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花与天涯的芳草

 

记得绿罗裙...





邓丽君有一首很火的歌,叫《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火到什么程度呢?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还不知道邓丽君是谁,也不知道任何一个流行歌星,但我居然已经会哼一两句:“路边的野花呀!你不要采”。

后来读高中,有一次班里文艺演出,一个女生刚唱完一首邓丽君的《甜蜜蜜》,然后我说,既然你也喜欢邓丽君,那就唱一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吧。于是她真的唱了。

我至今记得全体男同学那种憋久了终于得到释放一般的笑声,尤其是当那女生唱到:“路边的野花……”然后全体男生齐声回应:“你不要采”。紧接着又是那种释放的哄笑。



其实我对这件事是不理解的,为什么这样的一首歌就能把全场男生的情绪给调动起来呢?

以我对当时男生的观察,有两件事情能让他们得到释放,一件是玩游戏,一件就是与性有关的东西。

我们的联想能力,总是很奇怪的,一句简单的采花歌词,都能联想到男女之间的事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和段子,很多原本非常单纯的词语也衍生出各种联想。比如“小姐”、“开车”、“撸”、“撩”等等。

但我们也对一些词语失去了联想,比如“飞鸿”可能我们想到的大多是黄飞鸿,而不会想到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人生感悟。比如“芳草”我们想到的大多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却不会想到,作为一种离别的意象,“芳草”作为中国人寄托离愁的载体,已经有上千年的传统。

中国古人是没有给人送花传统的,那时候男女之间互赠的大多是一些香囊、刺绣、玉佩的信物,而送别的时候手里拿的,是杨柳。

所以有《柳枝词》,说的就是折一支杨柳,唱一首“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因为杨柳的柳和留是同音的。

而芳草,从《离骚》就开始作为一种离愁的载体。

著名的有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家说的就是离愁年复一年,至于后人从中悟出了要“斩草除根”,跟白居易没有半毛钱关系。

还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这里的芳草,已经长满了天际,离愁弥漫了整个世界。

一直到民国的弘一法师,写起送别来都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然而所有这些写芳草的句子,我觉得都没有这一句有创意,那就是——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因为记得你的那件绿色的罗裙,所以我一见到芳草就想起你,连绿色的芳草都一块喜欢了。

这句话是从一个女子的口中说出来的,是她用这句话提醒着将要分别的爱人,只要你见到芳草,就会想起我,这该是多么有智慧的女子啊?

这比起提醒爱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不知也要高明到哪里去了。因为你越提醒,男人就越是对野花充满了好奇,那些笑着唱“不要采”的男人,其实内心都恨不得多采几朵才好。

而当男人听到“只要你看到芳草的时候,还能想起我”这样的话,虽然该采花的还是照采,但多少会对说出这话的女子感到很新奇、很感动吧?

我一直觉得古人要比我们智慧,从这些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里面(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也能看出一二。

也许你会喜欢
温庭筠: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范成大:他好像一条狗哦
真正有趣的人,都是孤独患者
如何单纯地感受一首情诗的美?
历史终归没有放过那些戏子
【从小读宋词  ID:leishusongci】


    关注 从小读宋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