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带你全球化or国际范儿

 

全球化的不止是企业,还有个人。  当今时代,一个深刻的矛盾是企业的进化速度赶不上人的进化速度...



企业全球化的关键是人。

企业的进化速度赶不上人的进化速度。



有三种思考方式。

像工匠那样思考

在中世纪,当生产还没有大规模化的时候,无论是做马鞍、鞋、钱包还是烛台,工匠都会在产品上刻上自己名字的缩写。这表明这个东西是我生产的,灌注了我全部的精力,它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产品一定能够吸引到最忠实的用户。



在谈论像工匠一样思考本身的同时,还有一个东西叫做速度。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在求快的世界里,像太极拳这样的以慢制快的工夫还能否存在呢?

需要一种把一个想法真正做深和做透的精神。这也是一种互联网精神:找到用户的痛点,像神经病一样,把这个痛点彻底解决。然后才可能达到某种引爆或者引领的效果。

发挥工匠精神的最好口号是“Take pride”,即引以为豪。你需要全神贯注地做你的工作,把一个好想法做深做透,就好像可以把你自己的名字简写刻在这个想法上一样。

像侍者那样思考



在某餐厅吃饭,侍者跟顾客交流得非常愉快,说今天决定额外送他们一份水果。侍者得到了很多小费,因为侍者让顾客把他所有的已经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感觉都实现了。

这个额外举动取决于两点:第一,服务员对水果篮拥有决定权;第二,现场行为表明服务员具有企业家精神,因为他能够在自己的领地里决定跟顾客发展什么样的关系。

所以,一个服务员完全可以像一个企业家一样思考问题。而这又跟他所服务的用户密切相关。

这里的逻辑就是,这块领地是你的,你的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让用户感到舒服,用户舒服了以后,给你再多小费,他也心甘情愿,而且下次一定会再来。

像侍者一样思考,最终是为了获得用户和留住用户。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费者主权的时代,有没有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是否能在这样的经济当中成功。

我们这里谈论的侍者不是任何一种侍者。你需要具备进取性的企业家精神,改变你自己所能控制的那一块领地,发现新的业务和新的机会。如果需要给这种思考方式提一个口号,那就是“be entrepreneurial”,即勇于创业。

像新移民那样思考



第三点最为重要。全球化使我们到处流动,想去新的地方生存,而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当地人更勤奋和更聪明。

《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有一段至为煽情的话:“小时候我常听爸妈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我则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为什么美国小孩的饭碗会被印度和中国小孩抢?因为印度和中国的孩子移民了。新移民不会坐等机会,也没有先天优势,只会调动所有的身体能量和聪明才智去争抢机会。

1984年联合国决定把纽约自由女神像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理由是,这座塑像是“人类精神的杰作”。换而言之,人们看到它,会觉得这个地方有可能给你带来实现梦想的机会,同时,这个地方也和你行为处事的价值观高度相符。

从另外一方面看,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有一个说滥了的比喻,即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年长者是互联网的新移民。新移民要想在原住民的场地上生存,就得学习原住民的所有技能。

而所有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的员工都是互联网新移民,因为受制于原来企业的范式,他们绝不是互联网原住民。用户交互、交互价值、社区推广、多次迭代、用户体验、导流、建立社群……对于这些,任何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年轻人都比你更熟练。对于转型企业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小学生一样学习,勇于行动,也敢于失败。如果学不会怎么办?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把舞台让出来,你来做支持者。

归根结底,如何把自己由新移民变成原住民?需要stay hungry, 即保持渴求。

个人全球化的时代

下一个工作不是你去找到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没有一份工作在树上等着,要掉到你头上给你做,自己如果不会给自己创造工作,在这个世界上就无法立足。

“普通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般般的人只能获得一般般的回报。”

这句话说得非常残酷。

我们不断谈论国家全球化、企业全球化,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个人也在全球化。个人全球化时代里最大的变化是,所有东西现在都在向水平化方向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离开一个依靠垂直指挥和控制来创造价值的世界,而走入一个横向的同他人联系与合作来创造价值的世界。世界正由垂直化变成水平化,我们处于一个巨变的前夜。

无论工作、生活或休闲,我们曾经主要靠组织来联络——企业、专业协会、俱乐部社团和旅游公司。然而,我们现在的联络,正越来越多地依靠个人活动、网上联系与自发的网下会晤,以及与熟人、朋友的朋友和陌生人之间的偶然碰面。甚至一场和陌生人的偶遇,也可能决定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你的世界越来越多地独立于机构,而越来越多地受益于你的个人联系。社会由此变得更具流动性、更加不可预测、自由发展、无拘无束。我们正迎来一个有机而个人化的未来,它有着同样重要的两翼:网络个体化,个体网络化。

就企业而言,我们看到,当今一个深刻的矛盾是企业的进化速度赶不上人的进化速度。唯一的办法是,我们把企业改造成我们希望迎来的那些人的聚集地。

来源:新华网

作者: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关注 CICCP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