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区,关于突围的故事

 

雄县是我的老家,户口本的籍贯一栏是这么写的。只是昨天之前我都没有去过。

爷爷16岁那年,在村子...



雄县是我的老家,户口本的籍贯一栏是这么写的。只是昨天之前我都没有去过。

爷爷16岁那年,在村子里洗澡,据说那天跟他一起的小伙伴失踪了,后来有人说被日本人抓了壮丁。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呆在家里,他要突围。于是沿着铁路线一路来到了天津。这是爷爷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

上小学的时候四爷爷来家里,推荐他们生产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上板砖,抡起胳膊跟螺旋桨一样转,塑料袋不会变形损坏,严严实实。

后来我高考前一周,老家来了学勇叔和另外一个亲戚,在家住了一宿。学勇辈分大,年龄跟我差不多,他叫勇,我叫猛。同一时期起的名字,没有商量,意思却暗合。两个人在家住了两天,睡在我屋里的地上,他俩脚比较臭,熏得我睡不着觉。当时我还有点怨气。生怕他们一直住到考试前。后来高考顺利完成。

今天是30多年来第一次回老家,找到了爷爷原来住的地方,村子还在,已经被围在了县城新建的小区里。百度外卖、京东商城一律够得着,生活倒是很方便。用人杰地灵来形容雄县的人一点也不合适。这里我接触的人都带着实在样,甚至有点呆。一如我爸和我的几个姑姑伯伯们。



我想智慧人的坯子理应是这样,像郭靖一样。这就是下个千年智慧城市的主人。有勇猛、有呆智。雄心万丈、安如泰山。印证了那四个字“和平崛起”。

敬告一些聪明人,你们清明节不回自己老家,跑到别人老家去。是想成为千年新城建设的一快砖石,还是想垒个篱笆,或者给建设者们做绊脚石?其实不管什么目的不过是用行为证明了政府强大的公信力罢了。雄县人民呆了这么多年,呆出了大机遇。还是先回家呆呆吧。

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鲁迅先生认为,“猛人倘能脱离包围,中国就有五成得救。”先生因此想作一篇《包围新论》,讲述“包围脱离法”。“然而终于想不出好的方法来”。

雄安的存在,也是意在突围。而突围的最好方法,我想是融入群众。感谢新区的成立,让我有机会看了看老家。不管我们生活在哪,每个人都有一个老家,因为我们是从农业文明走过来的。现在完成了工业文明,将要走进智慧文明。这便是历史的文脉。


    关注 职业规划师老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