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修一心》(作者:慧东)

 

一心修一心此乃无上法。什么叫“一心修一心”呢?前面的“一心”是应无所住,后面的一心是“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一心修一心。说白了就是时时处处皆以“万法一心”为观照,当下破一切诸法之差别相。一切平等,一切完美,万法无滞,境自如如x0a​...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luluxuxuqingjing


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轮回?为什么没有觉悟?

有万千答案可供选择,而最究竟的一个则是:我们还没有如实知万法一心。若通达了心的真实义,即是觉悟,即是成佛。佛即心,心即佛,无论轮回六道还是成佛作祖,皆依此心,心外求法则为外道,修行即是修心。

千经万论皆围绕“心”而展开,万事万法亦依此心而生,故经云:“心生而种种法生”、“一切唯心造”。那么什么是心呢?

心之实义,非文字所能达也。若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然佛对我们三界凡夫又不得不说,是为权说,故有三藏十二部。心,可理解为万法之总持,人人本有,实相般若之真心,宇宙之代称。《大乘起信论》尽述佛法之总纲: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度六染七阶八识九相,究其根本就是“一心”,这个一心就是大乘的法体,就是众生心。

什么叫众生心?众生心是众多生起所依之心。众生心的见分是真如,相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真如是众生心的理体,曰胜义谛;万法是众生心的相用,曰世俗谛。二谛即是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一心开二门,即指一心“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即总摄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这就是众生心。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最大的贡献就是树立了“众生心乃大乘法体”的论点,这也是与很多宗派颇有争议之所在。马鸣菩萨等于告诉了我们:佛法就在我们众生心里,而不在佛心里。如果只有佛心里才有大乘法,那我们上哪儿去求啊?正因为佛法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心里,我们才可修成佛,甚至我们纵是不修,亦不失佛性。

所以这个一心也就是众生心不可思议啊。我们凡夫的心是妄想心,能总摄一切世间法,这个还好理解。总摄一切出世间法?这怎么可能呢?妄想心无自性啊,是真如随缘生出来的啊。然而,只要我们能观妄无相,把妄想心观照透彻,那便是真如心!那就是觉悟!好比波浪与水的关系,无水则不起浪,众生心是波浪之相,它的本体就是水,而水不摄一切湿性吗?!而湿性就在波浪里,我们不能离开波浪去找水,也不能离开水去找湿性,所以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就在众生心上,它统统含摄到。故经云:“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法就在众生心里,怎么修?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修,然究其根本,就是修一心。

如何修一心啊?

一心修一心!此乃无上法。什么叫“一心修一心”呢?前面的“一心”是应无所住,后面的一心是“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一心修一心。说白了就是时时处处皆以“万法一心”为观照,当下破一切诸法之差别相。一切平等,一切完美,万法无滞,境自如如。

为什么说大乘的法要皆在此“一心呢”?因为众生之所以轮回,妄现十法界依正庄严,乃无明妄念而有差别故,若离一切差别,则彻证一心,即得涅槃。我们愚钝凡夫众生若能以“一心”之果觉,彻因地之“一心”,因该果海,果彻因缘,就等于是我们在果觉和因地的互动、感应层面上建立了信心。因为无论我们因地的众生心,还是发愿成佛之果地的真如心,都是本自一如的,本体都是佛的法身。只需一心深信,深信一心,成佛必定。这也正是净土法门的立断顿超、全他即自的本怀。

更多文章,请直接点击下面文字

  • 《浅谈戒律》(作者:慧东)

  • 《真爱无碍》(作者:慧东)

  • 《当下心安 当下极乐》(作者:慧东)

  • 《根本没烦恼》(作者:慧东)

  • 《无定》(作者:慧东)

  • 《为什么说阿弥陀佛真实存在》(作者:慧东)

  • 《把所有的爱抛洒在此时此地》(作者:慧东)

  • 《渐修不是慢慢来》(作者:慧东)

  • 《你要当“局”长》(作者:慧东)

  • 《所有的时代都属于我们》(作者:慧东)


阅读更多慧东作品
敬请关注路路叙叙


    关注 路路叙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