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铜器之美——乌铜走银

 

"器精称乌铜",著名学者袁嘉谷在《异龙湖歌》的这句,称颂的便是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的乌铜走银工艺品。乌铜走银曾...







"器精称乌铜",著名学者袁嘉谷在《异龙湖歌》的这句,称颂的便是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的乌铜走银工艺品。

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南北铜艺双绝”。多少年来,这种密不外传的技艺流散于边塞之地,几近失传。



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



乌铜走银工艺品多为文房用具,小花瓶。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龙凤鹿鹤,跃然其上,纹饰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色彩古香古色、黑白分明,宛如神秘贵气的“黑美人”。



鉴赏课堂 >>> 微信公众号德视宝

收藏百科全书  权威挖掘  深度解析

辨伪存真利器  专家标配  藏家必备

长按复制“DESI-BAO”进行添加关注



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序繁多,细腻入微,匠人须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先在乌铜的坯子上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案,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银,再将铜坯表面进行光洁处理,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托出银光闪闪的灿烂纹饰。



所谓走银,就是用嘴吹的方式镀银,这项工序全凭师傅的经验功夫,也只能靠口授心传教给后人。



走好银后,将其锻造成预先设计好的器形,接着,到了最奇妙的关键工序,反复摩擦乌铜走银,表面将逐渐变得乌黑,而且把玩时间越长,颜色会越发漂亮。







“乌铜走银”工艺源于清雍正年间,一位工匠师傅偶然间创造的艺术。匠师岳富一次炼铜造器时,手上的金戒指不慎掉入炉锅中,一下子熔化了,惋惜之余,他泄愤地将周围放着的银、铝等金属悉数丢进炉里。不久,他发现炉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带着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岳匠师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的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手工艺。



炼铜、打片、剪样、凿刻、走银、成形、组装、揉黑,每一件乌铜走银作品都要经过这8个步骤才能有最终的模样。传承至今,生产方式依旧以最原始的手工锻打和制作为主,再加上技艺繁琐,成本高,产量小,每个月的成品率始终保持在二到三件,这样的模式严重制约着乌铜走银工艺的发展。



那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相、精湛的工艺、细腻的雕工,令乌铜走银的魅力跨越三百多年的时间,震撼着我们。



据说,把铜做成乌黑色的工艺品,唯有古代埃及,和中国云南。在云南古镇的作坊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所谓匠心,唯专注耳。人这一生,能够把一件事做好,便足够了。距离云南千里之外的婺源村落,同样有着一批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匠人们,在正蹊堂,早已黯淡失色的工艺,重新熠熠生辉。

版权说明

图文综合自网络;侵删!


    关注 文物鉴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