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湖畔临舞韵绕心》

 

李曼,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江西地矿》报、《甘肃地矿报》、《新余文学》、《新余日报》等,2011年6月出版散文诗歌集《栀子花开》,有作品收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李曼,女,祖籍广东省开平。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江西地矿》报、《甘肃地矿报》、《新余文学》、《新余日报》等,2011年6月出版散文诗歌集《栀子花开》,有作品收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曾获“中华宝石文学奖”、 中国武功山山地户外旅游节暨第二届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博文大赛一等奖、“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主题散文大赛二等奖。

湖畔临舞韵绕心


疏疏朗朗的春雨不知扬落了多少回,雨帘密织,枝头新蕊次第吐绿。月影、灯影悠悠地从嫩绿的树叶间筛落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怡然漫步,温热了车流稀少的新路。      新路修缮前,这里曾是一片草地,坑坑洼洼的少有行人经过,成片成片绽放的野菊花仿佛因了人迹稀少,显得格外恬静、夺目。夕阳柔和了天边的轮廓时,叶隐忍花的张扬,渐渐地灰暗下去,还不够,点点花瓣更娇媚地毫不示弱去抢星星的风景。二三月,沿着草地往前行,吐蕊展瓣的桃花亦跃入我的镜头。打那以后,每当春天如约而至,我便来到这里捕捉瑰丽的色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四年,有一天,挖掘机轰隆地开了进来,从此,我镜头里的草地、桃花成了绝版。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那些天然的景致被铺天盖地的人工雕琢替代,留下履履辙痕。很长一段时间,草地缱绻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甚至固执地以为,再精致的镂刻也难有自然、朴素的内涵。新路初显,我忽然发现,以往的草地、树林虽宁静,却阻隔了城中村的乡亲与现代文明的顺利接轨,而新路不仅铺就了一个希望,错落有致的绿色在这里延伸、滚动,更丰富了小城的表情,深刻了小城的意蕴。      一汪湖水,面积不大,在这次新路的建设中,不仅保留完好,而且有了自己的名字——长林湖,依湖而建的小桥、围湖滴翠的杨柳更透出湖水的灵性。      当溟濛的暮色徐徐展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从四方搁浅疲惫的船帆,披上流韵的霓裳,游聚依湖的舞池,在夜晚重塑城市释然的面孔。舞曲一会儿悠扬,一会儿欢畅,穿过娇腆的垂柳漾在湖面,与粼粼的波光交汇成一行行潋滟的诗句。尽管人与人堆砌的舞台承载着不同的故事,然而置身音乐中,人们便规避尘世的喧嚣,舒缓日头下纷乱的心绪。      我不懂音乐,却一直钟情这诗的对应物。尽管如此,我却不愿离舞池太近,不想悦耳的曲调因为分贝太高变成噪声,于是,月白风清之夜,我爱伫立桥上,独依栏杆远远地与风雅会晤,让轻柔平缓的人生诠释渗透到我的灵魂深处,为心灵指南。仿佛只有这时,圆满才会在心中会有完美的复归。即使雨夜,我也撑一把伞悄立湖畔。晚风柔润,树影翩翩,也是春夜湖畔生机盎然的剪影。春雨多如水,但不能让它湮灭心中怡悦的诗意。倘若总将自己抑郁于生活的艰辛,太阳出来的时候,也看不见它的光芒。      夜,虽早已扯下帷幔。我愿这样安之若素,临湖静望冷清的舞榭,让星移斗转的日子,在眸子里一直闪烁着斑斓的色彩。
采 薇
采才情灵动,书文学周薇
采薇微刊,纯文学天地
ID:caiwei1516
邮箱:1755697556@qq.com



    关注 采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