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依旧 故人已去

 

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时刻响起,可能是开始也可能是结束,中间也许隔了沧海桑田!...



前一段时间在电视上偶然听到一首老歌,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乐队Modern Talking演唱的很火的一首歌,名字叫做Brother Louie,据说当时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有翻唱的版本,国内比较出名的是邓洁仪翻唱的《路灯下的小女孩》,把这首歌放给父母一辈人听,居然都还记忆犹新。后来又去翻看了一下Brother Louie的MV,里面穿插了许多《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片段。电影原本和歌曲没有任何的关系,但作为8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二者的结合无疑赋予歌曲更加立体的感染力,让那个年代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再次听到这首歌,总有光阴回溯的时代感。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因为某件事物触碰到记忆变得多愁善感。回到影视作品中,许多导演用同一首歌开场和谢幕,把剧情串联在一个闭合的轮回里,歌声总是在提醒我们,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中间隔了沧海桑田!

Brother Louie MV-  Modern Talking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部热播日剧叫《东京爱情故事》,随着该剧的热播,小田和正演唱的主题曲《爱情故事突然发生》也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在剧中响起的时候,有两个镜头最为经典。第一次出现在赤丸莉香和永尾完治初次约会的雨夜,莉香在雨中打着红伞焦急地等待着迟到的永尾,当目光瞥到雨中狂奔的永尾那一刻,音乐想起。
赤名莉香


第二个镜头出现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久别的莉香和永尾在东京街头重逢,最后在代代木公园再次分别,二人相继对过去的感情释然,转身背向离开的一刹那,小田和正的歌声再次响起。导演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是由一次次轮回组成的,从相识到离别,从生至死。相遇以前人们是尚未交叉的直线,相识以后有了短暂的交点,之后还是要沿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不断相遇不断分别,在有的点上停留得久一些,有的停留得短一些。从陌路到形同陌路,一个点的交集,看似短暂的轮回,却藏匿着无数深情满满的经历。离别在初识和经历的衬托下显得愈发苦涩,于是一首歌不再只是画面的背景,而变成了演绎故事的立体画面。


《东京爱情故事》结尾
在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山河故人》里有类似的处理方式。影片的开场设定在1999年,画面是青年沈涛带着张晋生和一群年轻人在Go West这首歌的伴奏下跳舞;而影片结束的时间是2025年,年近耳顺的沈涛裹着厚重的棉衣,独自一人牵着狗,来到白雪皑皑的郊外,脑海里回荡起这首Go West,如风中残烛般摇晃着身体。一位神态奇怪老人在空荡的野外颤颤巍巍地跳舞,初次看到这个场景难免会觉得可笑。可是回过头来再看一次,会忍不住流泪。

《山河故人》结尾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身后簇拥着一大群追求者,整日嬉笑欢颜不必担心什么中年危机老无所依。而风烛残年时再次响起年轻时的歌声,早已走过了沧海桑田,生活已是遍地鸡毛。中年离异,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儿子随着前夫远赴大洋彼岸,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母亲的音容笑貌,送别相依为命的父亲,到了晚年,偌大的房间里面只有一条狗陪着她做针线活,包的饺子再好吃也没有别人一同分享,送给儿子的钥匙再也没有打开家里的那扇门。女主角沈涛在这首歌的陪伴下登场,走过了繁花盛开迈过了沟壑坎坷,一个轮回过后,又在这首歌的陪伴下孤苦伶仃地谢幕。

再来谈谈电影中那首著名的曲子---Go West,最初是由美国的乐队Village People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迪斯科舞曲,电影中引用的是英国电子乐队Pet Shop Boys在1993年改编翻唱的版本,曾在90年代风靡一时。Village People的主唱Victor Willis在创作这首歌时候,原本没有太多的政治意图,West并不是指西方国家,而是指当时美国西海岸的同志天堂---旧金山,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同性恋权利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于是为了响应这些运动,Victor创作了这首歌号召LGBT群体去旧金山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首歌流传到其他国家,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West不再指美国的西部,而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的西方社会,Go West也成了丑化社会主义国家,吸引年轻人去西方的口号。
Pet Shop Boys


在很多西方影评人看来,贾樟柯的电影一贯的主题都是背弃中国,转投西方社会,《山河故人》也不例外。相信Go West这首歌也一定是贾樟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回到电影中我们对比一下两个主角的命运也许会发现,留在国内的沈涛晚年时孤苦无依,而移居澳洲的煤老板张晋生则过得悠然自得,似乎在国外生活要更好一些。

贾樟柯善于在他的电影里刻画各种小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悲剧命运,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滞不前,而跟不上时代的小人物永远无法避免被碾压的命运。然而简单地认为贾樟柯崇洋媚外,贬低中国社会,把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作为个体命运的出路是不负责的看法。从《山河故人》来看,移居澳大利亚的张晋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没有摆脱囚徒的身份,在国外语言不通,连和儿子交流都要借助翻译,时时刻刻带着枪却不知道要提防谁,整日过得提心吊胆,始终无法摆脱中国人的习惯融入西方的生活。而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上来说,逃到澳洲的张晋生,即便逃脱了中国法律的制裁,也洗刷不掉罪恶的事实,如果他还有一丝内疚,那么道德的审批要比法律的制裁更加残酷。张晋生在澳洲接受教育的儿子更可悲,甚至连自我认同感都没有。

《山河故人》剧照
我更愿意理解为,贾樟柯把这首歌用在《山河故人》中,实际上是在表达这样一个的主题:不管是留下的人还是离开的人,身份和命运始终没有改变,历史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压力构成整个民族的命运,个体隐忍求生的力量也是整个民族延续发展的动力,不管走到哪里,人们始终无法逃脱与生俱来的宿命。几千年以来,儒家思想宣扬的温良恭俭让的美德,赋予了无数中国人民在苦难面前坚韧不拔的耐力,但同时也造成了无数的悲剧命运。无论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还是余华笔下的徐福贵,在他们身上,我们都看到了渺小的个体在历史的洪流下被碾压的悲剧命运,也看到了他们在被打败以后坚强存活的力量。正如余华所说:人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其他任何事物而活着。

山河依旧,故人已老。每一个起点的前方都有一个终点,音乐再次响起,已经走过沧桑,时间不可逆转,不如现在就给回忆多留些美好!


关注窃书小贼
读书瞎扯皮 听歌看电影


    关注 窃书贼的胡言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