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篇回忆录里的故事

 

广院故事...

今早看到一篇大号写的广院故事
一是没想到该大号也是广院儿女
就像没想到罗振宇也是广院的
(不过,不是本科,是研究生)
二是勾起了太多回忆
人老了,回忆也就越来越多
原本以为淡忘了的,会突然闪回
才发现很多生命里如礼花绚烂
又如镜花水月稍纵即逝的瞬间
其实都还在
在珍藏着的、贴着生人勿近标签的那个抽屉里
一旦记忆回来
会怎样?
前半生自己承认过
曾经爱过两个男人
(当然现在想法已经有所改变)
两个都是广院的
一个95播,一个99文编
这两个系
广院人都知道意味着啥
如果说广院全校男女比例是3:7
那么这俩系是美女最多的
我跟这俩系的女生几乎没有交道
除了王潇潇洒姐
我跟她也是因为大学时候彼此男友是一个宿舍的
因缘巧合知道我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日
我是97电文的
后来毕业证上系名改成了
——戏文(戏剧影视文学)
刚入学时候我们的系主任
是位银发倜傥的老先生
他是曾子墨的父亲
我们都叫他曾教授
后来好像是大四吧
系主任退休
新的系主任是苗老师
胡舒立的老公
机缘巧合我还去过一次他们家
吃了个女主人不在的便饭
席间谈过什么
已经忘记了
只记得他家是在西边一个安静的大院
老式建筑
窗外绿荫莹莹
是不是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
说起姜文的电影
我和后来的男友T
(我们在校不认识)
一起看过《太阳照常升起》
那次观影很奇妙
我觉得里面每个匪夷所思的隐喻
“你的肚子像天鹅绒”
湿漉漉的陈冲
黄秋生的《美丽的梭罗河》
他和我看的第一部电影
是那年热映的《集结号》
看完电影很多年后
他写道
我们那次是真的像一对情侣一样看了一场电影
因为电影说的是什么
完全不记得了:)
大一我入校那天也有轶事
93广告的师兄TGP在八号楼撞见了
抱着一盆衣服正打算去水房的我
后来我才知道
此人在广院90年代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是广院最早的通道酒吧的老板
他也是我整个青年时代认识的
听过最多国外音乐的家伙
以致我后来对音乐的自卑早早埋下
(听的太少啊啊啊,再怎么样也追不上师兄了)
开学那天
爸妈把我送到宿舍
那是父亲唯一被允许上楼的一天
广院别的事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对男生不许上女生楼、
女生不能上男生楼
这事儿一直严格要求
所以有“八号楼连一只公苍蝇都飞不上去”的玩笑梗
实际情况是
我唯一一次上七号楼
去我们班男生宿舍拿东西?
除了光着上身从水房晃出来的男生其余啥也没看着
觉得特别亏
爸妈走之后
和宿舍刚认识的温娜
打过招呼
我就去勤快的洗衣服了
结果,在楼下
师兄上前来问我
你是xxx么?
我说不是
后来他告诉我
那是最套路的套瓷儿
后来这位师兄
被我一位95大师姐爱上
师姐有一次喝醉了
对我说
就是听到他感慨
没法不爱北京秋天的漫天黄叶
(原话肯定比这诗意一百倍)
所打动
愿意毕业之后留在北京
97年、98年
在我两年的住校生涯里
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论是入学的拜师姐
(广院保留项目,类似古代投师学艺的套路)
还是大一没多久我们筹办的煤干小礼堂舞会
(那天所有人都喝多了,不管是高考接近满分的学霸,还是电影电视系统纨绔子弟,
那次是我记得的我们班男生女生走得最近的一次)
之后没多久好像就是军训
受到89之后的严打影响
我们的军训还是相当严格的
我下铺还搞出过不配合巡夜老师被遣送回校的大事儿
一战成名
军训时候十几个人一个大宿舍
壮壮和萌萌都在我那屋
她俩是我们班已经出柜的一对
后来双双赴英国留学
再次听到她们的消息竟是个已经双双离世的噩耗
我到今天还不太相信这个说法。。。
壮壮是我青年时代见识到的才女一枚
有才到啥程度
不仅对文学史了如指掌
下笔就是诗
还会算命看相
曾经拉着我最好的朋友大学的老五看手相
断言她如若生儿子就是义薄云天
生女儿可能要水性杨花
后来的后来
老五跟我同一年生娃
她真的生了儿子
老五也是个奇女子
最奇的是
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和我
都不知道在各种揭不开锅的青涩岁月
我们俩是如何过上声色犬马的日子的
一次去焱的party
我cos成被医用纱布裹成抹胸小礼服
(记得陈曼那次是驻场摄影师,还给我拍了好多照片,可惜都找不到了)
她cos张爱玲
用一件民国初年绿底黑花的宽袖袍子
那次是我们一起玩耍的很多年里的一次高潮
那时候的party在我看来也更野、更像个party
就像小河还在的时候的南街
白房子88号门口停满了90年代跑车
老徐还是个穿着白衬衫坐在王朔大腿上的妞
那时候我和老五总是穿越工体三角地
(由哈瓦那、88号和另外 一个club构成)
换着地儿跳舞
在传奇的、后来就没有了的哈瓦那
我们认识的艾丹、冯唐、石涛这帮老炮
艾丹第一次见着我
拉着我的手
像个老革命一样语重心长的说
“姑娘,你的人生从此改变”(大意)
冯唐老师当时是个沉默寡言的瘦子
印象里我们没说过什么话
他应该还在写北京三部曲
哈瓦那养着一只白兔子
那只在音乐吵闹中长大的兔子
我们应该都记得
好多好多回忆
像水龙头一样打开。。。
今天就先流淌这么多吧
其实,我总是隐隐担心
我嘴快,别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这担心源自当年木子美公布自传体网文
一批文艺工作者应声落马、有的妻离子散
从那以后我就告戒自己
有些秘密打死不能说
只能最终带去坟墓里
希望这半丿回忆录
不要伤害到什么人
不写出来
不给那些战士树碑立传
我又觉得对不起我们的青春挽歌
矛盾
比如
一个曹大姐已经够遗憾
如果她那时候有互联网、社区、微博
真的没有芙蓉、凤姐什么事儿
那美貌的黑辫子、永远的舞台装
潇洒的曹晴啊
当时不觉得
其实早已融入广院印象里
1999年
在租来的房子里
师兄带我看bbc拍的89十周年祭
另一个师兄彻夜不眠
写了一篇现在已经找不到的檄文
那一夜伴随着高晓松的青春无悔
永远烙刻在我心里


    关注 JustFu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