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羡着桃花源——读《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

 

《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出版充分展现了兴化民间收藏家收藏的实力和藏宝于民的文物保护的理念,民间收藏不失为一条文物保护之路,他可以弥补博物馆的不足,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主编彭国良,执行主编祝康生、张长义,兴化市博物馆、兴化市收藏家协会联合编辑,封面题字言恭达,周积寅序。精装十六开,东南大学出版社,二00九年十一月第一版,定价二三八元。

《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共收集了自明代到近代六十九名书画家计二百余幅作品,特别是其中的清后期至近代的兴化籍书画家四十多人的作品一百五十余幅,是兴化市收藏家协会提供且未公开问世的,尤显珍贵。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兴化历代名贤辈出,早在宋代天圣年间,知县范仲淹就在南津里建学宫,筑文会堂,“与四方同志论道谈艺,一时学者云集”。自南宋至清末,从兴化走出了二百六十二个举人、九十三名进士、一名状元。仅明代,就出了高谷、李春芳、吴甡三任宰相,明嘉靖、万历两朝,兴化有二十一人考中进士。嘉靖三十八年竟然一科同时有四人考中,文化名人有嘉靖“后七子”之一的文学家宗臣,有被明成祖选绘报恩寺廊壁的解琇,清康熙年间供奉内廷的禹之鼎、李鱓等;他们对兴化书画艺术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其中郑板桥更是名闻遐迩。咸丰《重修兴化县志》的文苑附录中,收录的书画名人有五十名之多。邑人赵海,工花鸟草虫,很受李鱓看重:“鱓不轻与人论画,惟晤海则互证竟日。”赵海的儿子赵九鼎是郑板桥的朋友,工画兰竹,“乾隆庚戍万寿献画册,钦取三人,九鼎第一。”

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书法家、教育家刘熙载被称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官至上书房,曾获咸丰赐书“性静情逸”。他的代表作有《说文双声》《说文叠韵》《艺概》等。史学家李清代表作有《梼杌闲评》。《兴化县志》(张志)载诗云:“我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着桃花源,万钱争租一间屋”。特殊的地理环境宛如置身世外桃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兴化学子们安心于读书、画画、做学问,在文化艺术上更是勤奋创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他们不仅有文集传世,而且都是颇有成就的书画家。兴化自明代以来到近代有姓名可考的书画家多达五百多人,可以看出兴化书画家在书画研究、创作上的孜孜以求,代代有人。他们是兴化书画风气的传承者,是家有诗书不是俗人家的城市文化底蕴,是兴化书画传统文化的深厚印记。



《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所收兴化市博物馆馆藏明代三任宰辅高谷(1391—1460,明内阁大学士,字世用,一字育斋,被尊为“五朝元老”)行书横披、李春芳(1511—1585,明嘉靖状元,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被称为“状元宰相”)行书手札、吴甡(1589—1670 ,明内阁大学士,有“平章纶阁”匾悬兴化四牌楼)行书手札、宗臣行书对联。刘熙载行书中堂(字体有整齐,有参差,结字疏密得当,对照其《书慨》欣赏起书法更是有所感悟)、李鱓书画作品四幅、郑板桥书画作品八幅等精品,这些书画俱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读到大饱眼福,眼界大开,可谓齿颊生津。郑板桥七分半书和画的竹子、兰花,有写实、写意,他的水墨画在浓淡之中,墨分五色,竹枝兰叶,姿态缤纷,或动或静,活现纸上;书隐斋主人藏真然仕女图落笔稳成,惊为绝技;袁德甫的拾破画,断简残编看似杂乱无章,信手拈来,瞬间被定格,活灵活现地再现在画面上;徐退的行书四条屏、行书横披、行书对联,师法郑板桥、是兴化继郑板桥、李鱓之后的著名书画家。潘承桂的山水人物扇面;魏克三的兰花,刘恩寿的花卉图,房少臣的花鸟紫藤乌鸡图、紫藤春燕图,房来宾的花鸟、人物,徐子兼的走兽四条屏,吴鲁宾的竹子、行书对联,陈汝蕃的隶书四条屏等精品作品俱是难的佳品。我多年前读到过书隐斋主人所藏部分书画藏品,至今印象深刻,今日能够由《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系统地阅读其书画作品,倍觉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为了更好地保护散轶难觅的清末、民国兴化书画家繁荣期众多代表性书画家的作品,兴化市收藏家协会会长、书隐斋主人祝康生先生牵头且提供了自己积多年收藏的大量晚清和民国时期书画珍品,并向藏友征集若干件难得一见的精品,与兴化市博物馆联合编辑。此举得到兴化市政协、文联、文化局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和指导。

《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出版充分展现了兴化民间收藏家收藏的实力和藏宝于民的文物保护的理念,民间收藏不失为一条文物保护之路,他可以弥补博物馆的不足,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载《板桥》二0一六年第二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关注 积树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兴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