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的成长,你在拖后腿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产生巨大影响,但家长不是教育专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形成一些欠缺完善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针对于孩子学习教育方面,可以将“问题家长”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偏激型家长、头脑简单型家长、放任孩子型家长、啰嗦唠叨型家长。

1


偏激型家长

这类家长多存在于基础班和提高班的家长中,孩子基础薄弱,面对升学压力和孩子间比较,心里难免会有急躁之感,以至于不结合孩子的实际基础,逼孩子大量做题,希望短期内迅速提升成绩。在这里,家长必须要清楚一个事实:基础不牢是无法建筑高楼大厦的。孩子本身也是希望能提升成绩的,但是基础不牢,知识模块欠缺,这是一个事实,一个阻止他前进的绊脚石。如果再让孩子去大量做题,保证准确率,快速提高成绩,这只能增加他每次尝试后得到的挫败感,让其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就类似于逼一个有脚伤的孩子去参加百米赛跑,结果只能是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效果也不好。

这类家长还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其它成绩好的孩子作比较,一相比,差距更大,顿时心里更加着急。实际上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两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听课效率、反应能力、做题准确度和做题效率当然有所差异,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你只看到那个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这个结果,却没想过那个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这类家长,我们的建议是:

  • 抓孩子的基础,针对性补习欠缺模块;
  • 由简单题入手,按时定量做题,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逐步消除孩子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 要多加引导、鼓励,切忌求之过急。


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来形成,面对升学压力,始终感觉时间紧迫,必须得逼孩子一把,但是,家长设身处地替孩子想一下,基础没打好,你能拔尖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小升初考试政策发生一些改变,逐渐简单化,偏向基础发展。

希望这类家长能尊重事实,重视基础,让孩子能把自己会做的题全做对,这样考出来的成绩也不会差。反之,忽略了基础,简单题做不对,难题不会做,考试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2


头脑简单型家长

这类家长所对应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外向,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家长的话。于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有效的头脑简单教育理念。下面首先举一个家长之间的的谈话记录。看看是不是跟我们很相似呢?

家长: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不主动学数学,怎么办?

答:不主动学数学说明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说在数学中找不到乐趣,那咱们就应该慢慢引导孩子,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怎么培养呢?首先,……

家长:你那太理想化,孩子现在太淘气,就得压着他,管着他,逼着他一直做题。

答:你这样逼她只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利于学习,你可以每天安排一些定量题目,并根据做题情况进行奖惩......

家长:你还是太年轻,这些都不管用,她之前语文和英语学习情况就不好,我天天逼他做题,背课文,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上去了。数学差主要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使劲管他。

乍一听,这位家长说的有理有据,仔细想想,却并不对。逼孩子做题,短期内可以提高他的成绩,但是这种成绩的提升只是一种泡沫,并没彻底解决问题,孩子仍然不会对数学感兴趣,也不会主动学习和思考,反而,会使其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情况更糟。

3


放任孩子型家长

这类家长一般又分为两种:

  • 一种是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多余时间给孩子提供学习方面的配合和教育;
  • 另一种是家长思想比较开放,认为孩子年纪小,学习不用给太多压力,自由发展,开心就好。
概括起来,这两种家长都没有很好的重视孩子教育。

①小学是孩子性格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虽然有的孩子比较淘气,但是还是受父母约束。等到上了初中或高中,有些习惯就不那么容易改正了,而且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不喜欢被管束,也就是到了青春叛逆期,所以必须在小学就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②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为了升学,它还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这种东西看不清、摸不着,但它融入到知识中,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对孩子至关重要,不能因为效果不明显就忽略数学这方面的学习。

对于这类家长,我的建议是重视孩子的小学教育,多跟其他家长交流,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的重视学习和生活习惯,及时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

4


啰嗦唠叨型家长

这类家长对应的孩子也是比较调皮、贪玩、好动的,所以父母经常对孩子的一个缺点重复强调,反复纠正,但是孩子就是改不过来,久而久之,家长就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啰嗦唠叨型家长。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到问题关键所在:
父母指出孩子的问题,孩子没有改正,然后父母就一直以一种同样的语气,同样言语再指出孩子同样的问题。最后,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就有了一句口头禅“我说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听”。
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是无效的,孩子不接受,无论你说多少遍,孩子都不会再改正了,也就是用到一个成语“多说无益”,反而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

其实,家长对孩子来说应该扮演一个“变色龙”的角色:除了是家人,问寒问暖;还应该是老师,教育知识;是朋友,交流感情;是哥们儿,共度患难;更应是玩伴,一起成长……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正常、健康的发展,不能实行独裁,让孩子都听自己的,因为你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都是对的。

当然,家长的“啰嗦”是有效而及时的外界刺激,非常必要。如果缺失了这一关键环节,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品格就不容易形成。但是,父母的“啰嗦”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过犹不及,处理不当会造成孩子反感,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家长一定要注意抓大放小,善用幽默语言、故事启发,旁敲侧击,啰嗦一次就要把其中道理讲透。反之,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势必造成多次重复而无益于事的效果。所以说,一句话有时候能抵挡十句话的。






    关注 闻道教育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