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练习告别

 

我们都该学会练习告别这件事情...

No.42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
今天这篇文章想送给我身边的一个女孩儿
女孩儿的亲人此刻正遭遇病魇的折磨,状况不好,鉴于隐私不多叙述。
我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我也没有底气告诉你我懂你心情。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我想要给你一些力量,给你一点温度。
所以,谨以此文分享给你一丝勇气,练习告别,面对死亡的勇气。
高二那年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很酷的书,银色包裹的外表,封面只有一个镂空的十字架,书名写在内页:《最后我们留给世界的》,郭敬明 主编。
二话不说买下来,拿到手整本书收录的都是青年作家们对死亡的体会与感悟,看了两篇文章,太沉重了,更多的是我看不懂,看不透。
到现在这本书我都没有看完,一直停留在前面几篇故事,不继续往下看的原因是因为我前面几篇的内容都没有消化,多次重温才能有所感悟,于是就打住往下看的念头。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只谈生死的书籍。


《奇葩说》有一期破忌谈生死,那一场我从头哭到尾,看一次哭一次,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翻出来看一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感悟。

马东说: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所有汉文化里面的人缺的一课。

所有有宗教的民族,关于宗教的一个出发点都是从死亡开始。

他因为死而告诉你怎么生活,或者说他试图给你解释生死。

我们儒家文化里面,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所以别聊,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回避这个事儿了。

不许聊,不许想,甚至你要是说了,就摸摸木头。

我们都没有逃过文化基因里面对我们的束缚。

所以尤其有必要去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结果才是最不重要的。

每个人都会被生活强制要求学会告别,不是今日会是明日,不在此时会在彼时,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正是因为有死在我们眼前,我们才去拼命的做拼命的找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如何看待死,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

日本中世纪武士道的原典《叶隐》给了我四个字:“向死而生”。

三岛由纪夫对此解读:“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倘若过于倔强于生,我们须了然我们恰可能背离我们生之大美。”

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在我与亲人拥抱,大方表达自己的爱意,给他们带去希冀;

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在我和我的朋友共唱一支歌,和他们一起喝酒撒泼,潇洒恣肆;

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在我和爱人互诉情话,望向彼此时的诚挚眼神,永远在对方眼里最迷人。

后来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提前知道了会离开,所以你不愿荒唐一生。

敬畏告别,才会活得更认真,这样告别的时候我们挥手,才不显得那么遗憾。

杨绛先生写: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离别若是拉得太长,向前走的勇气就又少了几分。

告别是值得练习的。

我们练习告别是练习这件事情,而不是一直留对方,因为,留不住。

朱德庸这样画: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这么被时代和社会裹挟着,匆匆赶向每个陌生的下一站。

那么快到终点的时候,是不是该坦然放慢脚步去回望来时路?

这是个锱铢必较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从来不曾体面,所以,渴望最后有场完美的告别。

人生需要一场告别,很多人觉得:这辈子只要活够了,就死而无憾。

可惜——我们从未活够,却永远满手遗憾。

在看奇葩说之前,面对身边人的离去我只有一种态度,就是求他别走。

患病者,年老者,但凡提到一个“死”字,我的反应都会是:别说了,不会的,别说了,我不听。

看完“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这期奇葩说后,我特别喜欢反方发言,每个人都给我以新角度去看待死亡这件事,这是我以前从未考虑过的一面,这才是人性的碰撞与交织。

由于太精彩,不得不大篇幅摘取如下:

董婧发言说: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如果很不幸,我的亲人躺在病床上,我不要像一个幼稚的小女孩儿一样冲上去抓着他的手跟他说:多难受你都要撑下去,你要活下去,我不能没有你。

我希望到那一天,我已经成长成为一名成熟的大人,我可以蹲在他的病床边,在他耳畔静静地告诉他:如果你选择撑下去,别怕我辛苦,我愿意陪你撑到最后一天;如果你选择结束治疗,别怕我难受,你陪在我身边的那些日子也一直在我心里,就像你没有离开过我一样。

邱晨发言说:对我们来说,撑下去是一种祝福和鼓励,而对绝症病人来说,撑下去是一种诅咒。他可以撑着但他永远过不去了。

你一旦进了那个医院,身上插满各种导管,那些导管流进去的是维生使用的药液,流出来的是你的意识,自尊和你的温度啊。

所为父女一场也好,母子一场也罢,这就意味着你们的缘分不过是,今生今世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慢慢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他一生的背影努力告诉你三个字:不要追,不要追。



黄执中发言说:鼓励的话听太多。

我不想听你一直告诉我 你有多舍不得我,我想听的是 你会多么怀念我。

我想听的不是你不断告诉我,我还有什么事情还没做,我想跟你聊的是,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我这辈子已经完成了什么。

不要告诉我,说,没有我你们都不行,告诉我,就算我走了,你们依然会好好过。

我知道你来见我,很有可能这是我们最后一面了,我知道你有很多话想跟我说,可是你说出口的是:没事的,等出院了,我们再去干嘛干嘛。

这些话堵住了你的嘴,很多话你就不会说;而这些话也堵住了我的嘴,因为你不说那些话,有些话我也不能说。

不要说这些丧气话,你没事的,不要讲这些,我不想听。

可是我想说。

鼓励的话是关闭真正沟通的话语。

当你走的时候,当你离开我的病房,我会希望你要自己也知道这就是我们最后一面,请你把它当成我们最后一面的时候对我说,趁我还能听,趁我还能回应。

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气,你们才需要勇气。



少爷的发言简直振聋发聩,句句戳心。从来没有考滤过鼓励的话会成为沟通阻碍。遇到将走之人,我们下意识都会选择鼓励对方,为对方加油打气,可是,我们说出口的那些话语轻易就封住对方想要敞开的心扉。

对,我知道你不想听,可是他想说啊。
包括宗教在内,人类想了太多办法来抚慰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却恰恰忘了用行动来避免此行虚度、遗憾太多 。

到如今我们这般执念于亲友痛苦的肉身,是不是因为以前总觉得时间还很多,直到临别才发现祖辈唠叨了一辈子的故事还没来得及好好听上一遍,父母没完没了的叮嘱突然那么那么顺耳,朋友无论多犀利的吐槽都显得非常亲切,爱人的脸太美怎么看都看不够 ......

错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日子,荒废了那么多的寸金光阴,我们遗憾,我们唏嘘,我们追悔莫及,所以我们恐惧,我们恐惧死亡就这样将我们隔离,再无交集。

自此,往日种种均无从忆起。

所以我们更应该练习告别。

道别要早早做,因为真的到了最后那一刻,就没法好好道别了。

所以啊,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关于离世,我看过写的最好一句话是: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此远矣。据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三次:

第一次,他停止了呼吸,意识消失,不再有思考的能力,这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葬礼,活着的世界上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掉的时候,到这个时候,才能说他真正的死去了,永远的死去了。 ”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的外公许多年前就过世了,在还没有我的时候。

从小到大所有认识外公的人都告诉我:你外公是多么多么优秀的一个人。方圆几百里都盛传他的美名。

直到今日,仍会有人不断提起,我没有见过外公,但我好像看到了他盛极一时的辉煌。

他走了,但是我总觉得他一直存在。

我相信世界上有灵魂,我相信我外公的灵魂一直在我们身边,甚至有时候我会和他对话,我坚信他是可以听到的,只是我们看不到,只是他没法开口说。

我妈妈和阿姨哪怕时隔二十三年,看到外公的陈年旧照依然会泣不成声。

我知道那是想念,是最深的思念。

我想,外公没有死去,他活在妈妈心里,等到妈妈不在了,他会活在我心里,等到我有了宝宝,我也一定会告诉宝宝他有一个多么多么厉害的曾祖父。只要姨妈的家还在,供桌上外公的照片没撤掉,妈妈还在,我还在,子孙存在,他都不算走了。

永远记得,永远怀念。
我想,等到有一天我也终究要离开的时候,我不想看到不舍的泪眼,我不想听到悲伤的鼓励,我就要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人间,我不想呼吸到的最后一口空气是无奈而绝望的灰色。

在我把生命交还给上帝之前,请让我再温柔地看这世界一眼,请让我坦然而无憾地说出那句再见。2016年10月3日早上7:40我在手机备忘录写下这句话:梦里逝去的醒来现实中还在,最幸福莫过于此。

原因是我梦到外婆去世了,梦太真实,我一度感受到自己的心痛。

我疯狂的摇晃外婆,嘴里一直喊着这不是真的,甚至自己都感觉这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桥段,仍然控制不住。我极力克制还是崩溃到嚎啕大哭,醒来那刻真的泪流满面。

即便试想过千百次平静告别的场景,可是梦里预演的告别我都做不到,何况现实?

抱歉我自私地希望我走的时候你们不要挽留我,却期盼你们能为了我多撑一些时间。

抱歉我智商不够还是没能学会优雅的告别,请给我不体面的强行要留你的权利。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

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科学松鼠会

人生的意义与生命最基本的一条,也不过就是求个始终,所谓始终,有始有终。

我希望我身边的那个女孩儿能够摆正心态,抛开结果,珍惜当下。

我希望她的亲人能够挺过去。

我希望她不再经受磨难。

我希望她一切都好。

我希望。

其实并不难是你太悲观

隔着一道墙不跟谁分享

新浪微博:@Blank_Alone  请留言


    关注 Blank空白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