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补丁衣的皇帝与“破袍”宰相

 

张俭,历辽国圣宗兴宗两朝,官居宰相,权倾朝野。按理锦衣玉食不在话下,但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一件破袍子一穿就是...



张俭,历辽国圣宗兴宗两朝,官居宰相,权倾朝野。按理锦衣玉食不在话下,但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一件破袍子一穿就是30年。

在苦寒之地的辽国,预备几件皮袍御寒过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这个张俭就只有一件褪色无毛的旧袍子,官员们纷纷为之侧目,认为他不过是在故作俭朴,想要籍此博取清廉之名。

辽圣宗耶律隆绪也有些不相信。他想:宰相乃百官之首,俸禄银子应该够花,怎么连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呢?沽名钓誉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辽圣宗决定耍个心眼,验证一下这件事情的真假。

这天,耶律隆绪特意招张俭入宫交谈,趁张俭全神贯注的时候,小太监按照皇帝的旨意,偷偷用香火在张俭的袍子后面烫了一个小洞,留了个记号。张俭并没有察觉,跟皇帝谈完事情就回去了。

转眼,第二年的冬天来了。张俭依旧穿着那件旧袍子入朝议事。皇帝不动声色地溜达到张俭身后,发现了那个偷偷烫的小洞,这才相信张俭确实只有这么一件旧袍子。他问张俭:“卿家为国操劳,怎么连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张俭很坦然,回答说:“身为宰相,更应该带头厉行节俭,有件袍子就可以遮风避寒了,做那么多穿不了就是浪费。”辽圣宗深为感动,当众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号召众臣向张俭学习,举国兴起了勤俭之风,国力大增。

无独有偶,大清朝也出了个克勤克俭的人。但这个人不是宰相,而是天下至尊的皇帝。道光皇帝接班之后,大兴勤俭之风,最有名的就是在龙袍上打补丁。据说他的裤子膝盖处磨破了,内务府要给他换新的,他却吩咐打上补丁继续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瞧见皇帝的那块补丁,暗自打开了小九九。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善于揣度上意的大臣们,看到皇帝都打补丁了,咱再这样光鲜亮丽就是不开眼了,于是纷纷效仿。回家之后吩咐丫鬟仆妇赶紧打补丁,不管破没破,尽管补就是了。更有眼力见儿的大臣,不仅想到了打补丁,还想到了旧衣服,便吩咐人赶紧到市集街肆去买,不要新的就要旧的,越旧越好,最好是打了补丁的。一时间,北京城物以旧贵,补丁风靡,甚至超过了新衣服的价钱。

待到上朝议事,一干臣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朝服觐见皇上,堂上补丁堂下还是补丁,犹如进了花子窝。成了“丐帮帮主”的道光皇帝,瞅一眼下面的大小花子龙颜大悦,统统嘉勉,赞曰:“这勤俭之风日隆,一定会让朕治理下的大清更加强盛的。”

文武百官见道光如此好糊弄,阳奉阴违的胆子更大了,表面上俭朴清廉,背地里穷奢极欲,国力日渐衰弱。勤俭并没有给清朝带来繁荣,反而没落成了任列强欺辱的东亚病夫。

天下之事,成于勤俭败于奢。无论是张俭的破袍,还是道光的补丁,这些俭朴的做法都值得提倡。辽圣宗不看表象,明察秋毫,树立了张俭这个真正俭朴的样板,成为千古美谈。而道光皇帝却陶醉于表面现象,被投其所好的伎俩蒙蔽而不自知,最后沦为误国害民的笑柄。

如此大相径庭的结局说明一个道理:被表象迷惑只会导致判断错误,轻则良莠不分,重则贻害无穷。只有拂去表象看本质,让投机取巧者无处遁形,勤俭之风才能真正成为富民强国的有效手段。

作者丨匡天龙,来自投稿邮箱

原创作品丨欢迎分享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当代作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