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茶事(卖茶翁茶器图)

 

“煎茶日日松风起,醒觉人间仙路通。”...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茶器 | 烹茶器具,饮茶讲究器具,正式茶宴有所謂二十四器,此书細列了茶坞、茶筍、茶籝、茶竈、茶焙、茶甌等种类。饮茶为何需要如此复杂器具?在古代,饮茶如生活礼仪,用器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至於三五友人,偶尔以茶自娱乃自煎自食之乐。

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往往是追求人生的诗性生存。在这种思想精神的实现过程中,往往会赋予器物更深层的意义,常以器物的规制、材质、形态自娱,颇示已志。借助对器物赋予的情思来构建所向往的生活,讲究生活细节的情趣意境,讲究生活环境的诗情画意。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塌琴书,动涵半轮秋水的一种身在世俗却超越世俗的艺术创造和欣赏。

器以载道,百姓日用即道。尽器则道无不贯,尽道所以审器。透彻的研究器,也就把握了道;充分的把握了道,也能明了器。

借早稻田大学收藏的“卖茶翁茶器图”,也许会对我们在茶器的形制,茶器的道有更深的理解。

















卖茶翁,原名柴山元昭(1675— 1763),日本江户时代人(中国是大清康熙年间),他出过家,还俗后以高外游自称。是中国茶文化的热爱者和推广者,他终其一生所推广的饮茶方式,承袭明以来的瀹茶法。

卖茶翁在57岁时,实践以茶修行之道,自带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建通仙亭,在这里挂茶旗,设茶炉,摆铜钱筒,开始了长达20年的卖茶生涯。他也会走出茶亭,用担子挑着茶四方游走。

卖茶翁是卢仝的崇拜者,追求茶能带来“羽化”之通途。这点,从他对茶亭仙华的命名也看出,他挂的旗帜是“清风”旗,卖的茶叫“清风茶”,在他死前,他把茶具全部烧毁,这也是践行道家理念。

在卖茶招牌上,卖茶翁写道:“若要知道卢仝茶的真正境界,请你把钱袋里的钱仝放到这个钱筒里。”在钱筒上,高游外还刻了一句诗文:“煎茶日日松风起,醒觉人间仙路通。”

“卖茶翁茶器图”,1823年刻,此书乃木村孔阳氏模写卖茶翁茶具计三十三件,昭和15年(公元1940年)由市岛谦吉先生捐赠早稻田大学收藏的,可以与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结合一起看,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附录:茶具图赞

    (宋)审安老人著

韦鸿胪 文鼎 景旸 四窗闲叟

木待制 利济 忘机 隔竹居人

金法曹 研古、轹古 元锴、仲铿 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石转运 凿齿 遄行 香屋隐君

胡员外 惟一 宗许 贮月仙翁

罗枢密 若药 传师 思隐寮长

宗从事 子弗 不遗 扫云溪友

漆雕秘阁 承之 易持 古台老人

陶宝文 去越 自厚 兔园上客

汤提点 发新 一鸣 温谷遗老

竺副帅 善调 希点 雪涛公子

司职方 成式 如素 洁斋居士

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

韦鸿胪|赞曰:祝融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尔无与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著微称。

木侍制|赞曰: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赞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欤?石转运|赞曰: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胡员外|赞曰: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闲,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罗枢密|赞曰:几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宗从事|赞曰: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秘阁|赞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宝文|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汤提点|赞曰: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中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竺副帅|赞曰: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时,方金鼎扬汤,能探其沸者几稀!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司职方|赞曰:互乡之子,圣人犹且与其进,况瑞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之所以洁也。


    关注 日用之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