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落北平 与孩子一起看看古人怎么描述雪

 

是冬去的迟缓,是春来的蹒跚,还是谁在和季节争宠,把洁白的雪花深深地依恋?乍暖还寒的二月,一场春雪悄然降临。...



是冬去的迟缓,是春来的蹒跚,还是谁在和季节争宠,把洁白的雪花深深地依恋?

乍暖还寒的二月,一场春雪悄然降临。漫天纷纷扬扬,柔柔的,怯怯的,仿佛林间的精灵,唯恐惊扰了沉睡的公主。那山,那树,都蒙上了一层白色的羽被,这是春之仙子送给京城人民的新春礼物。

如果在古诗,一场雪,又能诞生不少诗词歌赋。

在这个飘雪的夜晚,让我们在温暖的灯光下,与孩子一起品一品这些与雪有关的古诗词。
《咏雪》
南朝梁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赏析】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极有韵致,不论是写雪的动态美“如雾转”,还是写雪的静态美“似花积”,都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北风行》
唐·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赏析】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 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白雪歌》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巧,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赏析】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
陆游
佩玉姗姗霭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未看舞鹤随风盖,先喜飘花集拜茵。
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楼酒贱万家春。
使君老去悲才尽,诗句难追节物新。 


【赏析】四句以诗人赏雪、农家出耕、市楼酒贱多方位地写出瑞雪喜庆,诗笔清洒。

部分内容综合自学习公社

有情怀的教育自媒体 ——郑眼看教育


    关注 郑眼看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