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米沙音乐的阶梯

 

循着Misha Mengelberg钢琴的脚步...

即兴  |  爵士
Misha Mengelberg (5 June 1935 – 3 March 2017)
2017年3月3日,长期受阿尔茨海默症困扰的荷兰钢琴家Misha Mengelberg在阿姆斯特丹辞世。米沙是欧洲最重要的爵士音乐家之一,也是自由即兴音乐的先驱者。本文仅通过乐迷的各自角度缅怀这位不同平常的音乐创造者。
拍摄于2013年的纪录片预告片



速 描
2006他与Han Bennink带领ICP Orchestra站上澳门大炮台舞台献技,成了华人地区许多自由即兴音乐爱好者珍贵的集体回忆。我将永远记得他拿住个红色超市胶袋慢慢行去钢琴旁边那一幕。就从遇见他的第一张唱片开始说起。

子婴



《Last Date》 by Jamie

我没有挑选一张Misha Mengelberg挂名或者ICP出品的作品,而是选择了Eric Dolphy这张,这自然不是Misha的代表作,然而同样重要:Eric Dolphy的最后记录,恰恰是Misha在音乐史登场的第一声,先驱者倒下了,革命者后继有人,今天又一代先驱倒下了,革命还会到来吗?
《Change of Season》 by 桂传俍

即便与Thelonious Monk相比,Herbie Nichols也堪称“隐者”,而两者的诗意与棱角,却一同在Misha Mengelberg的指尖延续着。在这一向后者致敬的录音中,除“Monk系干将”Steve Lacy,George Lewis的长号更为音乐添上了一层哀而不伤的宁静气息。治愈也是可以有深度的。
《ICP 002 InstantCom》 by 无伴奏

一直觉得Misha对音乐的解构和演绎其实是延续了美国爵士乐的精华。这张ICP厂牌出版的第二张专辑录制于1968年,距离Misha和Han Bennink参与的Eric Dolphy绝唱《Last Date》已过去4年,可以听到二人的音乐风格已经有极大变化。他们和纽约艺术四重奏的丹麦自由爵士萨克斯手John Tchicai一起,创造了建立在美国爵士传统与欧洲艺术音乐基础上的新音乐,也由此奠定了ICP此后一系列唱片的基调。
《Impromptus》 by 子婴

记得十多年前还是个唱片行店员时,有天随意在FMP的专柜上挑了这张《Impromptus》来听,从此打开了Misha Mengelberg的音乐之门。Misha的音乐睿智、幽默、充满玩味,并有根深蒂固的美国爵士乐传统影响,《Impromptus》辑中13首简短的钢琴独奏即是证明。听到那些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音乐借鉴与变形,能否会心微笑,实考验着聆听者的爵士乐修养。此后,遇到他的每一张作品,我皆珍而重之。
《NUNC!》 by voyuge

“Eleven Steps to Heaven”,这张科隆现场录音里的主题曲不是向老迈的作曲“七步上天堂”致敬,而是Misha在家走到前门的步数。2014年,Misha已经患有老年痴呆,坚持完成一场演出都很困难,所以在这首长达四十几分钟的组曲里,Misha演奏的时间不到一半。这张专辑也成为Misha通往天堂路上最后的一段阶梯。组织音乐会的吉他手Dirk Bell说,我们所有人都是Misha的粉丝,从Globe Unity Orchestra第一代成员德国萨克斯老将Gerd Dudek,到另一位与Misha有诸多相像的欧洲钢琴大师Simon Nabatov的贝斯手Joscha Oetz。这张专辑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显示了Misha的音乐思想对爵士乐手的深层影响,不是以自由即兴的方式或ICP的方式,更是以充满探索的当代爵士乐的方式传承下去。专辑最后一曲记录下Misha的口哨,这口哨声通向天堂,也通往未来。
断 想
米沙不是一个诗人,他更像一个建筑师,在他的音乐里有想象力有空间感,符号、概念、故事或映像,不断交叠、跳跃和重构。在这样的音乐面前,分析是徒劳的,放任自己幻想,意象是每个人的,但那些碎片和断面也是音乐本身。

行云

solo
Pech Onderweg


合上钢琴,跳入键与弦的城堡,疾速碰撞,在折射中起伏;起身,奔跑,河面的倒影连向脚底,旋转,在路上坐下;乍醒,躺在云上,沉重,舞步荡漾起,戛然而止;摇摆,失衡,如蟹的四肢挠动,从缝隙爬上阶梯;剥下外套,对着舞台后的幕布高唱,跟随钢琴振动,弹奏,另一面墙。
▷ http://music.163.com/#/album?id=58739
duo
Instant Composers Pool 010


工场,滚动的球与针,走廊尽头传来琴声,铃响,步伐渐密,铁板上的踢踏,屋顶的啄木鸟,光柔和下来,低哑的声音沿着角落蜿蜒,尘埃落定,突然玩具轰鸣;童年情景,记忆的影子交错变形,生长成机器,错愕,遗失的零件,在一只折断的椅子旁边。
▷ http://music.163.com/#/album?id=58746


日 记
听闻米沙阿伯仙逝的消息这几天我总是失眠,失眠时翻出他的音乐来听,就想到看他演出的情景。哀痛之余也觉得自己好幸运,还和阿伯握了手。虽然电脑坏了照片没了,但至少还有日记可回忆,音乐是寄往天堂的怀念。

炙蓝

爵士现场记之澳门朝圣篇


地点:澳门

像我这样一个在中国生活的爵士乐迷,一生能有幸看到几次伟大音乐家的演出呢?

亲眼看到Misha Mengelberg才发现他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当我握住Misha的手,竟有一股心酸的滋味涌上心头。Misha的手很大,但握上去感觉不到手的力度。他的泪腺分泌有点问题。来到他面前时,他正跟着场地广播一起哼《黄河大合唱》,之后他摘下眼镜,我和朋友都惊讶地发现他的眼旁有许多泪痕。心痛之余,又不禁佩服他近些年依然有杰出的作品问世。

演出在澳门大炮台的草坪上举行,我们一众省港澳爵迷早早就来抢占最有利地形。来了之后发现贵宾区的位置都在草坪后方,心中暗自庆幸我们顺利抢到了最前排的中央区域。回想起来,我们这群人跟电视里看到的追星族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当我们还在大炮台闲聊时,突然看到Han Bennink出现于我们视线,当时的幸福感就像是抓住了闪电一样。
演出的开场是完全没有预兆的。汉伯突地从幕布后冲出来摊腿坐到舞台最前方,他拍敲两块长木条,与拿着乐器站立麦克风前像在试音的Thomas Heberer和Michael Moore就此拉开了序幕。更意外的是,Misha躬着背提着一个塑料袋步履蹒跚地走向钢琴,然后,从偌大的塑料袋里取出一叠乐谱。他开始弹奏钢琴,我终于亲眼见识到Misha的简约主义,无意与后辈争锋,几个音符就如笔下水墨游出一条活生的锦鲤。在我眼里,弹琴的米沙伯宛如修禅的达摩。曲子以他的右手快速有力地跳跃在高音部收尾,我实在无法把演出前那只年月已近的虚弱的手和如此爆发力联系在一起。

ICP大乐队的现场有和唱片里同样缤纷的魔幻,现场的魔幻能在你眼球里爆炸。小提琴Mary Oliver即兴时头发散乱,渗入耳际的高音尖锐却美丽;大提琴Tristan Honsinger泰山般抵御着两位管乐的攻击;萨克斯手Tobieas Delius在一首Duke Ellington的曲子里对Johnny Hodges的模仿则带人穿越到爵士乐黄金年代......每位乐手都如此独特并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即兴片段,你是无法在美国或其他地方找到与它相仿的乐团的。

最戏剧性的一幕是,米沙伯的一段独奏声音变形,令人紧张地以为是音响系统出了问题,原来是他的一张乐谱被风吹到琴弦里改变了发声,而他却利用那张纸和钢琴即兴地玩了起来,故意制造出变声的效果。后来朋友说,也许这是绝无仅有的prepared piano。

当晚最让我激动的是安可曲。汉伯再一次释放激情,抬出左脚击鼓(之前一次是在序幕曲当中),在台上众人的气氛营造下,他越发疯狂地敲击,局面似乎已不受控制......果然,鼓棒抵御不住猛烈的冲击断了,断裂的瞬间鼓棒飞离了舞台,落到离我们只有一个身位的地方,而我,竟然幸运地抢到了这支断裂的鼓棒!
这是我喜欢爵士以来收获的最大的礼物,也是看爵士现场这么多年来最幸福的一次经历。从演出前在场地的水池边看到Han Bennink身影,再到与Misha握手,持续整场演出的兴奋和震撼。我和伟大音乐家的第一次相遇,或许也会是最美妙的一次。
ICP Orchestra 排演现场

请神除霉记之米沙显灵篇

地点:广州

机车被没收、CD机寿终、喇叭出症状、手表罢工,最丧的是电脑坏了数据全丢,就连那天开开心心拆包收唱片也发现CD壳碎裂一地。霉运来了挡也挡不住,这一连串事情把我搅得心烦意乱,当时就想到要约朋友去让神明指点指点。

劝我去拜拜神转转运的朋友还真不少。转运是需要的,可是拜神不是只在你有事的时候才去托佛脚就能成吧。后来我决定接纳隔岸的一位朋友建议,多听听前卫爵士来扫扫霉气。

于是这些天,我请了Cecil Taylor来将集中在房间里的阴湿邪气打走,再找Albert Ayler来尘拂缠绕我身边的不正之气,又招John Zorn把顽固不化的霉点劈散,还有Julius Hemphill、Horace Tapscott、Archie Shepp、Sun Ra等各方神仙在我的房间轮流作法为我除厄。

今天午饭过后,来的只有米沙阿伯Misha Mengelberg一人。这个秃顶的胖老头未及介绍自己就一屁股坐下,开始谱念他的独门宁神咒。

“ 倾听内心之声,感受物转星移。安静地等待,让时间带走一切。


静静如律令。霉运在心,不信则无...... ”嘿,不渡苦救难的米沙阿伯,你是从百叶帘那里听到我心底的声音了吗?

听完音乐没多久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说要给我涨工资了。我看着米沙阿伯的唱片封面,耳边响起那句广告词:米沙伯一咒,好事自然来!
除厄宁神大碟


米沙阿伯,走好。
  , film by Misha Mengelberg, 1967.


● 关于Misha的音乐 ●




不只是爵士
云儿愿为一23只鸟。

即兴



爵士的力量


    关注 即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