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秦汉 . 上》

《讲述秦汉 . 上》 《讲述秦汉 . 上》

《讲述秦汉 . 上》 内容介绍:

《中国往事:讲述秦汉(上)》主要内容有:中国从此有了皇帝——嬴政称帝、当时却是血筑成——万里长城、书生的命运——焚书坑儒、山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惑于方士、小地方发生大事件——沙丘之变、谁来守边疆——蒙恬戍边、鹿、马及其他——指鹿为马、粮仓里的老鼠——秦相李斯、追问王侯的出身——大泽乡起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起兵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秦汉史 . 上

《秦汉史 . 上》

吕思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目标构想、实施基础与对策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目标构想、实施基础与对策研究》

赵江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天朝的镜像

《天朝的镜像》

纪陶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1-1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另类中国近代史。 作者广泛搜集了1830-1930这一百多年间,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外交官、探险家、学者...”

决战

《决战》

金冲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战役的》内容简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会战,国军伤亡154余万人,共军伤亡24.2余万...”

清亡启示录

《清亡启示录》

马勇.中信出版社.2012-11

“编辑推荐: 百年前的一百天,如何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又如何决定了中国此后的走向 那被妖魔化的晚清十年...”

西域文化

《西域文化》

王勇, 高敬编著..2011

“《西域文化》以历史为经,文化发展为纬,广采素材,精心构思,细加整理,全面而系统地描绘了西域这块神秘土地的历史沧桑、风土人...”

轻松读懂二十四史

《轻松读懂二十四史》

龚学刚编著..2014

“”

古都北京

《古都北京》

王岗著.杭州出版社.2011

“北京是当代中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名城。《古都北京》是中国古都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共分为九章,分别...”

喋血的记忆 : 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

《喋血的记忆 : 日军暴行亲见亲闻访谈录》

主编高玉峰, 郭天红.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12

“”

辛亥百年

《辛亥百年》

柯伟林,周言..2012-8

“由哈佛大学中国学社(北岸学社)主办、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协办的辛亥百年论坛2011年10月2在哈佛大学召开。《辛亥百年:回...”

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

《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

王晓梅主编..2010

“《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内容简介:“金屋藏娇”与刘彻被立为太子有何关系?“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小偷为什么被称为“梁上君子...”

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兴衰》

段鸣镝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1

“中央电视台历时六年,首次运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考古学发现,破解秦汉帝国兴衰之迷,探索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固有的又无...”

大汗之国 : 西方眼中的中国 : China in western minds

《大汗之国 : 西方眼中的中国 : China in western minds》

(美) 史景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大汗之国》(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综观...”

缺失的历史课 : 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常识

《缺失的历史课 : 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常识》

谢海金编著.古吴轩出版社.2013

“有时历史很复杂,复杂到让你分不清真假;有时历史很遥远,遥远到让你看不透真相;有时历史很幽默,幽默到让你忍不住发笑……《缺...”

细说隋唐 . [6]

《细说隋唐 . [6]》

赵剑敏著..2013

“”

全宋筆記 . 第五編. 一

《全宋筆記 . 第五編. 一》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大象.2012

“《全宋笔记:第5编(1)(繁体竖排版)》收录了《东京梦华录》、《南窗纪谈》等,并进行点校说明,提供了作者小传、成书经过、...”

帝国的兴衰 : 秦汉兴亡备忘录

《帝国的兴衰 : 秦汉兴亡备忘录》

刘德增著.中华书局.2013

“★第一次从独特的视角解读了秦汉帝国的兴衰历史,分析了为秦汉帝国带来空前强盛的制度,为何却不能挽救帝国的灭亡? ★作者以全...”

古人的文化

《古人的文化》

沈从文.中华书局.2013-9-1

“《古人的文化》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