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特征--深圳

 

1...



 深圳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部地区,即今龙岗区的大部分镇村,在与龙岗接壤的宝安区石岩、观澜、龙华等镇也有部分客家人居住。这一地区的客家人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代从湘赣等省途经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





深圳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深圳东部地区,即今龙岗区的大部分镇村,在与龙岗接壤的宝安区石岩、观澜、龙华等镇也有部分客家人居住。

这一地区的客家人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代从湘赣等省途经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地辗转迁徙而来,也有少数元、明时期迁来的。他们在长期的辗转迁移过程中,既带来了原住地和途经地的文化,在固守原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地扬弃那些不适于新的生存环境的文化因素。他们在与深圳地区各民系的接触、交往与融汇的过程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独具特色的深圳客家民居建筑,就是这一文化的外在形式。

崇拜祖先的寻根文化特征:

客家人到了新的地方后,还牢牢地记着自己的家族历史,也就是说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客家的民居建筑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崇拜祖先的和寻根思源的心态。





 一是祠堂建筑。客家人不论是合族聚居在一个围屋建筑里面,还是采用非围屋的聚居方式,他们的居住建筑都是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的。深圳市龙岗区的客家人大多以围屋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围屋的中轴线按排祖祠厅堂建筑,其它居住建筑都以祠堂为中心而展开。在祠堂里安上家庭始祖和历代祖先的牌位,时时进行祭拜。散居各处的客家人也同样如此,他们的居住建筑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祠堂而建,并以祠堂为中心。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极为强大的向心内的凝聚力量,使整个家庭成为一个整体。





 二是用悬挂堂匾这种形式来标明、记载自己的姓氏郡望和光荣的祖先。堂匾一般挂在中堂上,上书本族姓氏的郡望堂号,如黄姓为“江厦堂”,李姓、彭姓为“陇西堂”,赖姓为“颖川堂”,何姓为“庐江堂”,肖姓为“兰陵堂”,邓姓为“南阳堂”,等等,这是氏发祥地的堂号。




三是通过祠堂中的祠联、楹联记载自己家庭的历史祖先的业绩。宝安区上合黄氏宗祠上的祠联是“珠玑旧泽,江厦先声”,既说清楚了家庭的堂号,又说明了他们这一族是经从南雄迁来的客家。福田下沙黄氏宗祠的楹联是“泽传参里,声讫程乡”,说明他们的先祖是晋代的黄舒,是经从梅州迁过来的。“龙湾世居”围(黄姓)的楹联是“溯渊源而有笨为箕为裘犹是春申令绪,绵世泽于无疆肯构肯堂依然叔度家风”,更将他们的始祖追溯到了战国时期的春申君。


    关注 深圳悦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