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字

 

我生活在书香很浓的古城,小时候见到的老字号的店招匾额,都是一些好的书法范本,小城有:家有字画不是俗人家的民风,我对书法自然很是喜爱,及长对书法更是钟爱有加。...




李传周先生书“穆如清风”

我生活在书香很浓的古城,小时候见到的老字号的店招匾额,都是一些好的书法范本,小城有:家有字画不是俗人家的民风,我对书法自然很是喜爱,及长对书法更是钟爱有加。

 

   我从报刊上读到著名书法家李传周先生的汉隶书法作品,顿觉古拙大气,清新爽眼,就冒昧写信给李教授求教并求赐墨宝学习。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我收到李传周先生从安徽寄来的挂号信,打开竟是一幅三尺横披汉隶“穆如清风”四个大字,先生附一信:“晓铭先生:你好!大札已读,知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特别是具有突出的文学才华,犀利的文笔,这应该说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当代书、画、影界中青年多为重技而轻艺,重法而弃道。真本末倒置也。这与当代经济大潮,重眼前之利,不愿多从基础上下功夫有关。先生不急功近利,重视基础,十分可喜。故愿赠字一幅,以作纪念。别不多叙。即颂   文祺!  李传周   7.25” 大喜。

 

    展读先生法书和所附资料,知先生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常务理事,安徽某大学书法教授,“穆如清风”四字隶书,先生将行草与隶书熔铸在一起,有着雄厚中的灵气,苍健中的活泼,先生的作品就是他品德、学问、才情和修养的形象化,艺术节化的体现。此幅作品独树一帜,既严谨绵密,错落有致,又奔放洒脱,意趣天成,令人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力量,既有阳刚之美,又不乏阴柔之秀,是我书斋中不可多得法书。文友来访,我总要展示,好字难得,共赏之。


              马治权先生书法横披

多年来我与文化、新闻界的朋友交往颇多,好多人既是作家又写得一手好书法。《各界》杂志主编马治权先生写得好文章、好字。我素敬仰马治权先生的道德文章更欣赏马氏书法。先生赠我四尺对开横披,法书唐诗一首“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幅作品为行书,气若行云,平和洒脱,笔触纸端,情注其中,整幅作品充满书卷之气。贾平凹在《坐佛》一书中专门撰文介绍马治权的书法“马治权的作品肯定学过何绍基的体,但他不是何马氏,是纯马家的精神和作语。它纯正而生静气,却不呆板,不艳不俗,没有玩石状或枝蔓状,是湖水而流水活活。”



          《中国人的聪明》马治权著

辛巳年九月,我收到马治权先生寄来新著《中国人的聪明》随笔集,先生签名钤章并赠一幅三尺行书中堂“如愿平为福,自得居之安”先生书法形与神如此合谐,他学何绍基非何绍基,笔法多变,笔法活泼的作品有他扎实的楷书功底和文学、哲学的底蕴,观其书作既有“二王”笔法,结体又有颜、何某些笔法特点的行书对联,如看到先生为人的敦厚、沉稳、清和、爽达,写字时的酣畅,错落而有节奏,透出一种秀拔的艺术灵性,从书作中透出陕北汉子的热血人格力量。

 

马治权书“如愿平为福,自得居之安”

喜爱书法,更多的还是喜书法背后特有的文化性,喜文字在宣纸上诠释出儒、释、道,表达出文化的精、气、神。赏字,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方可浸淫其中。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关注 积树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