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所谓知识体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积累知识的方式。...



1、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先从一个“自圆其说”的小观点开始。所谓自圆其说,重要的是“圆”,要形成闭环,合理合情。

首先要合理,就是合乎逻辑,这是理性层面;其次是合情,就是合乎感知,这是感性层面。

合理使得这个“小圆”成形,具有说服力;合理使其显得饱满,具有吸引力。



2、一个“圆”,还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圆。一个平面“圆”固然也可以慢慢扩充,但是不可能无限扩大,那就有可能陷入虚无,过于泛化,也就没有价值了。

所以,应该改变思路,将知识体系从二维提升至三维,也就是要营造立体空间。如何营造?还需要另一个圆,需要一个接一个的圆。

这些圆的连接方式不是在平面上的相交、相切,而是在立体空间的同心圆。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必须是同心圆,也就是说这些“圆”都是从一个核心出发。也就是说,这些观点都服务于一个“知识核”。其次,这些同心圆可大可小,但都在立体空间内错开角度,最终形成一个球体。

立体空间的圆也多,球体也就越紧密,就越像是一个“球”。所谓“知识面”,从来不是指平面意义上的知识,而是“知识球面”。



3、当一个“知识球”诞生时,它就开始产生“引力”,或曰“磁力”,所以可以称之为“知识磁力球”。

接下来,顺理成章,就是“滚雪球”了。所谓“滚”,是指不断推动“知识球”向前,这个推动,可以是自我推动,当然也可以是外力推动。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球”不断开始吸纳它所需要的、属性相同的材料,使得球体更紧密、更瓷实,体积更大,速度更快,就如同“滚雪球”一般。



4、“知识球”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光是具有“磁力”,同样的还要接受考验。这种考验,可以是其它“知识球”的撞击,也可以是现实的检验,我们可以统一称之为外来的“知识陨石”。

当然可能一击即碎,存活下来的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球”。即便存活下来,在“滚雪球”的过程中,仍然会随时接受“知识陨石”的撞击。

“吸引”和“撞击”是同时进行的,“知识球”可能壮大,也可能毁损。毁损没什么大不了,可以从头开始“自圆其说”。

甚至可以说,任何“知识球”最终都会毁损,这是所有知识体系的最终命运。即便是最为稳定的宗教知识球,也不会在不同时代遭遇改革或是重新解读。



5、假设一个人的“知识球”不断扩大,最终会形成一颗“知识行星”,就是我们说的学者、大师之类。

当一颗“知识行星”形成,它固然仍在不时接受撞击或是吸纳新知,但更具意义的是,在知识空间里它已有自己稳定的轨迹,在行星内部,开始慢慢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这种演化,恰如地球的生成和进化。也就是说,会不断生成新的知识成果,自己生长的同时也能促进别人生长。



与此同时,在外部,它会和其它“知识行星”通过自身引力形成稳定的共存结构,既相互影响,也交相辉映。(完)


    关注 九号花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