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照片200余帧,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意识形态不再铁板一块;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 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些合在一起,展现了摄影师通过8年的拍摄所显示的中国从“文革”中逐渐复兴的令人震惊的证据。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距今已将近30年,当时画面中的人们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今改革已不可逆转地将中国推向现代国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书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1987年由香港Asia2000出版社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 Photo图片社修订再版。本书是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编辑制作首个中文版——《中国:1976—1983》。因部分读者反映《中国:1976—1983》定价较高,我们又重新制作了小开本的普及版《毛以后的 中国1976-1983》,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添加了几幅照片。 “刘香成也拍政治人物,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没有隔膜,他把人当作是人,认识的准确,会有一种辛辣钻到人心里,但又被幽默和寻常化解了,看他拍开会照片,中国人会有一种菀尔一笑的亲切。” ——柴静 “我多么珍视他对人民和土地的脉脉深情。他的作品朴素得像面包,明澈如水,有益如盐,新鲜如山风,勇敢如鹰,自在如无限远云。” ——黄永玉,画家、作家、诗人 “刘香成的北京之行似乎一举终结了此前西方的中国影像:他追踪这个巨大国家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庞然骚动,这骚动,不但大幅度改变了中国,目下正以未知的方式与能量,改变世界。” ——陈丹青,自由艺术家 “对刘来说,中国不只是一个值得发现的真相,更是一种尚待阐明的爱。” ——帝奇亚诺·坦尚尼(Tiziano Terzani),前《明镜》(Der Spiegel)周刊北京分社社长 “刘香成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忠诚,给予我们的不是明信片式的中国,而是真正艺术家的敏锐、感人和真实的刻画。” ——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北京分社社长 “刘抓住了多重矛盾的幽默与讽刺,这些矛盾使得中国的现代化有趣而难以捉摸。这个集子使得刘足以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比肩。” ——夏伟(Orville Schell),美国亚洲协会中国部负责人 “刘通过镜头把标准的‘西方的思索’带到了中国,却又不失中国气息,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关心政治,这样的纪实摄影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一无二。”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当代艺术评论家 “这样一个摄影师,和用他的相机所解读的那个时代,对于中国来说,有多么的稀缺和重要……因为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我以为,他成为了迄今为止对中国一个时代的最完整、最深刻和最彻底的记录者,以前没有,以后也很难有。” ——连清川,FT中文网

作者刘香成介绍:

刘香成,195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曾作为《时代》周刊和美联社驻外通讯员、摄影记者先后驻留北京、洛杉矶、新德里、汉城和莫斯科。1997—2006年,先后出任时代华纳常驻中国代表及新闻集团中国区副总裁。 1992年,作为驻苏联首席记者,刘香成因对苏联解体的杰出报道,与他的同事一起荣膺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此外,他还曾获得美联社“最佳记者奖”及密苏里大学年度“全美最佳图片奖”(1989年),“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91年),并于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 除了本书外,刘香成还于1992年出版了摄影集《苏联的解体》;2008年,由他主编的摄影集《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以6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得到世界上150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摄影画册。2010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与企鹅(Penguin)出版集团全球同步出版发行中英文版《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2011年,《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五个版本全球同步出版。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目录大纲:

序言
自序:毛泽东以后的中国——刘香成
序一:历史与摄影——陈丹青
序二:以人为本用影像解读历史——(英)凯伦·史密斯
第四版序:伟大的照片是思想的呈现——(意)帝奇亚诺·坦尚尼
第四版序:真相从事实之中浮现——(美)刘美源
第四版序: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第一版自序:实事求是——刘香成
正文
出版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诸葛文..2013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鉴古可以知今”。一部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就好比一座时而璀璨绚烂、时而暗淡凋敝的舞台...”

隋史十二讲

《隋史十二讲》

雷家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国史十二讲:隋史十二讲》系“国史十二讲”系列之一,以专题的形式全面介绍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

甲子1(独特精装珍藏版,“书香两岸评选最美50本书之一”)

《甲子1(独特精装珍藏版,“书香两岸评选最美50本书之一”)》

陈晓卿,朱乐贤.中信出版社.2013-10

“陈晓卿言:“我们是带摄影机的忠实记录者,为您见证那些不动声色而又惊心动魄的变化。当见证者的镜头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有理由...”

民国底色

《民国底色》

张耀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书中涉及的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政学两界的赵凤昌、张謇、袁世凯、袁克文、唐绍仪、赵秉钧、孙中山、陈粹芬、黎元...”

清朝开国史 . 上

《清朝开国史 . 上》

阎崇年著.中华书局.2014

“《清朝开国史》是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的最新力作。分上、下两卷,上卷讲太祖朝,下卷讲太宗朝,为《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

容忍历史不完美

《容忍历史不完美》

马勇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员学研究员马勇近年来重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精粹。作者怀揣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从人物性格、背景的细节出发,历...”

史记半解

《史记半解》

(汉) 司马迁原著.商务印书馆.2013

“《史记半解》是由清人汤谐于1713年完成的一部对《史记》的评注。汤谐,字展文,号怀村,主要活动于清代康熙年间。汤谐用四十...”

晚清大变局

《晚清大变局》

袁伟时著.线装书局.2014

“中国时至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的落日,折射出整个传统文化的痼疾。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的成败为基本线索,以中国从...”

共和国记忆60年 , 编年纪事

《共和国记忆60年 , 编年纪事》

孟云剑, 杨东晓, 胡腾著.中信出版社.2009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

往事回眸 : 共和国成长记事

《往事回眸 : 共和国成长记事》

陈坚, 王钦双著..2011

“《往事回眸:共和国成长记事》通过对新中国一些具体历史事例的描绘,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共和国成长的伟大历程,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

秦汉史 . 上

《秦汉史 . 上》

吕思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简本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简本》

胡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国史读本

《国史读本》

中国当代史研究组编著..2011

“《国史读本》内容简介:以史为鉴,可以兴邦。有人说,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

西藏生死线 : 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 : 艽野尘梦》

庞培译著.朝华出版社.2011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

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

陈舜臣.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1

“《中国的历史》全七卷潮涌上市! 陈舜臣规模最宏大、最全面、最独特的一部中国通史,讲述中国上古时期到近代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 : 流尽年光是此声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 : 流尽年光是此声》

申圣云著..2012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流尽年光是此声》是一部将唐史与唐诗融为一体的惊世佳作。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黄巢...”

Miradas sobre la cultura China

《Miradas sobre la cultura China》

Ye, Lang..2014

“”

追寻真实的民国

《追寻真实的民国》

曾业英著..2013

“”

1860年的中国战争 : 信札与日记 : letter and journal

《1860年的中国战争 : 信札与日记 : letter and journal》

(英) 乔治·奥尔古德著..2013

“”

上海下海

《上海下海》

(日本)内山完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8

“1911到1949年,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恰此期间,内山完造居于动荡中心的上海。作为鲁迅先生的挚友,他得以有机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