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铜艺双绝,我的手艺和景泰蓝齐名

 

据说,过去的三百年,这项手艺传男不传女。...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拾起不二文化艺术
-这是语嫣跟你聊的第39位手艺人-


乌铜走银手艺人万光红师傅专注的样子,会让我想起我酷爱烙画的父亲,差不多的年纪,从早到晚到深夜一个人研究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怎么能更好”,“应该还能更好”,“是不是这样更好呢”~他们不仅懂得慢的意义,而且好像对于求知探索更有劲头的样子 。





乌铜走银,是云南古老的手工技艺,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然而如今却也濒临失传危机。2011年6月,“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乌铜”,主要是铜和金的合金,表面乌黑而富有光泽。乌铜走银来源于传统工艺金银挫,但比后者工艺更为精湛,所嵌银丝更细,图案更为传神,在中国饰品工艺史上堪称一绝。
▼ 
乌铜走银 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至今,已近300年历史。

乌铜走银工艺过程的简单描述

炼制乌铜合金▼



锻制乌铜片▼



乌铜片上錾刻图案▼



走银▼



焊接和组装▼



抛光打磨▼



捂黑▼

▼ 来源:人文永昌
光阴的艺术

万师傅说,乌铜走银工艺流程全部用手工操作。其绝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铜与银的合金比例,只有达到规定的比例,浇铸出来的合金才会与人体汗液发生反应而变乌;二是焊药的配制,铜里嵌银只有用这种特制的焊药才会永远合二为一。乌铜走银的神秘就体现在这两点上,因为它是密不示人的;三是刻字与绘画,这取决与手艺人的造诣,字画的精美与否决定了工艺品的质量和品味。







由于是纯手工工艺,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也相当的传统,主要工具有风箱、熔炉、铁锤、油灯、吹管(吹火走银用)、钳子、錾子(錾刻花纹用)等,发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喷枪,用于加热和走银工序上。走银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天然气。





乌铜走银的技术关键在于“走银”工序,即怎样把银走到乌铜上。不掌握好适当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热原理,乌铜片上的银将脱落,或乌铜坯将被破坏。乌铜走银是用纯银银屑或纯金金屑填充到图案处,让银嵌入刻痕,以“走”满为度。经高温处理,银屑或金屑与乌铜就自然熔为一体。

捂黑是乌铜走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神秘色彩的一道工序,乌铜刚做出来是偏红铜色的,捂黑时用手把玩,边捂边揉搓,通过长时间的手汗液与乌铜产生反应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生成一层自然的氧化保护膜,乌铜坯就呈乌黑发亮状态。



乌铜会根据各人汗液的不同呈现出不同颜色。好的汗液会让乌铜黝黑锃亮,让银丝图案更好的被反衬出来;所说的不好的汗,就会把乌铜养成了灰色,银也灰了。那什么汗算好的呢?据说生活好的人汗好,万师傅的徒弟告诉我,她有个朋友戴着个乌铜走银戒指,身体虚的时候戒指就接近红铜色,身体好的时候戒指就接近黑色。

万光红师傅家的四宝斋位于青龙街中段,这是一条至今仍保留着古镇特色和特有风韵的小街,古道历史留下一串串马蹄的印迹,石板路依旧,古色古香。这里,是他祖祖辈辈乌铜走银的地方。

万光红的乌铜走银工艺品们






▲仿汉壶


符合汉代形制九龙壶,壶身四条龙,盖子五条龙,壶高和宽均为9.5cm,取意九五至尊,汉代龙无鳞,汉代的器型基本是方的,所以整个壶基本是方的浑厚的感觉,壶身上的回形纹也是方的,且首尾相接,这花纹也叫富贵不回头。

▲ 永昌八景笔筒
画面呈现了永昌城的八处景色,结合保山龙陵黄龙玉玉雕做出这个笔瓶。









▲ 生肖牌
每个生肖牌后面都有一个大篆的“和”字,每个生肖牌的图案都是有讲究的,比如鼠牌,上面的图案是一只老鼠和三颗葡萄,三代表多,葡萄又多子,象征多子多福。





▲ 六字真言手镯
▲ 掐丝九如花瓶
鱼和如是谐音,瓶身五条鱼,底座四条鱼,瓶身十几厘米高,非常精巧。

▲ 墨盒 松鹤延年




乌铜走银制作只能一次成型,不能再次修改,就像光阴和岁月,流逝了就没有重来的机会。

上面的图片,来自万光红的徒弟哦




万光红

乌铜走银手艺人/传承人

四宝斋第四代传人

想了解/定制乌铜走银工艺品

微信:wxid_c2377o5cx9eu22

电话:15187544249

地址:云南保山隆阳区板桥古镇青龙街 乌铜走银传习所
-往期手艺人   点击查看

“嘿,我想让皮具活出原味儿来!”

不曾穿过旗袍,何以倾国倾城。

结婚要穿这样不落俗套的中式嫁衣哦

我让恐龙“活”了起来

我的油纸伞可以顶着5级风不变形哦
-我这里都是好玩有趣的手艺人-

微信ID:bu2culture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不二文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