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救度

 

弥陀的誓愿是普机普缘之教,任何众生,出家的、在家的、工作忙的、工作闲的、年老的、年轻的、有智慧、无智慧、会读经、不会读经,通通可以得救,但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前提。...



凡夫里边,有善凡夫,有恶凡夫,弥陀的心则 偏重于无善造罪之人;恶凡夫里边,有平生之人,有临终之人,那弥陀的悲心,更倾向于临终之人。这个临终之人,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此时不能获救,一气不来,当下直落地狱之底,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就要展现他大悲的救度。《观经》下辈三品就从这个角度说明阿弥陀佛慈悲的对象,是选择一生造恶的临终之机,来显示任何人都不会遗漏的救度,用此特例来说明任何人都可以救度。如果是选择一个平常的人,那有人还怀疑了:“他平时很用功的,我不如他,临终来不及,怎么办呢?他一辈子念佛,当然能往生,临终念一声、十声的人,能不能往生?”《观经》以这个特例,说明任何人念佛都可以往生。

如果我们埋没了阿弥陀佛普机普缘的大悲原则——什么叫普机普缘?任何根机、任何因缘!念佛通通可以往生,这个叫“十方众生”,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本愿是普机普缘之教;善导大师的解释也是普机普缘之教,“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任何人都可以念,又解释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了,多到一辈子念佛,也在之内,少到临死才闻到这个法门,一声十声念佛,也在这之内,所以是普机普缘之教,任何人都可以得救。

如果说一定要达到工夫成片,一定要达到一念的信心体验,一定要如何如何修行才能往生,那只有少数人可以得救,更有甚者,以某一个人为标准,“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得救”,哪样的人呢?临终没有病苦,意不颠倒,正念分明,在这个因缘下,才可以得救,那就变成一机一缘了,就是单独的机了,不是“普机”了,那不是佛的本愿。

阿弥陀佛的誓愿说“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包括平生之机,也包括临终之机。临终之人包括正念分明、如入禅定之机,也包括苦逼惶恐之机。《法鼓经》说:众生临终的时候,惶恐得不得了,不能念佛,口中称不出来了,他心里知道有佛,有求往生的想法,就往生了。就这么简单,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

所以,我们跟别人谈净土法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以自己为标准,也不能以某一种人为标准。

比如说我们每天念三万,如果以你三万为标准的话,不足三万的人就绝了希望了。我们自己固然可以念三万五万,但是,我们宣说净土法门,总要顺佛本愿,突显弥陀的慈悲,弥陀的慈悲是不论称念多少,仰仗佛的誓愿,决定往生。有人一天三万,有人一万,有人几千。总之,依各人的根机,没有一定。

弥陀的誓愿是普机普缘之教,任何众生,出家的、在家的、工作忙的、工作闲的、年老的、年轻的、有智慧、无智慧、会读经、不会读经,通通可以得救,但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前提。
来源:《念佛胜易》(因编辑需要标题略有改动) 
作者:释净宗     朗诵:佛龙居士


更多精彩文章

【法讯】弥陀圣诞,灵瑞寺佛七法会欢迎您

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善根福德与佛一样

一向念佛,不是讲一定要念多少

观音、势至像影子一样保护念佛人

跟您说说话 | 过念佛的日子

吉祥的人话语少

每一个心动,阿弥陀佛都知道

阿弥陀佛示现为法藏菩萨:启发众生信心

四种儿女四种业,念佛就能家和顺

灵瑞寺,等你到来


灵瑞之声微信公众号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灵瑞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


    关注 灵瑞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