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大洪水再现?一篇文章读懂今年长江防洪

 

2016年入夏,极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多地暴雨成灾,长江流域或可能再现18年前遭遇的超大洪水。18年后,升级后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能否经受的住洪水的考验?...





2016年入夏,极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多地暴雨成灾,长江流域或可能再现18年前遭遇的超大洪水。18年后,升级后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能否经受的住洪水的考验?



从1949年至今的60多年中,长江流域曾经两次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第一次是在1954年,长江中下游出现近100年间最大的洪水,造成长江中下游5省123个县市受灾,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被冲毁,不能正常通车达100天。

 
第二次是在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受灾,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铭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而长江流域的整个防洪体系,也因为那场洪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么,18年后的今天,长江流域的防洪体系到底具备了怎样的条件和能力?如果1998年特大洪水,甚至更大的洪水再现,长江的抗洪防汛做好准备了吗?

1


堤坝:“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的勇气



对于抗洪防汛工程体系而言,堤坝、水库和分洪区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堤坝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1990年,国务院第56号文件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其中明确指出,长江防洪标准普遍偏低,荆江河段应以支撑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作为防御目标;荆江以下河段,以防御邢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1954年洪水作为防御目标。

但是此后,在1998年洪水到来之前,对于长江干堤的整险加固却未能按照1990年制定的规划系统实施。



“当时荆江大堤是达到了(标准),但是洪湖监利江堤没有达到,所以这一块是有欠缺的。当时国力比较弱,所以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进行加固改造。”

——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 陈敏

当时洪湖大堤不仅堤身单薄,堤坝的基础稳固性也较差,可以说1998年洪湖江堤是以“病弱之躯”抵御超大洪水的到来。
当时(洪湖乌林镇)需要大量的人力,指挥部调集了400多民兵,又从周边村庄召集了1000多名劳动力,再加上不对官兵的支援,终于在10天之内,全部依靠人力,控制住了(堤防)多处管涌现象。就这样,乌林堤段异常艰难地扛住了8次洪峰的考验。

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长江干堤和支流堤坝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防洪体系亟需尽快按照规划进行建设。1998年根据对长江干堤的全面体检情况,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整险加固方案,并在当年就对长江干流沿线3576公里的堤防,全面实施了加固工程,总投资为282亿人民币。  

当年,险情频发的洪湖干堤已按照可防御1954年洪水的标准进行了整险加固。2009年洪湖江堤通过验收,并被授予“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段堤坝,除了加高加厚堤身之外,对堤基渗漏问题也重点进行了处理,堤坝本身抵御超大洪水的能力大幅提升。

2


蓄滞洪区:一座城市的悲壮使命



位于荆江蓄滞洪区北部的分洪闸,长江流域两次遭遇超大洪水,这个分洪闸都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4年,这个分洪闸曾3次开启,分蓄超额洪水122.6亿立方米,有效降低沙市水位0.96米。在此后,公安县县域范围内921平方公里的面积被定为荆江蓄滞洪区,承担了分蓄洪水54亿立方米的责任。根据国务院1985年6月25日下发的国发79号文件规定“当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争取45米)预报将继续上涨时,即开荆江分洪区北闸”。

1998年,这个分洪闸则经历了是否开闸分蓄洪水的艰难抉择。
 
1998年8月6日零时,沙市水位涨至44.67米,达到了国务院文件规定的分洪水位。当天中午12时,湖北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当时是否炸堤打开分洪要等待中央的最终命令。而按照湖北省的指令,荆州市必须要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洪区群众的转移任务。

这意味着,公安县33.5万人口和1.8万头耕牛需要进行大转移。



尽管公安县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园所肩负的分洪使命。但是,在内心里,有谁会愿意看到这一天真正到来呢?

1998年分洪的命令最后没有下达,中央指示荆江大堤要严防死守。而荆江大堤确实也经受住了8次洪峰的考验。

从1998年到现在,公安县度过了18年的平稳时期。如今,公安县的城市规模较1998年扩大了10倍,人口也有所增加。
 
那么今年,如果再次遭遇特大洪水,公安县是否会第三次面临分洪的可能呢?今天的长江防洪体系,除了利用蓄滞洪区分蓄超量洪水之外,是否还具备了其他损失更小却同样有效的手段呢?

3


三峡工程:新希望

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98年特大洪水时,三峡工程还在建设当中。2003年,三峡工程首次蓄水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开始发挥防洪、发电、通航等功能。
 


“如果是再出现1998年的洪水,经过三峡水库的这个拦蓄调度之后,下游就是对这个荆江河段以及包括城陵矶甚至武汉,都可以(大大)减少它的防洪压力。”

——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郑守仁

据郑守仁院士介绍,当年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洪。在《长江流域规划》当中,三峡的作用被定位为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关键性骨干作用。

“当时还有一些专家提出来,就是在支流修一些水库来替代三峡的防洪作用,但是后来长江委经过深入研究,就是支流都修了一些控制性水库了,但是在干流上还有一段(向家坝到三峡)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你还是控制不住。所以(三峡的作用)总控制,这样的话对中下游的平原它的防洪安全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它的压力”

——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郑守仁

在长江的防洪体系中,调度具备防洪库容的控制性水库分蓄洪水被视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被纳入到联合调度体系中的长江上游水库群,一共有21座。在1998年以后,随着长江上游水库数量的不断增加,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防汛专家们着手进行建立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的技术准备。2012年已被已被明确了负有防洪库容功能的水库被写入长江流域的防洪规划当中。



"长江防总负责统一调度的,就是可以实施联合调度的21座水库,那么三峡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上面的20座水库加起来大概是142亿左右(立方米防洪库容)。就是这21座水库包括三峡一共有363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如果98年有这么多水库,或者说现在98年洪水再现,沙市的水位可以控制在44.5(米)以下,而且其他地方也不需要分洪。就像在城陵矶附近,这些防洪相对紧张的地方,基本上不需要分洪就可以控制长江中下游都在它的保证水位以下,那这样的防洪形势,应该是不算太紧张。"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 陈桂亚

据陈桂亚主任介绍,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的使用,将有效减少中下游堤段出现超额洪量的现象,更大大降低了蓄滞洪区的使用率,因此也为长江中下游42处蓄滞洪区进行分类调整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真正我们安排了42处(蓄滞洪区),1.2万平方公里,能蓄纳59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量。分了一二三类:一、二类是防御目标洪水,如防御1954年用的;三类也叫保留区,是防御更大的洪水,超标洪水的。“

“对于每类我们给它的政策也不一样,三类(蓄滞洪区)我们容许发展,只要不做那些污染的(企业),就是一旦分洪你做些污染的企业不行,但是一类就是经常要用的可能那你就要限制(发展),把安全措施做好,等到随时可用,这是目标。”

——长江设计院水利规划院副院长 余启辉

2016年6月28日,随着降雨情况的变化,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从四级提高到三级。与此同时,也在加紧对抗洪防汛的薄弱环节的整治。
“干堤现在解决了,但是我们还有什么薄弱环节呢?除了干堤以外,还有重要支堤、两湖堤防、沿江支堤和中小河流;第二大类薄弱环节就是刚刚说的蓄滞洪区,尤其涉及到人的问题,有一部分还未建设到位;第三薄弱环节是河道整治;第四是长江有4.8万座水库,其中2万座是病险水库。”

——长江设计院水利规划院副院长 余启辉

据余启辉院长介绍,尽管长江流域的抗洪防汛体系依旧存在薄弱环节,但是它所能影响的或只是局部地区,对于长江干流的安全,并不构成威胁。

但是抗洪防汛的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究竟如何?要由洪水来检验。
2016年7月1日,受上游来水及降雨影响,三峡库区在当天14时,迎来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洪峰,入库流量达到5万立方米每秒。据了解,在此次洪峰过境时,三峡水库发挥了拦洪削峰的功能,削减了近4成洪水流量。

在未来的10天里,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江淮流域将持续强降雨,长江防汛进入了关键时期。
(文字来自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个别字句略有修改,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河湖守护志愿者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