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再现 从十三行走向世界的百年老字号

 

那个从广州十三行走出的王老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世界的王老吉。...



广州十三行,200年前便是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窗口。1828年,王老吉的第一间凉茶铺就开设在十三行的靖远街。那时以英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不顾禁令,大肆向中国输出鸦片,毒害百万国人。

林则徐入粤禁烟
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奉命到广州禁烟。路途暑热,林则徐劳累奔波,加上广州气候湿热,感邪中暑,次日即口赤发热,咽痛顿咳。七八天过去,症状渐重。甚至有传林则徐禁烟损及十三行中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获利之人的利益,这些人恨林则徐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欲以重金收买林则徐身边人,图谋施毒。



随行官员人人焦虑,禁烟之事若没有林则徐一手监办,恐怕再也不能进行下去。
寻诊王老吉
正踌躇之时,有一官员打听到十三行靖远街住着一个老药农,人称王老吉,以治感暑出名,普通病人三五味草药即可见效,颇为闻名,于是告诉林则徐。当日,林则徐就到十三行靖远街王老吉的药铺,请他号脉诊断。



王老吉此时并不知来着何人,诊过脉后,说:“这位先生,不过热气;除口干之外,尚有尿赤便秘之症。”林则徐闻言点头。随后,王老吉便给林则徐开了王老吉凉茶方。

林则徐回到府中,煎了一包,趁热饮下,次日果然病除。林则徐高兴地说道:“王老吉使得!”并感叹道:“时下国人身虚体弱,如果能将药煮成茶,使人随到随饮,那就更是为大众造福无量啊。”遂派人去问王老吉,此药能否当作茶饮。此时王老吉才知道,原来前日来看病的,就是有名的禁烟钦差林则徐。
赠名结缘
林则徐对王老吉赞许有加,说道:“我主张禁烟受多方阻挠,但却丝毫不曾退让,若无此般决心,定无法救百姓于鸦片之害,国人羸弱,届时夷人大举侵犯,国将安在?此番幸得你妙手施救方能无碍。你我二人虽行事不一,却皆是为了百姓安康国之安定。”

林则徐还建议王老吉将此方制成茶包,另开一铺,专卖此茶让人随到随饮。王老吉若有所悟,点头称是。没过几天,他便在药材铺里煲药卖茶。数天后,林则徐命人送来一葫芦状大铜壶,上刻“王老吉”三个字,意为希望王老吉能以悬壶济世之心造福百姓。自此,王老吉正式以此为号,卖大碗凉茶,并制成茶包出售,以便远道而来的客人携带。



此后,林则徐一鼓作气,在广州地区坚决实施禁烟,并将所缴鸦片于虎门悉数销毁。
悬壶济世
试想若当时林则徐未能遇见王老吉,或许禁烟运动将不会如此顺利了,甚至中国近代史的开启,都将因此而延后。身虚体弱的国人还将在多少年后继续被西方殖民者指着鼻子称为“东亚病夫”,更不必谈“健康中国”了。

在中国苦于鸦片毒害的年代,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王老吉却始终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以悬壶济世的情怀帮助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王老吉深知老百姓缺医少钱的困处,凉茶店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病的人,到店中喝王老吉凉茶,一概不收钱。



从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开始,王老吉跟随着时代和民族前进的步伐,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启,也更懂得国民健康的重要。

从最初的水碗凉茶,到凉茶包、凉茶颗粒,再到盒装凉茶和罐装凉茶,从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到遍布全国的生产线,王老吉始终在从产品创新和熬制工艺上助推“健康中国”,以满足人们不必担心什么、尽情享受生活的需求,是对林则徐赠铜葫芦“悬壶济世”情怀的无限发扬。
坚守匠心
为了使整个凉茶行业标准化,王老吉一直坚持执行GMP认证标准,努力树立行业标杆。此外,王老吉还委托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为代表,携手瑞士SGS共同启动了“王老吉凉茶植物饮料国际标准研究项目”,为凉茶达到国际化标准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大踏步的关键之年。在这一背景下,王老吉将坚继续坚守“工匠精神”,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力量继续实现“健康中国”的夙愿。

世界的王老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不断努力,王老吉逐渐由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枝散叶走向全国,成长为一个有着188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并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路。

今天,王老吉已经承载着中华老字号走向世界的愿景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个从广州十三行走出的王老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世界的王老吉。




    关注 凉茶始祖王老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