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内容介绍:

《插图本·大师经典: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插图本·大师经典: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缠斗

《缠斗》

袁伟时.线装书局.2013-2-1

“《缠斗:方生与未死》内容简介:虚妄是人造的。构筑华丽或壮烈的故事,始作俑者往往宣称这就是正义;追随者多半出于思维偏激,某...”

中国近代通史 . 第七卷,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1927)

《中国近代通史 . 第七卷,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1927)》

张海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中国近代通史(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内容简介:《中国近代通史》十卷中,以本卷时间最短,前...”

中国近代史简明读本

《中国近代史简明读本》

吕海良等编..1984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美] 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

“《中国近代史》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

醒来

《醒来》

许知远.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3

“这本书描述的年代跨越了一百一十年,从一八九四年夏天开始的甲午战争到眼前仍热情高涨的镀金时代,还有对未来岁月的模模糊糊的憧...”

近代中国史纲

《近代中国史纲》

郭廷以.格致出版社.2009-09-01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

中国近百年历史图集 : 1840~1978

《中国近百年历史图集 : 1840~1978》

《中国近百年历史图集》编辑委员会主编..1981

“”

新世纪的曙光 : 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

《新世纪的曙光 : 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

廖大伟等著..2009

“《新世纪的曙光: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20世纪上半叶,是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书编写组著..2010

“”

微历史 : 1911-1949民国圈子

《微历史 : 1911-1949民国圈子》

黄一鹤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主要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中国近代史. 上册

《中国近代史. 上册》

范文澜著..1955

“”

历史深处的误会

《历史深处的误会》

傅国涌.东方出版社.2006-10

“本书从近代史人物的细节告诉我们:洪秀全的“天国”并非是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救国探索;康有为没有公车上书;杨度也并不像别人想象...”

中国近百年史

《中国近百年史》

陈恭禄著.商务印书馆.2012

“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思想之剧变,开从古未有之巨石,非有信史,讲不能明了其造成之原因,国内之问题,及...”

影响近代中国的重要事件

《影响近代中国的重要事件》

孟庆琦, 董献仓主编..2012

“《影响近代中国的重要事件》内容简介:一部历史就是由众多的历史事件汇集起来的。各个历史事件,或大或小,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

旧梦重温

《旧梦重温》

李新宇.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11-1

“本书梳理了百年中国早期寻路的思想脉络。 清朝末年,从天朝迷梦中走出来的国人,经过“器物”、“制度”等层面的探索,关于国族...”

共和中的帝制 : 民国六年, 中国社会的两难选择

《共和中的帝制 : 民国六年, 中国社会的两难选择》

张鸣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此一时期政坛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

中国革命史通论

《中国革命史通论》

朱育和主编.Qing hua da xue chu ban she.1994

“”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张晨怡著..2012

“《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包括了近代文化的精神导向与价值认同;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论争;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