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涂鸦文字:愿有老屋可怀想

 

旧物不在,乡愁焉附?x0a老屋在,念想便在。...





飞仔涂鸦”原创文字,源于生活,记录生活,意兴所至,不事雕刻,难登大雅之堂,从无报刊发表,自言自语,自得自乐,随手涂鸦,贻笑大方。



老家系列文字之一。

愿有老屋可怀想


春节期间,好几位亲戚见面交谈都问到同一个问题,问我有没有想过把老家的房子拆了重建。在此之前,还从没人跟我聊过这个话题,今年春节竟然商量好了似的都问起,很是奇怪。

老家现居的房子建于1976年,是爷爷奶奶手上建造的。之所以对建造年代记得清楚,是因为搬进新房那年正好我出生。听母亲多次说起,当时爷爷奶奶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房子风水好,一住进去就添了个男宝。

房子是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土墙房,青瓦屋顶,两层结构,底层4扇6间,4间住人,1间厅堂,附加1间厨房;二层3大间,1间粮仓,2间堆放其他物品。大约80年代末,为便于堆放农具等一些杂物,父亲又在旁边建起了2间附房,同样是土墙房。这种土墙房,现在怕是难以找到会建造的匠人了。

土墙房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于我等从土墙房出来蛰居于城市钢筋水泥建筑的人而言,体会尤其深刻。近些年母亲随我常住县城,每逢寒暑假都唠叨着回老家,夏天嫌县城太热,每天晚上睡醒都是一身汗,说老家晚上凉快,睡觉还得盖被子;冬天则嫌县城冷,霜冻天睡到天亮脚还是冰凉的,说老家晚上关了门窗睡,屋子里暖和得很。

不过,土墙房的青瓦盖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易漏。记得小时候,逢上大雨暴雨天气,常常跟父亲一起,拿着脸盘、木桶之类能盛水的器具,到顶楼去接住屋顶滴漏的雨水。为此,老家的房子每隔两三年就要翻盖一次,换掉破裂的旧瓦,整平歪斜的瓦行。直到去年,为免去隔几年要翻盖一次屋瓦的烦恼,我要父亲请人将青瓦换成了红色琉璃瓦,漏雨的问题才算彻底解决了。



说起要将老屋拆除重建的话题后,我围着老屋转了好几圈,就像小时候围着屋子四处寻,捅黄蜂窝、抓土蜂、捞蜘蛛网一般。

小时候,我总爱围着屋子转,看到屋檐下、或门窗框上挂着黄蜂窝,便一棍子捅下来,待黄蜂飞走了,将黄蜂窝捡拾起来,剥开里面的虫蛹,炸熟了吃。偶尔也斗胆生吃,剥开虫蛹,囫囵吞下。

老屋墙壁上,有很多大小各异的墙洞,那是有一种土蜂,喜欢钻土墙。小时候,我曾一度以抓土蜂为趣,拿着敬神燃过的香棍儿去探那些墙洞,发现有土蜂,便在洞口放一个空火柴盒作为“蜂箱”,将它逼出来,关进火柴盒,说是养蜂。那些关进“蜂箱”的土蜂,却常常被我忘记放走,最终大都遭遇不幸。

屋子周边的蜘蛛网也常常成为我猎取的对象。用一根竹篾条或是竹枝,一端弯成圆圈状,捞下蜘蛛网将圆圈织满,做成一个捕捉蜻蜓的工具。朝着空中飞舞或是站立在枝叶上的蜻蜓覆压过去,蜘蛛网黏住蜻蜓,蜻蜓便束手就擒了。

老屋周围,我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土蜂钻过的墙洞,看到了几处凌乱的蜘蛛网,看到了几个黄蜂已经出窝的空黄蜂窝。如今,没人抓土蜂了,不知墙洞里夏天还有没有土蜂入驻?没人用蛛网捕蜻蜓了,蜘蛛也能安居乐业了;没人捅黄蜂窝吃虫蛹了,黄蜂窝得以保全,黄蜂也该是子孙满堂了吧。



老屋历经40余年的风雨剥蚀,已经显得有些老旧,有几处由于以前屋顶漏雨,墙面有些许斑驳脱落,不过墙体依然完好,墙基依然坚实。要说将老屋拆了,还真有些不舍,因为老屋在我心里,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份怀想。

老屋是爷爷奶奶手上建造起来的,见证了爷爷奶奶白手起家的艰辛。奶奶生前,曾不止一次跟我讲过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奶奶是爷爷的童养媳,在奶奶十二岁那年的春节,她和爷爷就被家里分出去单独过了。分家的时候,只给了他们两间房,两个饭碗,两双筷子,几个菜碗,一小壶油,几斤大米,一块肉。奶奶暗地里不知哭过多少回,但要强的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忍受着日子的煎熬,硬是凭着一双手,和爷爷走出了困境。奶奶每次说起这些往事,眼中都含着泪。她的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在父亲身上得以延续,也深深影响着我。

老屋烙下了爷爷奶奶一生奋斗的影子,有父亲母亲打拼生活的印记,有我童年的往事和记忆。老屋是有历史的,有故事的,有温度的,有品格的。

于我而言,这栋曾经伴随我出生成长而存在的老屋,如今已是一处驿站,当我在外漂泊久了,累了,便回到老屋作短暂的休憩;而于我的后辈而言,老屋或将只是一种念想。

老屋在,念想才有缘起。

前几天下班回家,女儿神秘地告诉我:哥哥今天哭了!我好奇,待女儿跟我讲述缘由后,我不由一阵感概和感动。

女儿说的哥哥,是妻兄的大儿子萱。岳父母一家已经离开老家常住北方某城市多年,萱是在老家出生的,生活到3岁多时随家人迁居北方城市。今年春节后,妻兄带他回来,据说是他主动要求要回来的,说是已经两年没回来过,很想回老家看看。因为只是短暂停留,他们就住在我家。那天,妻兄带着萱回家看了一眼,在离开他生活过3年的屋子时,萱流泪了。

我不知道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掀起波澜的,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感情的人,无论他走得多远,老家,永远都会是他心的方向。



近年来,老家的土墙屋被拆除了不少,建起了一栋栋钢筋水泥青砖红瓦富有城市气息的新房。然而,在越建越美丽的新村中,我仍愿留有老屋可怀想。

记住乡愁,需要留住一些有历史、有故事、有传承、有温度的东西。旧物不在,乡愁焉附?

老屋在,念想便在。

——2017年2月7日于万安
相关文章


1、《老家的水酒》

2、《老家的柏树》

3、《老家“乐队”》

4、《老家水电站》

5、《老家隧道》

6、《老家的石碓》

7、《即便我不曾来过—写给老家的石碓》


    关注 飞仔涂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