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美文】激扬习作兴趣,点亮创作热忱

 

我校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以“激扬习作兴趣,点亮创作热忱”为引领,带着孩子们透过优美的文字书写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想,表达出真情实感。...





六年级孩子的习作注重综合训练,习作的题材比较广泛,面对各种类型的习作,我校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以“激扬习作兴趣,点亮创作热忱”为引领,带着孩子们透过优美的文字书写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表达出真情实感。



那抹刺眼的绿
                 六(3)班  马海邀


当白云中射出一缕阳光,那代表着希望;当微笑中透露出一份善意,那是感动;当往事记忆浮现时,那抹绿色总是激励着我……

早晨总是那么忙碌,行人来往。唯有他,悠然自在。他是一个乞丐,衣着破烂,头发凌乱如草。人人离他很远,间隔之间是排斥。

我的目光停留了,他一拐一拐地来到了垃圾堆前,手毫不客气的翻找起来去,我开始厌烦,恶心了——只见他手里抓住了一块面包,一口塞进了嘴里,是那么满足。

与此同时,远方出现了一个小女孩,精致的裙子衬托着她的可爱。她好奇地朝乞丐走来,她的母亲一把抓住她:“太脏了,别靠近!”母亲突如其来的吼声把小女孩吓了一跳……

天像失落的小孩一样,发起了脾气,云变黑了,布满了整个天空。聆听着自然的交响曲,又有谁会去注意其他人呢?我想不会。在大雨里,这个落寞的身影在这座城市中无奈地走着,是那样的卑微。

忽然,眼中出现了一抺刺眼的绿——那是一把伞。是谁在他无奈的时候撑起了伞?是谁在他悲凉的时候撑起了希望?我不知道她是谁,但我知道那是善良。她把伞尽量地举在乞丐的上方,难道她是想把这绿色种在他的心中吗?

雨后的世界,树似乎又长出嫩绿的叶子。广场上看到的那抹绿,在心久激荡,久久不愿散去。

萧瑟冷落时,只愿相信那抺绿色的美。

教师点评:

小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她把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美好的一幕,写成了一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没有直接用写出情感,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作者的真情。“那抹刺眼的绿”,不仅刺到了小作者的心中,也刺进了读者了心中。(指导老师:戴佩瑶)





六(3)班  邢妍
我的童年像一片苹果园,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颗果实都是一张明媚的笑脸。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

见到他,是在幼儿园,当时我们在上体育课,我摇着脑袋,好奇地打量周围的班级,忽然,我看到了在人群中体积最大的他。

他当时正在跑步,脸上的肉跟着他跑步的节奏抖动。也许是体质的原因,他出的汗比一般人要多。跑完一圈后,他瘫倒在操场旁的草地上。我走过去:“嘿!你在干嘛?”

“呼——休——休——息——你——有事?”他气喘吁吁。

“你很胖。”

“哎,我知道,不用提醒我了。“他苦笑道。

“你天天顶着个小肚腩不累吗?”

“你如果也是个胖子就知道了,不过,我爸说,能吃是福!从我爷爷到我都是胖子!肚子越大,就越有福气!”他用手摸了摸他的小肚腩,脸上扬起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他脸上的肉把他的眼睛给挤成了一条缝。

“我要去跳绳了!”休息了一阵,他说。

“跳绳?你喜欢运动?”我有些惊讶。

“不是,是我妈要我减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减肥,当一个胖子不是挺好的吗?起码我是一个灵活的胖子!好了,不和你说了,我走了!”他用充满肉感的手掌拍了拍我的肩,站起来,迈开粗腿,走了。

直到现在,我依然时常想起他,那个胖胖的他,那个乐观的他,那个积极的他……

教师点评:

本文看似普通——写人类文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体现人物特点,实则暗藏玄机——多次描写了人物外貌上的特点“胖”,但表达都不同,有时写“体积最大”,有时写“脸上的肉跟着他跑步的节奏抖动”,有时写“脸上的肉把他的眼睛给挤成了一条缝”,还有写“充满肉感的手掌”等,这样的写法避免了表达的单一,赋予了文章更丰富的内涵。(指导老师:戴佩瑶)

 总策划:戴彦勋      审稿:郑 湖
  撰  稿:戴佩瑶      制作:夏富灵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常平四小微信公众号
欢迎家长和学生投稿
电子邮箱:cpsxxk@163.com


    关注 东莞市常平第四小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