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企业五个阶段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战略选择。许多中国企业向海外出口产品,有的在...






韦莱韬悦专家认为,企业全球化要经历五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出口型、初期扩张型、国际型、跨国型、全球型。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尚处于初始阶段,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还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全球化企业?它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在全球最适合的地方投资设点,面对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企业当中还没有一家像通用电气、IBM这样的成熟全球化企业。这方面有一个很简单的指标,就是公司的地域分布和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另外,全球化企业应该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等方面呈现全球化,尤其要建立有效的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海尔、宝钢、远景能源、英利和青岛啤酒都在进军国际化方面探索了自己的道路。

企业全球化的五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出口型(Export)、初期扩张型(Initial Expansion)

处于出口型或者初期扩张型的企业,全球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其特点是以机会为导向,向外出口国内的产品或服务。在组织架构上,公司仍由总部集中管控,通过在总部成立海外事业部对办事处进行管理,因此后者的职能不免单一。

第三阶段:国际型(International)

相比之下,进入“国际型”阶段的企业不仅出口国内产品,也会在当地实现生产制造,它们不仅自主创建,也会通过并购手段扩点扩面。比“出口型”或“初期扩张型”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会在总部成立单独的国际公司,并在海外建立职能相对健全的分(子)公司,按照国家和区域组织管理。

第四阶段:跨国型(Multinational)

处于“跨国型”阶段的企业往往在当地采购并营销产品,海外并购情况亦时有发生;公司会按照业务和区域组合管理,各国的协调相应增加。在组织架构上,总部会针对不同规模的海外公司实现差异化管理,规模较大的海外公司往往会直接升级为事业部,由总部直接管理,同时,规模较小的海外公司仍归国际公司管理。

第五阶段:全球型(Global)

处于“全球型”阶段的企业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协同效应。企业总部相对精简,其作用是进行综合管控和协调,同时按照地域或业务线设置事业群。达到这个阶段的企业,能够实现跨国和跨区域的业务整合。

两种不同的全球化路径

在全球化道路上行进的中国企业中,既有按照以上路径在不同阶段推动不同进程的传统企业,亦有直接跳跃到后期阶段的新能源企业。行业的差异化让这些企业选择了不尽相同的全球化路径和全球战略,让它们都能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

无论以何种全球化路径、处于哪个阶段、拥有怎样的行业背景和独特战略,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将直接体现为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在空间上已是“短兵相接”。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在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过程中不容忽视。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方法急需变革,包括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涵盖的组织架构搭建、全球化人才培养、全球奖酬体系完善,以及全球风险管控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一个有效的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会优化和加速企业在世界各地、各个单元的协同效应,实现真正的系统管理,还能在合规性、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令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真正的后发优势。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关注 CICCP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