免感冒,避免进食辛辣香燥的食物等。必要时应摄胸片,做痰培养、喉镜等检查。对痰多者,在食物的选择上也应因人而异:
脾胃虚弱者:可进食山药、大枣、白扁豆等食物健脾以化痰。

肾虚者:可进食核桃、芝麻、桑椹、枸杞等食物,温化寒痰。

肺虚者:可用冬虫夏草、蛤蚧、黄芪等。

痰黄稠者:可食鱼腥草、罗汉果、滇橄榄、蒲公英、薄荷、白萝卜、荸荠、梨、藕、冬瓜等。

痰白清稀者:可食用苏子、杏仁、萝卜籽、芥菜子、干姜、陈皮等。
有话问专家
喉咙里有异物感,一定是“痰”在作怪吗?

喉咙里有异物感,不一定是有痰。有一些疾病如咽炎、甲状腺疾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会出现喉咙中有异物感,但不一定有痰。对喉中异物感,中医从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等论治,疗效显著。
 
“痰”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咽下去对身体有影响吗?

健康的人痰不多,咽下去不会危害身体。如吸入了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他们的痰液中带有有毒有害的细菌、病毒,下咽大量的痰对身体是有害的。

痰多是否说明肺部有病?中老年人为什么痰多?

痰多不一定就是肺部有病,上呼吸道有炎症者如咽炎、扁桃体炎等痰也会较多。中老年人因自身免疫力降低或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存在,痰量也会增多。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逐渐减退,使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在体内积聚而形成“痰”,痰量就会增多。
 
怎样才能很好的避免痰多现象?

治疗原发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吸入,如烟草、粉尘、化学气体等;避免细菌、病毒的感染;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据专家介绍,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痰中有成千上万的病菌。痰液可传播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有人随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菌染病的机会,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健康人呼吸一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痰是我们呼吸道排泄出来的废物,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保持环境卫生不可以随地吐痰,但是绝不能强忍着咽下,因为痰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咽下去后有少部分细菌可能会被胃液杀死,但是绝大部分的细菌却仍然活着,它们会进入肠道从而引起肠道的疾病,而如果痰中带有结核杆菌则可能会引起肠结核病。
这些细菌还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肝、肾、脑膜等部位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疾病,专家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害人。痰在呼吸道如不及时排出,导致呼气不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咳嗽,反复咳嗽会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抗原性,可引发过敏性哮喘。因此专家指出,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关注 漢醫神農時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