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

《生死之间》 《生死之间》

  • 书名:《生死之间》:一名海豹突击队队员兼医护兵的特种行动亲历
  • 分类:军事
  • 作者:马克·L. 唐纳德(Mark L. Donald),斯科特·麦克塔维什(Scott Mactavish)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
  • 出版年:2016-9-1
  • 售价:46.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84

《生死之间》 内容介绍:

马克出生于一个美国边境小镇,父亲由于服兵役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姐姐心智失常,自己也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马克参军的最大障碍是独自撑起一个家庭的母亲。这位善良的母亲时常教导马克,但参军后作为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身份的他,目睹了战场上的生与死,经历了由残酷战争而引发的心理创伤,马克陷入了对自己这个双重人生的更多沉思…… ★美国海军历史上获得最高荣誉的特种部队医护兵 ★真情讲述25年海豹突击队特种作战一线战场烽烟经历 作为美国海军历史上获得最高荣誉的军医,以及自越南战争以来所有特殊兵种中第一个荣获海军十字勋章并获得银心勋章、铜心勋章和紫心勋章,马克·L. 唐纳德中尉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他为国 效力25年,多次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最危险战斗,且屡屡虎口余生。 起初他被海军特招入伍,却莫名其妙地被海豹突击队强行截留;他通过了最为严苛的特种部队选拔训练,却毅然决定去做一名医护兵;他珍视每一个生命,却在一线战场上顽强激战;他能够在枪林弹雨中拯救队友的生命,却无法医治自己的战争心理创伤…… 打开本书,倾听美国海军历史上获得最高荣誉的特种部队医护兵真情讲述25年海豹突击队特种作战一线战场烽烟经历。 这是一部关于过于真实的特种作战战场亲历手记,也是一部关于人性与责任的心路笔记。这里有拯救与毁灭交织的两难职责,也有荣誉与挫折并存的双重生活;这里既有简单而残酷的战场法则,也有温情脉脉的人生哲理。对于马克来说,支撑他持续前行的是母亲的那句话:“没有英雄,没有个体,谁都需要帮助,谁都想帮助别人,你要做的,就是告诉别人如何帮你。” 《生死之间》引人入胜地记录了马克·L. 唐纳德的军旅生涯。马克的著作别具一格,包含了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本书真实、真诚,完全是一位特战老兵的肺腑之文,仅这一点就值得一读。 ——韦德·石本(Wade Ishimoto) 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前高级顾问 马克不喜欢英雄这个词,但他自己确实就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生死之间》描述了马克从训练、战斗到恢复正常人生的精彩历程。全文读来有声有色且扣人心弦。 ----霍华德·瓦斯丁(Howard Wasdin) 《海豹六队》(Seal Team Six)作者 这部战斗回忆录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真实展现了跻身最精锐士兵行列所必备的素养以及这种军旅生涯所需要付出的隐形代价。 ——《科克斯书评》 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海豹突击队极其残酷的淘汰训练,以及马克·L. 唐纳德作为精英特战队员兼医护兵所参与的一次次激烈的战斗行动。 —— 《出版者周刊》

作者马克·L. 唐纳德(Mark L. Donald),斯科特·麦克塔维什(Scott Mactavish)介绍:

马克·L. 唐纳德(Mark L. Donald) 曾经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兼医护兵。 他最初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兵的身份参加并通过了海豹突击队的基本选拔训练BUD/S,从此成为这支世界上最精锐的特种作战部队的一员。 其后,马克通过海军内部的医师助理培训项目,且拿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士学位,并在“9.11事件”之后担任海豹突击队反恐特遣分队的队员兼医护人员,随队几度部署至海外一线战场。回国后,唐纳德因其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获得海军十字勋章及银星勋章、铜心勋章、紫心勋章。 斯科特·麦克塔维什(Scott Mactavish) 作家、企业家、电影制片人,也是一名美国海军老兵。他拍摄过电影《上帝与国家:美军不为人知的故事》(God And Country: Untold Stories Of The American Military)。

《生死之间》 目录大纲:

第1章 我是谁
第2章 准备起航
第3章 崭露头角
第4章 展翅高飞
第5章 起锚开拔
第6章 基础训练:基础水下爆破/海豹突击队训练
第7章 突围
第8章 海豹突击队
第9章 沙漠风暴
第10章 医疗运送
第11章 转变
第12章 队友-导师-朋友
第13章 抵达阿富汗
第14章 坎德隘口之战
第15章 快速反应部队
第16章 重返战斗
第17章 遭遇战
第18章 回家
第19章 寻找平静
第20章 彷徨
第21章 黑暗与光明
第22章 背负十字架
第23章 重拾信仰
第24章 三叉戟
第25章 共同纽带
第26章 归来
第27章 残酷的诚实
第28章 决定
第29章 告别时刻
第30章 协会
第31章 尾声
致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走向大洋

《走向大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1

“前苏联远洋水面舰艇发展道路曲折而坎坷,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个陆权国家走向大洋的种种侧面都能得到体现。《走向大洋:前苏联冷战...”

精神

《精神》

刘亚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9-1

“”

抗日战争的细节2

《抗日战争的细节2》

魏风华.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5

“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

韩国军队发展史

《韩国军队发展史》

赵杨,刘吉文,李潇.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12-1

“”

战术史纲要

《战术史纲要》

卢林.解放军(原长虹).2008-1

“《战术史纲要》主要内容:摆在读者面前的《战术基础理论》丛书,包括以下四种图书:《战术史纲要》、《战术的哲学基础》、《合同...”

日本百年航母

《日本百年航母》

曹晓光.新华出版社.2015-1-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海军利用“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对德国设在中国青岛沿海内的军事基地进...”

孙子校释

《孙子校释》

吴九龙 主编,杨炳安 吴如嵩 穆志超 黄朴民 合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6

“”

甲午海战3D图鉴

《甲午海战3D图鉴》

吴欲贤.中华书局.2015-8-20

“以全新的电脑技术,再现百二十年前惊醒国人的一战 本书是台湾作者吴欲贤先生花费多年时间创作完成。主要以图鉴的形式全方位地展...”

全职特工

《全职特工》

秦峰..2012-2

“《全职特工》内容简介:一个纯正的特种作战专家,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对手,他的代号叫03。死神,那是敌人对他的称呼。是谁在...”

简氏坦克与装甲车鉴赏指南

《简氏坦克与装甲车鉴赏指南》

福斯.人民邮电.2009-10

“《简氏坦克与装甲车鉴赏指南》以世界军事信息权威机构英国简氏信息集团提供的权威信息为基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0多种坦克与...”

神话.谎言和奇迹

《神话.谎言和奇迹》

胡烨.中国长安出版社.2014-12-19

“溪山,位于越南广治省向化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却在号称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越南...”

日俄戰爭的時代

《日俄戰爭的時代》

井口和起.玉山社出版事業.2012-12-10

“於日俄的大戰爭,敵我雙方都失去了眾多的生靈及財力,對於有如目前此種的大事業,日本男子只看到它的勝利,而這場戰爭具有什麼意...”

百科图解士兵装备知识

《百科图解士兵装备知识》

瀚鼎文化工作室.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4-1-1

“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坦克、战舰、飞机等主战武器,后勤补给同样极为重要。《百科图解士兵装备知识》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相...”

The Reaper

《The Reaper》

Nicholas Irving,Gary Brozek.St. Martin's Press.2015-1-27

“Groundbreaking, thrilling and revealing, The Reaper is the a...”

现代军事战略导论

《现代军事战略导论》

Elinor C. Sloan(埃莉诺·C. 斯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1

“《现代军事战略导论》着重介绍了海权、陆权、空权和太空权战略思想及其作战运用,以及赛博战争、核威慑战略、联合作战和非常规战...”

高卢战记译笺·第一卷

《高卢战记译笺·第一卷》

[古罗马] 伽尤斯•尤利乌斯•凯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高卢战记》文辞简洁、内容丰富而意蕴深厚,其质朴文风的背后暗藏着凯撒的政治意图。在古典语文教学传统中,这部著作通常被拉丁...”

抵抗全敌

《抵抗全敌》

汤姆·克兰西,彼得·特勒普.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1

“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行动小组特工麦克斯韦・穆尔外表酷似理查德・马辛克(美国海军指挥官与海豹突击队成员)。故事开篇描写了穆尔...”

徐永昌日记

《徐永昌日记》

徐永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方知今.江西教育.2009-9

“《中国远征军(上)》作者方知今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后裔(其父方靖毕业于黄埔四期,曾任国民党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并兼任宜宾、内...”

The Wars for Asia, 1911-1949

《The Wars for Asia, 1911-1949》

S. C. M. Pai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8-20

“The Wars for Asia, 1911-1949 shows that the Western treat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