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岸 · 艺术空间】阿昌:玩出来的书法

 

“艺术其实就是玩。只有保持‘玩’的心态,才能忘我,才能更多地还原艺术的本真”。...




A Chang: Calligraphy out of Fun

阿昌:玩出来的书法

文|蒲云亮 Pu Yunliang (画家,现居德阳。)

图|阿昌书法作品





认识阿昌,从其书法作品开始的,是十八年前的事。

那时,刚从康藏高原调回内地,就职于现在上班的机关。某日,偶见办公室挂历上的书法,遒劲老辣,张驰有度,于是伫足细品静赏。因对其书法甚是喜爱,便顺带关注它的作者,从落款题名得知,作品为一位名叫阿昌的人书写。我猜想,阿昌可能是一位阅历丰富、功底深厚的老人,不然,何以写出如此力度的书法?

后来,在文联主办的一次书法展上,又见到了阿昌的十余幅原作。幅式有横幅、立轴、斗方和扇面,书体有篆、隶、楷、行、草,虽然形式和面貌各不相同,但幅幅精致耐看。从此,阿昌的名字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只要一想到书法,我就想到了阿昌。

我所置身的小城,乃一代大家陈子昂的出生之地,人文底蕴深厚,艺术氛围甚浓,曾滋养出一拨在艺术领域颇有建树的当代作家、书画家。但在急速变化的商业时代,膨胀的物欲也强劲地撞击着人文传统。我认识的画友中,很多深受影响而放弃了艺术作品的纯粹性,转而注重作品的商业价值,如此以往,浮躁肤浅的心态取代了当初的执着追求,应酬与迎合的绘画、书法作品流行于市。然而,阿昌属于例外。与阿昌结缘,尽管只见其作品而未曾谋面,但他的书法品格之独立性、精神性,却静静地凸现于我的心底。
一次朋友聚会,大家兴致很高,争对某一话题侃侃而谈,还有几位素来喜欢自我表现的画友,更是口若悬河般滔滔不绝。说实话,我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与人争辩更不夸夸其谈,认为文学或其它视觉艺术,无论是作者的才华还是作品的品质,只能依靠作品本身的面貌来展现,毋须自吹自擂。所以,涉及这种场合,我的态度是静默不语或者不以为然。正是这次聚会,我发现一位陌生的朋友,偏于场内一隅,缄口不言只是静静聆听着,其面相温和且含善意,质朴敦厚又不失儒雅,给我留下好的印象。据朋友介绍,此人从事书法创作,姓杨名清昌,艺名阿昌,为一学校教师。我愣了一下——原以为阿昌是一位具有仙风道骨气质的长者,结果,年龄竟然与我相近。惊讶之后主动上前寒暄……这一聊,就延续了十八个年头,直至今日。


日常生活中,阿昌拥有一种采桑东蓠的散淡状态,心气平和,面无愠色,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能做到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因生性真诚并乐于助人,故朋友甚众。然而,我的个性与他有较大的差异,急躁和鲜明的性格特质,决定了我在为人处事上的缺欠。我想,阿昌在书法学习与生活当中,能切实做到兼容并包的大度,无疑得益于他的综合修养。
我的专业学习是油画,他专攻传统书法。一个西画一个国粹,虽同属艺术范畴但属不同的形式类别,加之个性差异,我们居然持续着生活与艺术上的来往,是他人所不能理解的,曾有画友问过个中缘由,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是同路人”。

我们的“同路”取决于精神观念与价值取向的一致。

比如,闲暇聊天时,针对圈内的从艺者,我认为绘画应当多到自然中去写生,特别是画国画更应多画速写,不可囿于程式而固步自封。绘画强调感觉,而鲜活的感觉则来自生活。阿昌不仅赞同我的看法,同时提出多读书、多思考的观点。他说,画文人画的人,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文人,不然画出的作品缺乏文化品位,流于退休老人的爱好之列。写书法的阿昌,对写意国画的阐释如此精辟,让我刮目相看。
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圈子,与其它行业一样,许多“大佬”的产生,往往是通过相互抬轿、彼此吹捧并经媒体精细包装,同时网罗一批仆从垫底来完成的。久之,业内就出现“名人”如云、“大师”林立、“专家”满街窜的虚华景致。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太泛太滥就不值钱,正因如此,曾经有过的仰慕之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渐趋麻木和冷静。当然,对于艺术领域里,以低调姿态、过硬本领,默不作声地创作并有出色作品的高手,无论他们知名还是无名,我均持敬意!阅读他们的作品,不仅获得视觉上的快感,也能分享到心神的惬意。陶冶情操,安顿灵魂。

就艺术领域内浮华现象的阐述和姿态,我与阿昌如出一辙。其实,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具有浓郁的崇拜情结,只是对所崇拜的偶像有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你的品格、智慧和能力等个体元素得成为一个社会或时代的高峰,否则,多么漂亮的光环也缭乱不了冷静的眼神。

我欣赏和赞同阿昌书法集扉页上的那句话:“艺术其实就是玩。只有保持‘玩’的心态,才能忘我,才能更多地还原艺术的本真”。上学时,做作业用的是硬笔,那是写字,不叫书法,只具有现实目的的便捷性;之外,阿昌尝试用毛笔写字,因为提按、仰卧、轻重、快慢不同,书写出来的笔痕就大不相同,感觉也不一样,他惊奇于笔下的丰富变化和万千面貌,独自揣摩变化规律并沉醉其中,所以,在好奇心与好玩的趣味支撐下,他玩了三十多年,至今“玩”兴不减。
出于物质利益的驱使,如何将书法作品挂到宾馆、酒店、茶楼、办公室等场所,这是要在书法创作之外支付心力、耗费时间的。在这方面,阿昌与周围其他写书法的朋友大相径庭。他认为“玩”是个体的、自我的,既然是玩就应将时间、精力与目光投注到“玩”的本质上,而非交际与应酬。我知道,身为教师的阿昌有一份微薄的工资,只要能够维持生存,他就不会寄厚望于物质。比如,曾有人索要作品且润笔费也不低,却被他婉言推辞,我问其因,他这样答道“我坚持这样的观点:书法与其它艺术一样,有其艺术的自律性。我可以根据要求书写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但所提要求不能让我媚俗啊”。我可以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操守,但作为走得很近的朋友,向他提出过多次建议,无论语词委婉还是辛辣,他总是平平的、淡淡的一笑了之,依然如故地“玩”弄着他心仪的线条、结构、章法与独自体验。
窥视阿昌饶有兴趣的玩法,不难看出他少年时代所蕴藏的书法天赋。没有天赋断然达不到今天的高度,而对书法理论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等一系列过程的探索本身,其根源依然出自天赋,否则,难以为继。
多年积累的情谊,免去了我们交往之间的客套,我常常出入于他的工作室,如出入无人之境。我乐于见识他的创作状态,往往于此分享书写时那份自由自在的快感。“玩”书法,他当真玩出了感染力。

他像交响乐上的指挥家一般,毛笔成为手中的指挥棒,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顺逆开合,呈现出节奏和韵味。宣纸上,粗细长短、枯润浓淡、偏正疏密的书写形迹,在一气呵成的调性统领下,形成一部完整的视觉旋律。事实上,屏声静气地凝视,阿昌的行草与交响乐有异质同构之妙。
有一位书法家说,阿昌的书法水平达到甚至超出了某些专业书家的高度,但有一点遗憾是看不出师承关系。我不清楚评述者有何旨意,但我要说的是,在他的任何一幅作品中,皆可找出“锥划沙”、“屋漏痕”的形象元素,这些元素是传统书法的基因,难道师承积淀深厚的传统还不如师承某家某派么?

我学的专业让我自然偏重于绘画。我认为,作为优秀作品,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既然归属于视觉艺术,首先看上去要有美的形式(形象、构图、色彩、笔触、材质、肌理等),其次是美的意境。关于这种美的感受,常能从媒体上读到文字或听到语音表述,但我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读过、听过。仰视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当外形内意在你内心产生一种愉悦的影响时,心里会自动抑制其它因素的干扰而专注画面,通过凝视和联想的深入,一种张力会渐次酝酿并升级扩散,随之形成震动的力量撞击你的心神;也许,这就是深度审美时的情绪激动吧。所以,对绘画、书法等所有艺术品的有效欣赏,须直接进入到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倾注智商、情商去体验和感受,正如就梨的滋味问题去告诉一个从未尝过梨子的人,所有的描述语言都是苍白的、多余的。



我没有书法造诣,对一件作品分析不出丁卯来,但根据自己对绘画的欣赏习惯,从整体感觉出发,也能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收获审美激动。很多时候,我排遣内心积郁的方式就靠阅读,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阅读一幅优美的绘画,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到阿昌的工作室阅读他的书法原作,读其原作,即可获得欣喜和兴奋。

我想起三年前去西藏墨脱的途中。峡谷峭壁间,缕缕藤萝瀑挂悬崖,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疏密有致,缠放有序;那种感受,极像阿昌的一幅行草立轴作品。前者呈现静谧、生长、秩序的自然美,后者呈现安宁、灵动、韵律的人文美。我诧愕于自己的感悟,竟能将自然美与阿昌的书法特质融汇贯通。我可以确认,阿昌没有路过这藤萝低垂的峡谷,没有刻意摹拟自然物状;否则,其他风格不同、感觉迥异的作品,在现实中又是寻找的什么参照物呢?我没必要向他问询,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他的书法创作灵感,既源于生活的启示也源于自身的创作才情。

读书时,曾在学校图书馆翻阅过一本学术期刊,有一篇论述书法的文章,该文的论述方式却是将中国书法与气功融为一体,因没有感受过气功,对文章的理解不甚明了,但觉新奇。后来欣赏阿昌书法作品,特别是静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般的创作过程,我真切地领悟到书法与气功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当然,获取这种感悟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书法必须独立于艺术本体,而不是单纯用以识意的符号。

喜欢阿昌的作品,无论隽永俊朗的行楷还是形散气贯的狂草,倜傥潇洒、力透纸背。我没有专业的评述、分析能力,但能习惯性地以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去感觉他作品本身所弥漫出的魅力,获取愉悦享受。
生活中,我结识很多人也交了不少朋友,如果以一形象来比喻这种朋友关系的话,犹如水面上漂浮的一簇簇树叶,风平浪静时,交错叠靠密不可分,一旦风起浪涌时,飘移分散随波逐流。所以,往来于现实之间,不为利益羁绊,能够长留下来一路同行的朋友极少,阿昌算是知己之一。与阿昌做朋友,可以心不设防且能推心置腹,包括个人隐私也不必刻意隐瞒。正因为此,我知道他有两段不和谐的婚姻,知道他内心的无奈以及无奈之后涅磐重生的动力。

阿昌说,物质财富的积累与内在的精神追求同等重要,就像行走中的两只腿,没有轻重强弱之分,只有交替互换的前后之别;走在人生路上的两只腿,正是一只靠物质支撑一只靠精神支撑,如果跛其一端,无论如何也跋涉不了人生的山山水水。我佩服他的睿智,欣赏他的内蕴修养。与其他书法作品相比较,我推崇阿昌的书法作品,作为朋友,也乐于呵护这份真挚诚恳的情谊。对他的尊重,恐怕跟他的独立精神和文化底蕴有直接的关联,老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闲暇之余,常有机会约阿昌喝茶聊天,话题随意而广泛,没有固定的题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理性思考也有情绪表达。针对交谈中偶尔出现的分歧,尽管有辩驳争论却无胡搅蛮缠,有尖锐无冲突,交锋的结果均能秉承求同存异的包容心态;但是,更多的交流来自对艺术的审美感受,分享精彩,共同陶醉……

朋友往来,应该没有虚伪、算计及非分之想的觊觎,应该彼此给予真实、善良、平等和尊重。有幸与阿昌成为朋友,让我的生活空间多一份信任、一份理解,也让我有机会零距离地享受书法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

希望阿昌的书法,能有机会与更多的爱好者,形成心韵共振,一起律动。

欢迎留言订购《新海岸》杂志!订购方式: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海岸杂志”微信公众号,并直接回复您的需求即可。
中国家庭式亲海养生度假生活
项目地址:海口市西海岸盈滨半岛度假区
尊贵专线:0898-67688888



    关注 新海岸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