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宋官窑

 

中国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它在青瓷艺术上的成就享誉世界,也是中世纪我国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宋代是中国制瓷历史的巅峰,北宋官窑瓷更是从造型到纹饰、从胎釉到形制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做工极为考究。纯天然矿石的选料,精湛的烧制技艺,目前还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器型要求合乎法度,色泽淡雅清幽,莹润如玉,是古人尚玉、师法自然的巅峰之作。透着脱尽脂粉、洗去铅华的儒雅内蕴,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文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写道“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还有一位南宋人叶寘在其笔记《坦斋笔衡》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迄今我们所掌握的最早也是唯一的关于北宋官窑建立的记载。北宋宣政年间(公元 1111年),皇帝宋徽宗把著名的各派瓷艺大师召进京城,举国家之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御窑。设置为:“朝廷置窑、内府制样、民匠造器、兵士供役”。后人称之为北宋官窑,所作器物称为北宋官窑瓷,为皇家礼器。清代学者陈浏在《陶雅》中所言:“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御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垄断的瓷器种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流通过的瓷器。官窑和汝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中国五大名窑。

公元1125年由于异族入侵北宋灭亡。北宋官窑也随之消失。由于存世和烧造时间较短,传世品存世量极为稀少,也只有台北故宫以及日本、英国等国家博物馆、私人收藏家零星收藏。北宋官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礼器,以鳝血纹为主。依据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讲究规格合乎法度。体现了徽宗的文化智慧和崇尚道教的思想。二是文房用具,以梅花冰片为主。讲究笔洗的变化,有直口、荷口、葵口、寿桃、弦纹、兽头、兽耳等,体现了徽宗的艺术创造与独到的审美。

北宋官窑瓷的主要特征是“紫口铁足”。选用含铁量极高的瓷土制胎,经高温还原,器物口的施之釉有下垂,致使内胎微露,便产生了出“紫口”特征。而足底无釉之处,由于气氛还原,成为铁红色,视为“铁足”。堪称清籁幽韵,趣致拔俗,令人赏心悦目。它对釉色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完美的水平,创造出天青、粉青、月下白、灰天青、栗黄、炒米黄等多种釉色。釉质如脂如玉,釉面开片自然流畅,纹如鳝血,是一种材质之美,天然之美,本质之美。因此,北宋官窑瓷以其淡雅清秀、自然大气、含蓄凝重,反映出宋代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宋廷高雅的艺术品位,而被千古流传。

徽宗文化——北宋官窑


    关注 北宋官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