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与人教版如何描绘一代人的青葱回忆,两代人的爱恨情仇

 

那些年错过的《雷雨》...

那些年错过的《雷雨》


2016 /09/09

《雷雨》
重温教科书版《雷雨》,感受话剧的魅力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课文原文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这是文章开篇的内容,这应该使我们90年代出生的同学所接触到的课本的内容。话剧《雷雨》是现代文学中版本差异非常突出的一部作品。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这个本头已和原来的不同,许多小地方都有些修改”。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曹禺选集》,曹禺又“借机会在剧本上作了一些更动”,这一次的改动可谓面目全非,序幕和尾声全删掉了,周朴园性格也发生了迥然的变化。在195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再版《雷雨》再次作了较大修改。1984年之后《雷雨》的印行,又采用了1936年的初版本。
新课程实施下的各教材《雷雨》版本的不同,也正是对这种诸多不同版本选编的反映,体现各教材选编的版本意识。人教版原教材,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版,鲁人版,皆是1978年版《曹禺选集》,苏教版选的是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的《曹禺全集》版本。
两个版本中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部分,作一比较。
 [苏教版] 1988年版《雷雨》(《曹禺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人教版] 1978年版《雷雨》(《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个片段即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对话。两个版本不同主要在于加点一句,字数虽少,差别看似不大,但意蕴完全不同。
半晌


一个版本周朴园“望鲁妈”,一个版本“望侍萍”,虽同“望”一人,但从周朴园的角度看却大有异趣。“鲁妈”一语较客观,强化了三十年光阴在侍萍身上造成的变化,从温柔貌美的年轻女子成了饱经沧桑的落魄妇人,也符合鲁身份未揭之前,周朴园的心理定位――她是鲁妈,是个下人;同时也客观地反应了周朴园冷漠的内心世界,契合了后来的巨变。“侍萍”一词多了些亲近情感,与后面的巨变不够契合。
望鲁妈与望侍萍


一个版本周朴园“望鲁妈”,一个版本“望侍萍”,虽同“望”一人,但从周朴园的角度看却大有异趣。“鲁妈”一语较客观,强化了三十年光阴在侍萍身上造成的变化,从温柔貌美的年轻女子成了饱经沧桑的落魄妇人。也符合鲁身份未揭之前,周朴园的心理定位――她是鲁妈,是个下人;同时也客观地反应了周朴园冷漠的内心世界,契合了后来的巨变。“侍萍”一词多了些亲近情感,与后面的巨变不够契合。
不论是课本还是现场版的话剧,在建国之后都大有不同。大概只有仔细读过这些改动过之后的文章才知道不同的描写手法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不管是正在上高中即将要学习文章《雷雨》,还是已经高中毕业学习过《雷雨》,那些年,引人唏嘘的也披着伪善面具的周朴园带我们看到人生的悲凉,荒诞绝境。
2016/09/09,天津人艺将带给我们话剧版《雷雨》的新的呈现!重温学生时代的《雷雨》,在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中感受话剧面对面的情感!

票价:50/100/150/200/280

《雷雨》《日出》购买二场(相同价位,张数)6折



    关注 临沂大剧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