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馒头乡村树

 

忘不掉的旧事,回不去的时光。...

炒馒头

昨天很任性的在家躲霾,喜马拉雅里播放着下载的古典音乐。慢节奏的做了一点家务后,喝茶、看书。偶尔变化一下节奏和内容:在室内快步走它个千儿八百步,翻翻手机。书,看的是林语堂的散文精选,妙语连珠;茶,喝的是正山小种,琥珀红配着松烟香……当下好茶好书好旋律,是不是想想都开心!

下午重复着上午。翻手机时,看到Sunny发的文配图:“传说中的炒馒头,适量油,干干馒头切细小条,葱花爆锅,小火翻炒~~据说很香”,我回复:加上鸡蛋更香,幸福早餐标配鸡蛋炒馒头加小米粥。于是我俩你来我往回复数个回合。几个回合下来,有了想写的冲动,回复到:回头我比划比划,好久不动笔了。Sunny秒回:冬天最适合写几笔呢!于是记忆的门就被炒馒头撞开了。

记忆的门总是破损漏风的。明明记着是关上了,可某种缘由又打开了。即便是刻意的拒绝打开进入,可梦回你却是做不了主的。打开的缘由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个日子,也可以无缘由。就像今天,因Sunny的微信炒馒头,想到炒馒头在记忆里的前生今世......炒馒头于我于我们家太家常了。从不下厨的父亲,我唯一记得的是他炒馒头。小时候炒馒头,就像Sunny微信里写的,油、葱花和干干馒头。在少油缺盐的年代,较比每晚封上煤炉后烘干的几片馒头干,可不就是美味吗?因为油的加入,葱花、馒头都多了油煎的味道,因为少油,葱花和馒头的渣渣和油接触最多,也最香。在油稀缺的日子里,炒馒头一般是不会用新馒头的,刚出锅的新馒头透渲,直接吃尚不能管够,炒着吃,又太吸油,简直是奢侈。Sunny说的这个炒馒头版本应该是父辈的版本。我吃过,但没这么做过。

我的版本加入了鸡蛋。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突然来了客还未吃饭又过了饭点,做个炒馒头,不仅快而且也不算失礼。我的小家在县供销社的家属院,家属院是左右两排的南北纵向大胡同,前几排住的都是年轻人。哪个偶尔回来晚了进不去家,当然也吃不上饭,到谁家找个饭很正常。我家就是做个鸡蛋炒馒头,往往也吃得他们满头细汗。回到自己家或到了办公室还会张扬一下:昨天在某某家吃得炒馒头,多加了鸡蛋。这是我的可爱同事。小家距离车站步行也就10分钟不到的距离,丈夫的小伙伴出差回来也偶有来蹭吃炒馒头的。如果哪一天鸡蛋充裕,自家的餐桌也会来上一盆炒馒头。记得有一次刚刚做好,小妹带着女儿来蹭饭,好像只紧着孩子吃了,大人都没吃饱。你会说,不会再来一盘吗,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像现在,有吃着的、有看着的,啥啥都充裕。那天恰巧馒头、鸡蛋都没了。不知妹妹还记否?

哥哥爱吃炒馒头,成就了嫂子的技术。妹妹更是觉得自己炒馒头有一手,前几天去广州探望成家的女儿,做的第一顿早餐竟是黄瓜鸡蛋炒馒头。女儿因为基因里就有肯定喜欢,不知那吃惯了广东早茶的亲家评价如何?昨天,Sunny还问我,炒馒头配什么菜,确实不用配什么菜。我的做法:葱花爆锅加盐翻炒几下,入切好的馒头条,翻炒,随即倒入打好的蛋液,翻炒均匀、鸡蛋成熟即可。炒馒头就像炒一盘菜,有油又有盐,不配菜也能满足饥饿的胃。有一次在婆婆家,晚上八九点小妹夫加班后到家,连连说饿的不行了。我把新馒头掰扯城小块儿,快手做了一大盘鸡蛋炒馒头,解了“燃眉”之急。婆婆不明白为什么不用刀?新馒头不好切,掰扯的小块多了些刺刺,刺刺带来不一样的口感,就像炸丸子,太光滑了缺少口感的层次。话一出口,小妹夫就心领神会了。如今回家,和小妹夫的交流多在灶台前。

后来炒馒头也做了不少花样,添加些时令蔬菜也可以。因为馒头选的是干干的,馒头吸点蔬菜汁也别有风味。有时候图省事,鸡蛋液里加入适量的香椿或焯过水的蔬菜,再加入馒头丁拌匀入热锅,做法有点像烙鸡蛋饼......熟能生巧,巧能生变。做的最多的也是这种类似烙鸡蛋饼似的简单炒馒头。最大好处是不粘锅,一面煎好,颠勺翻面,略等即好。再就是有菜有蛋,似乎营养搭配也合理。但恰恰是缺了葱花和馒头渣渣的香,今晚就做回如Sunny所说的炒馒头,找找很香的感觉。

忘不掉的旧事,回不去的时光。谢谢Sunny,让我想、让我写!

不二书咖地址:海岸路20号(烟台市美术博物馆内)

营业时间: 9:00—16:30(周一休息)

不二书咖文艺沙龙QQ群:185520030

请扫描下方【不二书咖】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活动



关注皓然老师讲《庄子.逍遥游》,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


    关注 不二书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