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第113章 三顾茅庐

 

------第113章 三顾茅庐------



草长莺飞的三月,野花在青草间吐露着芬芳,溪畔的嫩柳垂到小溪中,轻拂着恬静的溪水,漾起了一圈圈动人的涟漪。

春来水暖鸭先知。几只早起的鸭子从土坯围成的村落里争相涌入了有些寒冷的溪水中,一边扑棱着黄褐色的羽毛,一边“嘎嘎”地撒着欢儿,还不时地潜入水中,衔上来一枚带着泥巴的田螺……

通往襄阳城的官道因为连年的战祸而荒弃,道旁乱石横卧、杂草丛生。一位早起的放牛娃横骑在牛背上,口中含着嫩嫩的柳叶,在吹着说不上名字的山歌。突然,他听到前方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不禁他朝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他发现前方奔来了三匹宝马,一位白面大耳的人身穿一身白袍,脸上的笑意暖人心扉。那白袍之人的两旁则是一红一黑两位彪形大汉,红脸的汉子青袍长髯,座下的宝马仿佛燃烧着的火炭一般,只是生有一撮白色的毛;而另一人则是黑面黑袍,如同灶面神一般。

牧童面带疑惑与三人擦肩而过,他不知道,今日他所遇到的三人便是闻名天下的刘、关、张三兄弟,他们此次正是要去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

三人纵马乘着早晨的风朝着南方奔去,马蹄踏在荒草遮掩住的青石板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红脸的关羽青龙刀不离手,他抚着自己的长髯,问旁边的刘备道:“大哥,你说军师提及的那个人,真的有他所说的那么神?”

“哼,俺倒是觉得那个什么鸟诸葛亮压根儿就比不上军师!”张飞说到此处,咧开了满口的白牙:“嘿嘿,反正俺张飞就服大哥二哥跟军师三个人,其他的鸟人,一概不理!”

刘备望着自己三弟一副大大咧咧、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模样,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你这个浑人,忒没有礼貌了!”

关羽也是哈哈大笑,他望向刘备,扬眉道“大哥,三弟的话虽然直,却也说出了弟的心声呐……什么诸葛孔明?我看他是浪得虚名!”

刘备无奈,问身旁的两位兄弟道:“二弟,三弟,你二人可还记得你们初见军师时他口里所吟的那首偈诗?”

““雾遮霭罩兮,天下三分,

龙困浅水兮,须爪难伸。

积德累望兮,江湖匿身,

乘风驾云兮,扫荡乾坤?”关羽蚕眉倒卧,将那首四行偈诗背了出来。

刘备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关羽,接着说:“这首偈诗,军师言说是隐居卧龙的那人所作。这些天来,我一直都在琢磨——这首诗,很有可能是在暗喻你大哥我!”

“什么?!”关羽、张飞二人同时惊出声来。刘备笑着点点头,解释道:“‘雾遮霭罩兮,天下三分’这句是说,当今的天下云遮雾绕,大势还尚未明朗。曹操、孙权二人一人一人坐拥北方,一人虎踞江南,自然算得上是三分天下之二;而‘雾遮霭罩’四字,便是在说,这第三人,如今尚未露出端倪。紧接着,此人便点出‘龙困浅水兮,须爪难伸’一句,此句与第一句相呼应,便是说,这‘三分’的第三人如今正龙困浅水,翻身不得。”

“嗯……有道理!”关羽听到刘备的分析后,也是豁然开朗。

张飞也是黑着一张脸,小声嘀咕道:“龙困浅水,须爪难伸,如今的大哥,不也是被困在新野这旮旯里,翻身不得?”

听到张飞的话刘备后只是一笑,接着说:“至于‘积德累望兮,江湖匿身’,此句是在告诫那第三人,他如今要做的,就是积德累望,赢得天下民心,隐藏实力,韬光养晦。”

“江湖……江湖……”关羽反复吟着“江湖”二字,双目突然一亮:“大哥,这‘江湖’二字里的‘江’,自然是大江,可这‘湖’,会不会是指八百里洞庭烟波?”

“二弟是说,这‘江湖’,其实是指荆江与洞庭……这样一来,‘江湖’二字岂不是暗指荆州?”刘备听到关羽的话后也是大惊,他原本以为所谓的“江湖匿身”仅仅是指的匿身于江湖之中,哪曾想到,此“江湖”就是指的荆州!

“哈哈哈哈,俺明白了!”张飞听到此处也是仰天大笑道:“‘乘风驾云兮,扫荡乾坤’就是说大哥得了荆州之后,就可以腾云驾雾、横扫天下了!哈哈哈哈……”

听到张飞的话后,刘备的一双眼睛越发热切,他恨不得立刻就见到隐居隆中的那个人!

“二弟、三弟,咱们快马加鞭,我要早些见到这个人!”刘备一拍马背,座下的的卢撒起欢来。三人三马朝着襄阳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到了襄阳城外后,三人换了衣服,将的卢与赤兔两匹显眼的宝马也丑化了一番,惹得关羽的赤兔马哼哼唧唧,有些不高兴。

三人有惊无险地从襄阳城穿城而过,刘备望着偌大的襄阳城,眼里有了深深的渴望。三人出城之后一路西奔,很快,地势变得没有从前那般平坦,几处青山横于绿水白田间,与天上的流云相映成趣。

刘备注视着这方山水,不禁在心里感慨了起来。此处距襄阳城仅二十里开外,谁能想到,二十里闹市之外,竟然又如此不沾尘俗的地方?

三人进入隆中后,便牵马而行,沿路打探了起来。忽然,刘备听到山间传出了悠扬的山歌,那歌声唱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闻声寻去,见是一位樵人背着柴禾从山上走下。刘备问道:“敢问此歌是何人所作?”

樵人见刘备问起,不禁笑道:“此歌为孔明先生所作。”

“先生居于何处?”刘备了然,又问樵人道。

“你也是来寻孔明先生的?去年便有几人寻到此处,只不过似乎吃了闭门羹,几位难道不怕先生拒绝?”

“去年便有人来过?”刘备的脸上有了疑惑之色。

那樵人回答说:“对啊,我还记得当时来了四人,为首那人气度不凡,年岁大概在五十岁左右,哦,对了,他的旁边还随着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儒雅非凡,身上穿着一身镶着黄缎的蓝衫……”

“竟然是他们……”刘备听到樵人的描述之后,已是恍然大悟。去年的时候他曾经听刘表说曹操领着三人潜入了荆州地界,自己还派出了赵云前去行刺曹操,谁能料想,曹操那次竟然是来隆中请诸葛亮的!“既然曹操都肯为此人以身犯险,足见此人的才华!”刘备问清楚诸葛亮的住处后,不再耽搁,叫上关羽张飞二人又朝着隆中深处走去。

几番曲折,三人终于在一处竹脚歇了下来。刘备将手中马缰交给张飞,正了正身上衣冠,来到了竹脚前,躬身拜道:“在下涿郡刘备刘玄德,听闻先生大才,今日特来拜望!”

许久,竹脚内都不见动静,刘备又唤了一遍,门才从里面打开。一位十几岁模样的书童从门内探出脑袋,问刘备道:“您是来拜望先生的?”

“正是。”刘备笑着回答书童道,面上的笑容亲和无比。

书童将门打开,皱眉道:“先生前几日入山访友去了,并不在家。”

刘备的眼中有了一丝失望:“那先生何时能回来?”

“先生出游,全凭兴起,归期不定,少则三五日,多了,十天半月也说不准。”书童见刘备仪表堂堂,态度比从前好上了不少。

刘备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我还是改日再来造访吧,先生若是回来,还望通秉一声,就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那书童到刘备的话后,眉毛一掀,回答说:“我记不得这许多名字。”

刘备一愣,接着笑道:“那就说刘备来过就好。”

书童听后,将门从里面闩上,刘备转身与关羽、张飞踏上了回转的路。

路上,张飞不停地埋怨道:“这什么诸葛孔明啊,该不会是提前得知大哥要来,躲了起来吧?”

“益德,休得胡言乱语!”刘备见路上有农家人经过,出声训斥道。

张飞听后,不再说话,关羽只是笑。

三人回到新野之后,赵云问起,刘备只是长叹。赵云见刘备这副样子,也明白了结果,便不再说话。

半月之后,刘备又叫上一万个不情愿的张飞与无奈的关羽,再次朝隆中奔去,这次同上回一样,诸葛亮依旧不在。

张飞怒了,指着书童破口大骂道:“你这先生,兀地无礼!俺大哥告诉他不日会再过来,他为何不在家中等着俺大哥?”

谁知,那书童竟然白眼道:“村野益达,没有教养。”

“你说谁呢你?”张飞一听此话,擎起丈八蛇矛就要向前冲,却被刘备挡在身前,怒声骂道:“益达(*^__^*),你速速给我退下!”

“哼,你才是益达,你们全家都是益达!”张飞指着书童又骂了一句,这才忿忿退下。

刘备无奈,只好再次领着关羽张飞离开,临行前对着那位书童又是赔礼又是致歉,书童才勉强原谅了三人。

这次回到新野,刘备狠狠地将张飞训斥了一通,并声称下次不再带他前去。张飞保证不再粗鲁,刘备这才原谅了他。

光阴荏苒,不觉间又是半月。这次,刘备行前先是占卦问卜,选择吉期,又斋戒三日,薰沐更衣,才再次启程前往隆中。关羽、张飞二人都是不喜:“兄长两次亲往隆中拜谒,早已经礼至。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大哥。大哥又何必如此认真?”

刘备听到关羽的话后,回答说:“昔年齐桓公拜见东郭野人小臣稷,五次前往才得见一面。齐桓公对一位庸人尚且如此,何况,为兄要拜见的是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大贤?”

张飞笑了:“大哥此言差矣。就凭此村夫,也能称之为‘贤’?今番不须大哥亲自前去;他如果不来,俺便用麻绳将他给绑来!”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6972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114章 隆中对------

刘备到张飞的话后,有些生气了,不禁怒斥张飞道:“你难道没有听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事情?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如此敬贤,你为何屡屡对人不敬!这一次,你不用去了,我与你二哥两人去就行了!”

张飞见自己的大哥真的生气,开始慌神了:“既然位哥哥都去,那俺也要跟着。”

“你若是想去的话,千万不可如上次那般失礼。”刘备有些无奈。

“俺答应了就是!”张飞晃着自己的脑袋,又露出了白晃晃的两排牙齿。

三人准备完毕,又第三次踏上了前往襄阳的路。路上,刘备望着杂草丛生的官道,言语中尽是悲悯:“想当年,我高祖皇帝提三尺之剑斩蛇起义,创下了我大汉四百余年的基业奈何,桓灵二帝宠信奸佞,致使我汉家江山风雨飘摇;接着,何进无谋,放豺狼入洛京,祖上蒙尘,帝室倾颓……如今,操贼势大,携皇帝以把持朝政,我大汉的中兴之路究竟在何方呐……”

关羽受到刘备的感染,面上也有了悲意。他长叹了一口气,握紧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劝刘备道:“大哥,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一方,若是没有实力,自保尚且谈不上,又何谈兴复汉室?”

“二哥说得对,当初大哥就不该心慈手软。若是大哥捉了刘表,何愁荆州不定?”张飞也随声附和道。

刘备默然。过了半晌,他才回答二人:“非是我心慈手软,而是……唉!刘表动不得啊……”

关羽听到刘备的话后,叹道:“大哥又何必被声名所累?”

“……”

三个人,三匹马,穿过繁华的襄阳城之后,又一次朝着隆中纵马奔去。离卧龙岗还差半里的时候,刘备便让关羽与张飞从马上下来,三人牵马步行,朝着诸葛亮的住处走去。

刚行有几十丈路程,刘备见到上次来的时候见到的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正迎面而来,慌忙对其见礼道:“备两次来此,终未得见先生,不知今日先生在否?”

诸葛均见是刘备,也是回礼笑道:“家兄昨天傍晚才回来,将军来得正巧。”说完,他也不管刘备三人,自顾自地走了。

张飞见此,又是大怒:“此人忒地无理,也不引俺们到家中,为何自己走了!”

刘备也不恼怒,笑着回答说:“咱们有事要做,他同样有事要做,如此,各走各的便是。”

张飞冷哼了一声,急行几步随在刘备、关羽的身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三人来到竹脚前,刘备将马缰交给身后的关羽,走上前去叩响了柴门,不多时,那位与刘备见了两次的书童开了门,他望见门外的张飞后,暗哼了一声。

张飞的听觉何等敏锐,他登时便要发作,却硬生生地被刘备给瞪得没了脾气,接着,刘备转身,对身前的书童见礼道:“烦请仙童前去转告先生,就说刘备又来拜见先生了。”

书童见刘备恭敬,这才有气无力道:“先生今日是在家里,不过此刻正在午休。”

“如此,先不要唤醒先生,我在此等候便好。”刘备又转身吩咐了关羽、张飞二人在门前等候,紧接着自己缓步迈入草堂门内,在一旁静静地等候了起来。

刘备颔首立于阶下,见庐内的诸葛亮卧在席榻上披发铣脚,眼中有了一丝笑意。

半晌后,门外的关羽和张飞久久未见里面动静,也跟着迈入了屋内。张飞见刘备正立于阶下,而席榻上有一人正伶仃大睡,不禁怒声对一旁的关羽说:“这厮竟然如此混账,哥哥在一旁等他,他竟然如此能睡!待俺到屋后放一把火,看他醒还是不醒!”

关羽见张飞就要冲出去,一把将其拽住,急声劝道:“益德,休得无理!你难道想坏了大哥的大事?”

张飞听见此话,又走了回来,只是脸上的笑意却依旧令人玩味。

刘备见二人聒噪,怕吵醒了熟睡的诸葛亮,忙将二人赶出门外,自己则一个人接着候了来。一会过后,席榻上的诸葛亮翻了一个身,书童见一旁的恭敬刘备,对其生出了好感,他上前几步想要将诸葛亮唤醒,却被刘备拦住。由是,书童对刘备更加得敬重。

又过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诸葛亮又在床榻上翻了一个身,口中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吟完后,从床榻上起身,问书童道:“今日有没有俗客登门?”

“刘皇叔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书童躬身答道。

诸葛亮一听此话,慌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鹤氅,接着扶起纶巾,拿上终日不离手的羽扇,大惊着问书童:“你怎么不早说!”

“是皇叔不愿意打扰先生清梦。”书童有些委屈了。

诸葛亮整理了身上的衣冠后,这才出来对刘备见礼。

刘备见诸葛亮羽扇纶巾、布履鹤氅,一派神仙模样,心中大喜,对他拜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曾两次前来晋谒,奈何终不得见,已经留书信一封于案几,不知先生可曾一观?”

诸葛亮听到刘备的话后,答道:“南阳诸葛野人,疏懒性成,蒙将军抬爱,几次前来,亮不胜愧赧。”二人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书童奉上了香茶。

香茶入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亮已经看过将军的书信了,字里行间流露着将军的忧国忧民之心。奈何亮才疏学浅,只怕误了将军呐……”

刘备听后,摆手笑道:“颍上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言?还望先生赐教,备洗耳恭听先生教诲。”

诸葛亮摇头轻笑:“元直乃是世之高士。亮不过一躬耕田亩的村夫又,岂敢妄谈天下大势?亮闻说元直如今身在将军身旁,将军又何必舍美玉而求顽石?”

听到诸葛亮的话,刘备长叹了一口气,道:“元直已经走了。”

“走了?去哪?”诸葛亮明知故问道。

“曹操老贼捉了元直的母亲,以此来威胁元直离去,元直担忧老母安危,已经去许昌了。”刘备说到此处,对诸葛亮再拜道:“大丈夫既然胸怀经世奇才,岂可老死于林泉之下?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赐教于备。”

诸葛亮听到此处,轻摇羽扇,笑道:“如此,请将军先说说自己的志向。”

刘备起身,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叹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自量力,想要伸张大义于天下奈何才疏学浅,虚度蹉跎岁月,至今一无所获。备曾听元直言说先生大才,还望先生赐教!”刘备躬下身子,对诸葛亮拜了三拜。

诸葛亮见刘备恭敬非常,这才开口道:“自西凉董卓为祸后,天下豪杰并起,自成一方势力。昔年,曹操实力远远不及袁绍,却能将袁绍击败,仔细想来,这其实不是天助曹操,而是人谋之功。现下,曹操已坐拥百万精兵,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无人能够与其撄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只可为援,不可生出觊觎之心。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乃四战之地,非大才不能为守,这是上天赐予将军的基业呐……不知将军有意取之否?益州卧险,沃野千里,有都江之堰,自秦以来便为天府之国,高祖也是因此地才成就了帝王之业;如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却不能为其所用,那里的有才之士,早已经暗思明君。将军乃是帝室之胄,仁德广布四海。若是将军盘下荆益,保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就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攻向宛城、洛洛阳,将军率领益州之兵亲出秦川,百姓岂会不箪食壶浆相迎将军?如此的话,将军大业可成,汉室也中兴有望……”诸葛亮说完,命令书童取出一轴画卷,挂于中堂之上。诸葛亮起身走到卷轴前,指着益州对刘备说:“这便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将军若想成就霸业,必须占据人和。将军可先取荆州为安身立命之所,接着西去益州建立争霸天下的基业,以此成就鼎足之势,中原由是可图。”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一席话,顿觉神清气爽、仿佛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样。他对着诸葛亮一揖到底,说:“今日听闻先生一席话,终于得知了今后该何去何从。只是,景升与季玉都是汉室宗亲,备又怎忍心夺了他们的基业?”

“将军此言差矣。”诸葛亮淡然一笑:“此二人虽乃高祖之后,却偏安一隅,不思兴复汉室,如此,他们根本就不配拥有如今的一切。而将军心怀天下,夺了他们的基业是乃是为了重建大汉的基业,如此,将军何罪之有?”

刘备听到此处顿悟,不禁拜请孔明道:“备今日听闻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寒窗苦读。愿先生莫要嫌弃,出山相助。备愿从即日起,倾听先生教诲。”

诸葛亮笑了笑:“亮懒散惯了,不愿意入世遭那份罪业,恕难从命。”

刘备听闻此话,悲声道:“先生不愿出山,让天下苍生何去何从!”说完,眼中的泪水便涌了出来。孔明见刘备泪沾衣襟,这才说道:“既然将军不嫌弃亮,亮愿意出山,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当日,刘备三人留宿于诸葛亮的家中,二人同榻而眠,彻夜畅谈天下大势,刘备感慨道:“备得先生,就如同鱼得到了水一样啊……”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697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作者:小白有点白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697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