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基本功与艺术表现力

 

学画和学戏、学舞蹈、学器乐一样,都必须练功夫,但每种艺术的基本锻炼,各有它的特点。在学美术的基本锻炼里是有基本功与艺术表现两个概念,但不宜把二者孤立起来或截然分开,而应把二者统一起来。...





吴作人 《齐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画 1954年
学画和学戏、学舞蹈、学器乐一样,都必须练功夫,但每种艺术的基本锻炼,各有它的特点。在学美术的基本锻炼里是有基本功与艺术表现两个概念,但不宜把二者孤立起来或截然分开,而应把二者统一起来。要指导学生从一开始起,就在反复的锻炼中,渐渐学会心、手、眼的并用并进,学会观察生活,理解造型规律,从整体深刻地反映形象;特别是不要无动于衷而是热情洋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吴作人 《负水女》 61×72.5  布面油画  1946年
我们为什么要学素描?如果不学素描,我们观察一切事物就不具备经过素描基本锻炼那样的观察能力。对象的形态、颜色的层次、怎样取得画面上的主次关系、怎样在一个画面上得到平衡,等等。这些问题,在素描上都会接触到。

吴作人 《丁香花与迎春花》 77×91 布面油画 1955年
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学生,从开始学画,就要力求刻意勾画,宁方勿圆,宁拙勿巧,要以直线求曲线,以平面求圆面。这样形体就结实,有力量,而不像是吹起来的。在画明暗交接线时,也要用直线。

《缝》1933年  麻布·油彩  69×60cm
现在的问题是学了素描以后怎样跳出来,变得更有感染力。我看最好的办法还是所谓“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你从全局着眼,然后再从局部入手;入手时不是为这局部,而是为了整体。如果你能把整体表现得强有力,表现得更充分,甚至比自然形态的东西更强烈,它就有感染力。感染力从哪里来?不是从繁琐里来,而是从简练中来。从头到尾都要学那种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色彩也好,形象也好,都要有高度的概括力。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118×175.5 cm
素描如何同中国画结合?我觉得这两样东西实际上是一回事,不过用的工具不一样,表现的方法有所不同。画中国画也要有体积和空间感。“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墨分五色”、“石分三面”等等,这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所循奉的要求。我们在学校中的素描,初步画法基本上都是通过固定的明暗表现。但是,生活中的明暗不是固定的,是随时变化不定的,究竟哪一个明暗关系才标准,才是必须表现的?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们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在整个形象中抓住对象的要点,即是他的精神面貌,抓住对象神态和实质。至于明暗、高光之类,都是可以删繁就简,不是起主要作用的。

《解放南京号外》 1949年
速写主要就是通过线条勾画形象。我们为什么除了画明暗法的素描习作还强调要画速写呢?因为通过速写训练,能够用线的处理来更全面地掌握形象和它的运动。有人画素描,眼睛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在对象上看不到线就不画线,只画明暗层次,画成照片一般。这样的问题,在速写中就不可能产生。因此要多作速写。一边画素描,一边画速写,二者同时并进。

吴作人《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布面油彩 1950年
速写,我们不仅应该说它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为了发展一个创作意图的画稿,对造型做功夫的研究或习作,它是造型的准备工作的开端,是创造形象的资料;也应该认为速写是艺术家必须毕生坚持的一种作业,是与其他基础功夫同样不可偏废的重要锻炼,纵然没有一定创作目的或计划,艺术家也应该经常面向生活,深入观察,不断积累手和眼的劳动,培养自己敏锐的感觉和用形象来反映自己的感受。

《高原傍晚 》 1944年
要求一个初学者一开始就把形象画完整是不容易的。首先要眼睛看得到,要脑子记得住,还有,一定要下手勾。怎么才能下手勾呢?那就要脑子里有形象,所谓“意在笔先”。勾线,应当对形有充分的认识。对形缺乏认识,就不知道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线有时隐到后面去了,有时又从后面伸引出来。有人面对画的对象,觉得很难找得出线来。对,形象本身根本没有线,而只是面的明暗对比,但我们应当理解线是面的侧视。我们理解到线,要有来龙去脉,起伏显隐。线要有轻重、转回、虚实,体现出韵律和生命的流动以及热情的奔放,不要把勾线理解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线框。要经过实践锻炼。开始时,眼看不很准,手不听指挥,没关系。在脑子里一定要有生动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就有形。反复锻炼就可以得心应手。

吴作人 《芍药花》 51×40.5 布面油画 1957年
一拍在线2017第1期精品拍卖会
3月15日至4月15日一拍在线官网和官方微信进行同步拍卖
本次拍卖会共设两个专场:
“自信与超越——当代艺术专场”
“书为心画——青年书法专场”

【视频】靳尚谊讲述百年油画的发展(上)

【视频】靳尚谊讲述百年油画的发展(下)

【视频】一拍在线学术论坛 | 龚继遂:艺术进入市场需要“四个筛子”

【视频】杨飞云: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上)

【视频】杨飞云:中国油画的当代发展(下)

【视频】【雅昌圆桌】一拍在线水墨谈——刘庆和


更多相关信息
请登录 www.yipaizaixian.com
微信关注“一拍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拍在线更多作品信息


    关注 一拍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