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原理》

《影视人类学原理》 《影视人类学原理》

  • 书名:《影视人类学原理》
  • 分类:人类学
  • 作者:[美]保罗·霍金斯(Paul Hockings)
  •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07-8
  • 售价:66.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474

《影视人类学原理》 内容介绍:

为促进影视人类学为“四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拟翻译本书,希望以此帮助人类学教师和学生以及各地宣传、文化、科研机构和影视专业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理论及先进技术手段和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发掘、记录和抢救正在消失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影视专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技术水平,为拍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影视人类学作品参与国际影视人类学界的交流打下基础。 本书是一本由各国著名影视人类学家所撰写的论文集,该书的撰稿人是来自美、英、法、德、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二十几位影视人类学家或人类学、民族学影片制作家,包括了这一领域内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学者。 全书内容包括七个部分:(1)序言与说明;(2)民族志影片与电影;(3)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向;(4)影视人类学与历史;(5)电影和录像的一些专门用法;(6)人类学信息透视;(7)影视人类学的未来。 译 序 《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版经历种种阵痛,历时近五年终于问世,与广大对影视人类学感兴趣的专业或业余人士见面。我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视野。该书英文版的主编,著名的影视人类学家、美国《影视人类学》杂志的前主编保罗·霍金斯教授指出:早在100年前,中国本土电影工业的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在国外,影视人类学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大凡了解中国人类学或民族学进程的人都知道,中国影视人类学的正式起步,当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时新中国的民族学工作者与电影工作者协作,留下了15部具有珍藏价值的涉及14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和传统文化的民族志影片(ethnological film)。但此后,由于社会变动及政治运作的种种因素,使得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滞后,裹足不前,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起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影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民族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影视传媒界和音像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得以复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都是此前无可与之相比的”。为顺应发展影视人类学的时代呼唤,中国人类学界与影视界携手共同为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东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国影视人类学在停滞几近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振旗鼓,开始新的里程。与此同时,一些科研教学机构、电视台和音像企业,甚而一些对影视人类学有特殊偏好的自由制片人,拍摄制作了一大批具有民族志内涵的纪录片,有的还具有较高的人类学学术价值,频频在国际影视人类学学术电影节上亮相并获奖。从而造就了一批有志于民族志影片拍摄及研究的专门人才,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开创了可喜的新局面。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普遍存在着人类学学者与职业摄影师专业训练同学科背景分离的倾向,两者终究难于做到完整的结合和切实的统一,致使许多纪录片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志影片,仅只能说是关于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民族风情片。因此,中国的影视人类学要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适应不断创新的国际民族志电影拍摄水平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建立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势在必行。 尽管国外的影视人类学相对于其他人类学的分支科学来说仍不成熟,但毕竟起步较早,且一直没有中断,并建立了相应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及理论方法,按人类学学科规范摄制了几万部世界各种文化的民族志影片,建立了专门的影视人类学研究培训中心,造就了一大批专业的影视人类学人才,而且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人类学与影视多媒体技术交叉的一间新兴学科。同时,作为社会科学三大学科支柱之一的人类学本身学科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高科技影视设备的小型化及摄制成本的降低、全球化进程及其导致的社会文化的加速变迁等因素,都为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是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壮大的基地,是中国影视人类学人才成长的摇篮。中国著名的影视人类学家杨光海先生就是从这里肩负着创立新中国影视人类学的重任,走到北京,走向世界的。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及多元文化为这个基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资源,这个摇篮正在孕育着许许多多跃跃欲试的影视人类学雏鹰,他们在红土高原阳光雨露的哺育滋润下,渴望着借助影视人类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熏陶的羽翅,有朝一日直冲云霄,振翅翱翔。 本书的翻译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开始的。翻译此书的动议者为已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百溪分校人类学博士、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前主任王筑生教授。1996年,美国《影视人类学》杂志主编、伊利诺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保罗·霍金斯赴云南大学访问,开设为期两周的国外影视人类学讲座,并将该书1995年的再版送予王筑生教授。这是霍金斯教授主编,由世界各国著名影视人类学家撰写的论文集,该书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历程、状况及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浏览之后,王筑生教授当即决定组织翻译。随后霍金斯教授亲自为中文版作序,并选定翻译其中有较高学术参考价值的17篇论文。 本书的翻译因王筑生教授病逝曾一度中断。其时,德国哥廷根科教电影研究所与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在德国大众基金会的资助下,双方合作的影视人类学硕士课程进修班项目正式启动。王筑生教授对该项目倾注了极大心血的与精力,与大众基金会顾问、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专家纳克拉教授深谈,废寝忘食地修改双方合作协议,为维护云南大学校方的利益据理力争,即使是在他身患绝症,得知自己将不久人世之后,仍然抱病关注着该项目的进展工作。我曾劝他好好休息、养病,可他却认为与其坐而等死,不如继续工作,与病魔斗争,惟有工作,疼痛才会减轻,才能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短短的数月里,我目睹了这一幕幕令人肃然起敬的场面,为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止一次的感动、流泪。筑生与我是多年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风雨同舟的幸福伴侣、肝胆相照的知音和追求共同事业与理想的亲密同志。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和孩子,念念不忘地丢下了他的工作,带着深深的遗憾再也不能从事他钟爱并为之奋斗的中国人类学事业,匆匆地走了。筑生走后,中德项目刚刚开始启动,我强忍着悲痛,接任他在影视人类学研究所的工作,日以继夜地在办公室拼命苦干,每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好让极度的疲乏赶走流淌于心中的血泪和悲痛,忘却这令人心碎的可怕的梦魇。而在此时,我的父母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精心的照顾、呵护,加之海内外人类学界的师长、同仁、亲朋好友、学生的安慰、关怀、鼓励及支持,使我得以摆脱痛苦,走出忧伤的阴影,重新寻找自我定位,承继筑生教授未尽之业。因此,在本书付样之际,谨向一直以来关心、帮助我的诸位贤达志士致以诚挚的感谢。 如前所述,该书是一本由各国著名影视人类学家所撰写的论文集,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是始料未及的。首先,书中出现的德、法、英、美、俄、日等国的人名、地名、族名、电影名,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从而减缓了翻译进度。其次,由于以上原因及事先没有统一这些译名规范,致使有些译名几易其稿,反复查询、斟酌、商定,耗时费力,再加上水平有限,所以仍可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诚请各位读者见谅,并殷切等待来自诸位方家的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实际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多人通力合作的成果。本书原版主编保罗·霍金斯教授对于该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两次专程远赴云南,在云南大学开设并讲授国外影视人类学课程,毋庸置疑,保罗·霍金斯教授为云南乃至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深信他播下的知识种子定将给出累累硕果。同时,云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施惟达教授和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方铁教授对本书的翻译、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责任编辑张丽华女士、总编室蔡红华女士及关于本书的校对同志认真负贡的工作精神使我十分感动;汪浩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诸多外文人名作了统一和校正;陈学礼、段颖、和渊、张文义、李建钦、曾益群、李继群等同学参与了全书的校对工作。如果离开他们的辛勤与努力,本书将无法问世,故在此一并致谢。 杨 慧 2001年8月29日 目 录 译序………………………………………杨慧 关于翻译、出版《影视人类学原理》的说明………………………………………王筑生 《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本序言……………………………………… 保罗·霍金斯 著 杨慧 译 民族志影片与电影 民族志电影史………………………………………埃米莉·德·布里加德著 杨 静 杨昆 译 作为文化纪录的故事片……………………………………… 约翰·威克兰德著 杨 静 杨昆 译 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向 摄影机和人……………………………………… 让·鲁什著 蔡家麒 译 自然现象的电影拍摄研究:基本战略…………………………E·理查德·瑟伦森 阿利森·雅布隆科著 王庆玲 译 跨越观察法的电影……………………………………… 大卫·麦克道戈 著 王庆玲 蔡家麒 译 影视人类学与历史 民族志电影和历史……………………………………… 让-多米尼克·拉茹 著 刘永青 译 我们的图腾先祖与疯狂的灵媒 ……………………………………… 让·鲁什 著 刘永青 译 电影和录像的一些专门用法 摄影与影视人类学……………………………………… 小约翰·科利尔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磁带录像:人类学观察与分析的新技术……………………… 约瑟夫·H·谢弗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文化形式分析的视听工具……………………………………… 艾伦·洛马克斯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在民族学研究中使用影片……………………………………… 蒂莫西·阿什帕特西·阿什 著 高 辉 郝跃骏 译 贺志雄 校 人类学信息透视 第一家影视资料馆……………………………………… 寿广大森 著 杨昆 译 论日本电视台民族志电影的制作方法……………………………………… 市冈安子 著 李全敏 译 刘永青 校 影视人类学的未来 自我意识在部落成员间引发的恐慌………………………………………艾德蒙·卡彭特 著 杨昆 译 影视记录,人类知识和人类未来……………………………………… 理查德·瑟伦森 著 阚跃明 译 结论:民族志电影及人类学理论……………………………………… 保罗·霍金斯 著 和匠宇 译 杨慧 校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 YangHui About the Chinese Version ..........................................Wang Zhusheng Foreword ................................................ PaulHockings ETHNOGRAPHIC FILMING AND THE CINEMA The History of Ethnographic Film ............... Emilie de Brigard Feature Films as Cultural Documents..........................................John H. Weakland SOME RECENT APPROACHES TO ANTHROPOLOGICAL FILM The Camera and Man......................................... JeanRouch Research Filming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mena: Basic strategies.......E. Richard Sorenson and Allison Jablonko Beyond Observational Cinema ......................................... David MacDougall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THE PAST Ethnographic Film and History.........................................Jean - Dominique Lajoux Our Totemic Ancestors and Crazed Masters.........................................Jean Rouch SOME SPECIALIZED USES OF FILM AND VIDEOTAPE Photography and Visual Anthropology......................................... John Collier Jr. Videotape: New Techniques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in Antliropology ...................... Joseph H.Schaeffer Audiovisual Tools for the Analysis of Culture Style......................................... AlanLomax Film in Ethnographic Research......................................... Timothy Asch and PatsyAsch THE PRESENTATION OF ANTHROP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First Videotheque.........................................Yasuhiro 0mori Ethnographic Filmmaking for Japanese Television...................................... Yasuko lchioka THE FUTUR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The Tribal Terror of Self-Awareness.........................................Edmund Carpenter Visual Records,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Future.................................... E. RjchardSorenson Conclusion: Ethnographic Filming and Anthropological Theory .................................... paulHockings

《影视人类学原理》 目录大纲:

序言与说明 《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本)再版序言 关于翻译、出版《影视人类学原理》的说明 《影视人类学原理》(中译本)序言 《影视人类学原理》译序简介 文字训练中的影视人类学民族志影片与电影 民族志电影史 作为文化记录的故事片 麦卡蒂规则以及如何超越该规则 新近民族志电影的一些动向 摄影机和人 观察电影 跨越观察法的电影 都市电影的理念与事件 自然现象的电影拍摄研究:基本战略影视人类学与历史 民族志电影和历史 电影中的文化重建 影视在考古工作中的作用 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摄影 我们的图腾先祖与疯狂的灵媒 电影和录像的一些专门用法 摄影与影视人类学 磁带录像:人类学观察与分析的新技术 体态行为的拍摄 文化形式分析的视听工具 在民族学研究中使用影片人类学信息透视 电视民族志——美国、英国、日本和比利时电视中的人类等 第一家影视资料馆 论日本电视台民族志电影的制作方法 关于事实的言说影视人类学的未来 自我意识在部落成员间引发的恐慌 影视记录、人类知识和人类未来 结论:民族志电影及人类学理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

《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

周永明.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7-8

“《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打破了以往道路研究中的“藩篱”和“割裂”现象,以“路学”为主线,集合了来...”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中国从西方引进人类学是客观形势使然。1840年前的中国曾自诩为“天下”:它的语文就是世...”

塘村老人

《塘村老人》

杨晋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作者生动描述了塘村老人们的“衰老过程”及其正在经历着的乡村各种变迁的具体情景。在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已经导致出现“过疏化”...”

边际的共融

《边际的共融》

吴梓明,李向平,黄剑波,何心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1

“《边际的共融--全球地域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本书主要从全球地域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的新特点,新趋...”

山街的记忆

《山街的记忆》

王铭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0-01

“”

邊緣人

《邊緣人》

许烺光口述,徐隆德访问记录,许烺光家属整理,国立编译馆主译.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7

“『许烺光著作集』共10册,本书为『著作集』中第1册。许烺光院士病中两年以英文口述,由徐隆德博士纪录翻译,并由许夫人和两位...”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周大鸣.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

“《文化人类学概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设计的。...”

李亦园自选集

《李亦园自选集》

李亦园.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8-01

“本书包括人类学论说、台湾高族研究、民间宗教及神话传说研究等诸多方面,具有重的学术价值。本书既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又有着开...”

生育与村落文化

《生育与村落文化》

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1

“《生育与村落文化》内容简介: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施郎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9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是由莫斯有关技术和技艺方面的论述所构成的一本真正的全集,是一项深入、全面且相当具有开创性的成就。《...”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徐杰舜,许立坤 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6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介绍了: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

论著与生活

《论著与生活》

克利福德·格尔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

“田野归来,杂乱的素材该如何变成民族志?人类学家究竟是“作者”还是“写作者”?民族志呈现的究竟是“他者”在“那里”的生活,...”

生殖崇拜文化论

《生殖崇拜文化论》

赵国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05-6

“生殖崇拜,初民信仰。盛行远古,遗风犹存今日;遍及世界,中华独具特色。本书溯起源,列表现,说影响,意在探索。”

滇西边区考察记

《滇西边区考察记》

方国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2

“《滇西边区考察记》是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之一。《滇西边区考察记》是方国瑜先生20世纪40年代刊行的旧作,经林超民教授...”

Minority Rules

《Minority Rules》

Louisa Schein.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2000-2-3

“Louisa Schein’s study of cultural production in post-Mao Chi...”

文化的进化

《文化的进化》

[英]凯特·迪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0

“文化进化理论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语言是人类进化的关键因素 在本书中,作者凯特·迪斯汀提出了一种文化进化的理论,并表明了它如...”

法医人类学

《法医人类学》

张继宗 编..2009-7

“《法医人类学(第2版)》是法医学专业第四轮修订教材之一。法医人类学是以体质人类学为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在法庭科学实践中有...”

田野灵光

《田野灵光》

朱靖江.学苑出版社.2014-5-1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对人类学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片)的定义、特征、理论框架、文本类型、研究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归纳和总结的专著。...”

Ethical Life

《Ethical Life》

Webb Kean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10-6

“”

我们为什么有文化:阐释人类学和社会多样性

《我们为什么有文化:阐释人类学和社会多样性》

(英)麦克尔・卡里瑟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03

“编辑推荐:为什么人类有文化?人类是如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作者在这里试图对人类学的中心问题做出回答。作者的阐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