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ma无人机项目扶不起 GoPro为保盈利再裁员270人

 

一年时间裁员三次,被Karma拖入泥潭的GoPro诠释了什么是“裁员式盈利”。当然,GoPro的境遇其实反映了无人机和非专业摄影器材领域的残酷竞争。...



一年时间裁员三次,被Karma拖入泥潭的GoPro诠释了什么是“裁员式盈利”。当然,GoPro的境遇其实反映了无人机和非专业摄影器材领域的残酷竞争。

美国时间周三,运动相机制造厂商GoPro宣布,将再次裁员270人,以期减少运营支出,实现盈利。这是自2016年来,GoPro的第三次裁员,前两次裁员分别在2016年1月与11月,总共裁掉了3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2%。

2016年GoPro主力产品运动相机的销售疲软,以及在Karma无人机上的失败让公司营收锐减,股价大跌。

在经历了两轮裁员后,GoPro的业绩好转了一些,该公司预计在第一季度收入将达到1.9亿-2.1亿美元。CEO称第三次裁员将使公司在今年实现盈利。在一份声明中,GoPro表示将花费约10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主要用于员工遣散。而在裁员消息放出后,GoPro的股价大涨12%。

福布斯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说,此次裁员主要针对GoPro的虚拟现实和直播项目。这也印证了CEO伍德曼在今年CES上的说法:GoPro将把注意力和资源转移到其核心产品上来。

但即便如此,GoPro面临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去年GoPro的Karma无人机因为飞行断电问题被紧急召回,对公司业绩造成重创。



不过GoPro似乎并未放弃在无人机领域的计划,在对Karma的问题进行修复后准备让它在今年重D返天空。然而曾经折翼的Karma要想再飞起来,首先得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毕竟它曾经是一款飞着飞着就会突然坠地的产品;其次,Karma和它的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具备任何显著优势。它没有超强的续航、超远的遥控距离、超酷的自动避障,就连它轻巧便携的特点,也在大疆的Mavic Pro面世后逐渐暗淡。

Karma唯一的特色似乎就是可将无人机上的相机拆卸下来手持使用——问题是那我还买无人机干嘛?

无论是运动相机还是无人机,GoPro都面临着市场上其他对手的严苛竞争。即便暂时通过裁员实现了盈利,这家老牌运动相机厂商面临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无人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