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赚钱的才是大生意!

 

我想,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不是科研、不是创新、不是改造,而是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然后是对自己的主张多做宣传和传播工作。我们应该重新树立善塑自身的原则,坚持诚信为本,商誉为本,兑现承诺为本和用户至上的原则。...



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有人为变化而焦虑,为没赶上最好的时代,没抓住最好的机会而痛心疾首。特别是现代中国,我们听见和看见最多的,就是“当年错过了什么?”、“现在不该错过了什么?”;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是在认真的反思?是在为实际的变化做着准备呢?又有多少人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创新时代而兴奋呢?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未来充满了成与败的不确定性,关键是,你想做的是哪一个!

现在,大家都在谈大生意,又都想做大生意,但什么是大生意呢?我认为,门槛低,要求低,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赚钱,人人都能出把力,又人人都能得到分享的才是大生意。

当今中国,大家都在谈新经济,新经济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新经济?我的认识,主要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新技术驱动,也就是说,要想在新常态中打赢这样比战争还要残酷的无对手(电脑背后)竞争,必须要有属于自有的核心技术作支撑;第二,有创新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业态已经面临新旧交替的单行道,没有向左走和向右走,只有向前走或向后退,如果没有模式创新,而只是沿用古老的吆喝加“将本求利”,不止是毫无竞争力,而是必然会遭到无情的淘汰;第三,必须是一个创业型有机组织,所谓创新型,也就是在前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是从产品、模式、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不是完完全全的前所未有,也应该是各个既先进又新颖的环节,被高手操刀,人为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组合。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咱们中国传统的生意模式,其实基本上是以廉价劳动力,出口、订单代工和投资拉动的模式。现在这些红利肯定是已经消耗过头了,很难再有维持,更不要说有增量。于是,许多人就感觉经济的寒冬来了,生意很难做。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反过来看,我也认为,当社会舆论普遍认为生意难做时,恰恰就应该已有了新的机会。而眼前的这个机会就在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所带来消费的升级。而且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中产阶层最多的时代,购买力的总量也是居高不下,总体劳动力的指数,实际上也在不断的增加,因为我们的高中等教育普及率在增加,技术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也逐渐在增加。所以我们整个经济,实际上从全球角度来说,从一个生产性的经济,已经变成了一个知识性的经济,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大好机会。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创新经济走红的时代。中国的创新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到今年为止,它已经占了国家GDP的30%。

据权威机构分别统计了全球创新经济企业和传统经济企业的前十名,他们得出的数据是不相上下,市值都是稳持在3万亿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经济前十的企业,平均成立时间只有22年就达到了现在这个水平,而传统经济前十的企业,却花了130年才达到或者说维持在今天这个水平。

那创新经济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在这里大致可以把它归纳成三点: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消费升级;三是产业变革。我想强调一下,这也是在新常态下,催生创新经济的三驾马车。因为这三个因素,实际上是互相带动、密不可分、又互相推动的。它们之间实际上是做乘法的概念,不是一个做加法的概念,或者说不代表这是三个不同的领域。任何一个可称之为创新经济的公司,如果你细看的话,推动这个公司发展的因素可能都有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这三个。下面我就来细说一下。

说到科技创新。以前人们多指美国或欧洲,即便是说亚洲也仅是指日本、韩国,很难说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其实在当今世界,我们中国在很多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联网、5G通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乃至到生命科学方面产生的一些新的技术,实际上都处在一个相当让人兴奋的阶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016年评出了全球最具创新技术的50家企业,咱们中国的企业居然也榜上有名,这种情况以前是绝对没有过的。大家还可以看到,其中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在里面占了较大的比例。

是的,我们承认,美国国力最核心的一个体现,就在于依然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中心。但是很幸运的是,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排在第二名了,而且据我所了解,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大,这让我们在某些领域的研发,其实已经跟美国不相上下,相信未来我们能够产生更多的成果,我认为科技创新还是未来经济最主要的一个驱动源。

再说消费升级,它一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从广义上来说,我在这里所指的消费升级,是指在最近10年的经济大潮推动下,中产阶层的人数量暴增,而新一代的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跟以前很不一样,他们除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按“价廉物美”的要求,挑最便宜的东西外,还需要追求更加有品质的、更个性化的东西。这也就会创造出一个个新的消费品类出来。把这个消费品的品类做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如果不改造上游的供应链,其实很难做出最受新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上游供应链进行一定的改造,方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现代经济手段中对供应链的改造,很大程度上是把供应链真正的做到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益。这就必须仰仗创新科技。
而消费升级的诸多原因中,国家注重GDP指数的推动,我觉得它还只是一方面,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我们消费的主力军从60后、70后在新常态的助推下变成了80后、90后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消费的场景,也都随之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

我特别想强调一下我最近观察出来的一些心得,我认为社区服务和小型的街区便利店,将是未来利国利民的一个大行业,这也将是未来中国人民唯一的一个即信得过、又离不开的常青行业,常青的基业。我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啊,工业革命的时候,把人的体力活干了,信息革命的时候,又把人的脑力活干了。当一个人体力活、脑力活都被机器干掉了以后,剩下的还能干点什么?那不就是享受生活,增加幸福指数,必须要求有人为其服务的,也就只剩下吃喝拉撒了。而社区服务和街区便利店,恰恰就是为已经无事可干的人们,提供最贴心服务的最基础行为和设施。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这中间最大的话题——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在不断的增加,当一个企业的决策层在考虑是投入技术,还是投入劳动力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不断的做着计算。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让产业升级成为一个技术上切实可行的事情。产业升级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实际上是在于产业的数字化。首先要把产业数字化,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数字化。因为只有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才能做更多的分析,才能有效的使用大数据,使用人工智能,所以数字化是第一点。

有了数字化作为基础之后,再进行一些后期的优化,咱们可以再往上走,用数字把供应端跟需求端做一个完美的结合。在这个大的趋势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行业里,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可能是未来下一波会发生比较重大变革或者重大变化的一个行业。

要如何才能有成效的做到这一点?那就肯定需要有核心技术,最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作支撑的话,根本就没有可能实现改造并提高供应链效益这一点。所以说当我在提出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跟产业变革这三大要件的时候,我才着重提到了这三大要件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当然,现在由于社会风气不正,特别是过去十来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下,创业创新呈新常态,进入创新行业的创业大军众多,而真正成功的却注定不可能多。

历史成败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大的社会变革,最后大成功的总是极少数,能坚持追随,分享到成功的也只是少数,既出了钱又出了力的人,也会分享到成功,但有可能没有达到他们的希望值,只出了钱但没有出力的人,注定不仅没有分享到成功,还由于他们的中途退出,或者啥也没做,那他们的投入一定是最后连本都没了,而这类人却一定是占了绝大多数。

于是,现代中国的江湖就流传着一句调侃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又于是,大多数人又都说“创新行业”是一个坏人比较多的行业。我想,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不是科研、不是创新、不是改造,而是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然后是对自己的主张多做宣传和传播工作。我们应该重新树立善塑自身的原则,坚持诚信为本,商誉为本,兑现承诺为本和用户至上的原则。要想真正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事,就必须把这个行业打造成为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赚钱,人人都愿出力,人人都能分享的行业。这将是我尽其余生不二投入的任务!
大家看了此篇文章,
对此文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悟?
请留下你的观后感!


    关注 陈泰安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