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华语世界杯辩论赛 北京这群初中生连胜名校大学生 探校

 

初中生能连胜大学生,有何秘诀?...



“初中生连胜大学生!”日前,2017华语辩论世界杯在北京落幕。在此次辩论赛中,一支由初中生组成的“娃娃军”辩论队吸引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他们先后以大比分战胜河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季军。这支队伍就是由北京中学学生组成的辩论队。成立仅两年的北京中学辩论队已经在国际、国内的辩论赛中获得了多个冠军,是支名副其实的“冠军队”。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中生连胜名校大学生
北京中学校辩论队于2015年4月正式成立,至今还不满2年,此外,不仅建队时间不长,队内成员也都非常年轻,全部为初中生。然而,正是凭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连续斩获“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高中组冠军、蝉联京津冀地区辩论赛冠军、北京市中学生系列辩论赛金奖,并先后进入新加坡“狮城杯”八强、2016年华语辩论世界杯16强、苏州东吴杯八强、台北亚洲杯八强。在这些比赛中,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以小博大:他们的对手都是高中生、大学生,甚至还有多人多次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在本届华语辩论世界杯中,汇集了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的32支学校队伍,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名校云集。北京中学是32支参赛队中唯一一支全部由中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队员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5岁,相比于本届华语辩论世界杯年龄最大的天津大学已经年满30岁的博士,显得无比稚嫩。他们在比赛中连克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让大家震惊不已,纷纷感叹“一代更比一代强”。

其实,北京中学的辩论队并不是尖子生的俱乐部,学校辩论队从成立之初的不到10人,迅速发展成为50多人的大团队。而在一些辩论的校内选拔赛上,报名的人数竟能达到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人人热爱辩论,人人享受辩论”,这一句成为北京中学辩论队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积跬步以至千里
把辩论变成日常生活与学习


在知乎论坛里,有辩论爱好者看完今年的华语辩论世界杯比赛后,对北京中学辩论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称已被“实力圈粉”。不少网友也觉得北京中学辩论队有点“神秘”:初中生在学业的压力之下,如何进行辩论的练习呢?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北京中学辩论队指导教师房树洪认为,其实学校的辩论队没有特殊的训练方法,其做法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日常的课堂充分给予孩子表达、展示的机会;二是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思想;三是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看法,保护学生的发言机会。

房树洪介绍,北京中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既可以选择完全自学的免修,也可以选择老师引导程度不同的研修、导修、讲修,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语文课上,就会经常以课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子,让学生发表观点,甚至开展小型辩论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就积累了如何立论、攻辩的经验。

北京中学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课堂上的速读训练、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形式,学校首批学生平均的阅读量已经达到800多万字,有些学生已经达到1000多万字,古诗词的积累达到了350首。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动笔去写作,四年下来,孩子们最少的也写了8万多字,多的超过了30万字,不少学生自发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很有影响力,甚至一些学生还出版了个人著作

在北京中学,学校还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创设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3.28走进自然”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地点,学生自主确定班级活动方案,经过班级竞选、学校答辩以后才可以实施。有些班级方案在第一轮答辩没通过,还经过了第二轮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过程,无形中就提升了每位学生的辩论能力。

由于学业、考试等影响,有些比赛与学生的时间有冲突,而一些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模拟辩论训练。此外,由于辩论的水平提升,他们也愿意接受更高级别辩论赛的挑战,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屡屡获得冠军。在学生们看来,“在辩论队里,收获了许多远比辩论和夺冠更有价值的东西,团队协作、智慧碰撞、韧劲磨练、缜密思考等,都将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我们享受结果,更欣赏过程。”

怎么样?这群初中生厉害吧?!小编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么这群学生对辩论是如何看待的?小编搜集了两篇学生感悟,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辩论 我们的生命
翟与宁(北京中学九年级学生):

对一名辩手而言,辩论即是生命中的挚爱。我珍惜我辩论的时光。

我一直认为,是辩论,让我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给予我们思想的解放与自由。由于生活的种种琐碎,我们常常没有办法去深入地、诚恳地讨论问题,只有站在辩论舞台的正中央,才能静下心来,让自己的灵魂代替身体去说话。辩论从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是发自内心的虔诚与热爱,只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许,正因如此,才终于得到了心灵上的成长。技巧的进步是不重要的,思想与心灵的自由是重要的。

辩论的外延就是思想的外延。我们的一切辩论,都是在不断地反思与探索中完成的。每一场比赛,每一段交锋,都是立场与价值的探索,而每一个辩手走过的辩论道路,都是在一次次艰难摸索之中开拓出来的。探索、开拓,这是一名辩手的自觉,更是青年人的自觉。我们在一次次的辩论中,直面自己、直面人生、直面社会,这是每一个青年辩手的荣耀与自豪。



宝剑锋从磨砺出
田思远(北京中学九年级学生):

从记忆里那支懵懂而略有稚气的队伍到现在这支老练,锋锐而杀气毕露的劲旅,在其外光芒万丈,引人称赞羡慕;而在其内的艰辛苦涩却犹未可知。

初入辩坛仅仅经历一场国际赛事的我,已经几乎被两周废寝忘食的准备和三天高强度的比赛压得喘不过气来,难以想象那些经历过海内外近十场比赛的老辩手们,他们留下的足迹是怎样的一份厚重。多少次打磨与战斗才造就了这样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在与海外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名校辩论队的厮杀中,我们还仅是一群初三学生。

虽然只有赛场上几十分钟时间的诠释,但它迸发时的璀璨却是辩手们辛苦准备而燃烧几个日夜的光彩之和;赛场上的一次质询,是场下几十次的练习与修改;场上几分钟的申论,可能便是辩手们场下经年累月的积累。

辩坛上无数前辈们宛如难以仰止的大山一般矗立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但这样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有什么理由被怀疑无法击败他们?我们付出汗水不辞辛劳,我们如同兵器一般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熬练着,打磨着自身。我们将把每一次无论成功失败与否的经历当作磨刀石,一个个走向“辩神”之位的身影正在路途上踏着坚定的步伐,迎接着一次又一次挑战。

吾等前方,绝无对手。

封面拍摄:丁柏明






获取更多精彩教育信息


郑眼看教育

微信:eduzheng010


    关注 郑眼看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