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工》

《中国百工》 《中国百工》

  • 书名:《中国百工》
  • 分类:中国工艺美术
  • 作者:华觉明, 李劲松主编
  • 出版年:201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装饰绘画

《装饰绘画》

杨悦主编..2011

“《装饰绘画》重点从造型之美、构图之美、色彩之美、形式之美、经典之美这五方面入手,力求全面、深入地介绍装饰绘画的基本理论、...”

广告创意的视觉表现

《广告创意的视觉表现》

孙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看你能在上面画些什么”,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纸,有的光滑些,有的粗糙些,别管是哪一种,你...”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

编著陆金生, 窦蓉蓉..2011

“陆金生等编著的《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展示设计》依据展示设计所需职业能力,打破学科型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线...”

对称与图形创意

《对称与图形创意》

林迅著.上海交大.2009

“《对称与图形创意》从理论阐述和详尽图解两方面对数学对称原理及图形结构与创意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与数学相关的对称理论、图形...”

CI设计

《CI设计》

姚斌, 刘颖悟主编.人民美术.2010

“《CI设计》强调企业形象的整体构建与规划,通过大量优秀案例分析,强调对设计原则的把握,让学生可以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再...”

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

崔生国著..2013

“《标志设计(中国美术院校新设计系列教材)》由崔生国所著,系统地讲述了标志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大量的优秀标志为范例,深入浅出...”

光影巴黎

《光影巴黎》

李政亮.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法国巴黎是个充满历史线索的迷宫。博物馆里丰富的典藏、城市里处处可见的古色建筑、人物雕像,甚至许多地铁站里都有关于该站站名...”

视觉思维与设计创意

《视觉思维与设计创意》

芦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0

“设计理论关注的是头脑,触动的是观念。它引导观看、理解、判断,进而影响到设计思维和设计观。理论的学习,应该让人产生冲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孙明..2009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呈上的作品来源于大连校区新的教学体系基础教学部和专业课程工作室的学生作业,作者都是被称作80...”

广告创意设计实战

《广告创意设计实战》

李伟著..2008

“《广告创意设计实战》从实用角度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侧重对广告创意思路的开拓和对优秀广告案例成功点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广告...”

手绘POP美女定位

《手绘POP美女定位》

王少华编著..2010

“《手绘POP美女定位》是国家商业美工师资格考试商业类命题教材。《手绘POP美女定位》是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POP意设计和教...”

综合材料艺术实验

《综合材料艺术实验》

赵兰涛, 刘乐君, 刘木森编著..2009

“《综合材料艺术实验》是针对造型艺术活动中对综合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能自如地使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解决...”

装饰造型设计基础

《装饰造型设计基础》

主编金雅庆, 谷杨, 孙明..2011

“《装饰造型设计基础》是高等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结合大量装饰造型设计实例,详细阐述了装饰造型设计的基...”

新手学CorelDRAW X6平面广告设计 : 实例版

《新手学CorelDRAW X6平面广告设计 : 实例版》

数码创意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新手学CorelDRAW X6平面广告设计(实例版)》针对CorelDRAW X6的功能直接将基础要点融入到制作当中,...”

编排设计教程

《编排设计教程》

陈青编著..2009

“”

公共图形与导向信息设计

《公共图形与导向信息设计》

陈立民, 李阳编著..2014

“”

中国百工

《中国百工》

华觉明, 李劲松主编..2010

“”

3ds Max/VRay展览展示设计应用

《3ds Max/VRay展览展示设计应用》

高峰编著.中国铁道.2011

“《3ds Max/VRay展览展示设计应用》共分七章,分别从展览展示设计的概念及应用领域、展览展示设计的相关知识、3ds...”

家居布艺

《家居布艺》

杜玉铎, 李秀英编著..2010

“《家居布艺》全方位地介绍了家居布艺的设计方法和工艺特点,以及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针对各个功能空间布艺的不同需求进行了全方位...”

中国木文化

《中国木文化》

尚景编著.黄山书社.2011

“《中国红•中国木文化》将中国的木建筑、木家具、木雕艺术与文化一一展现出来,相信一定能让您了解中国的木文化,更通过它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