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补课·治学》

《师承·补课·治学》 《师承·补课·治学》

  • 书名:《师承·补课·治学》
  • 分类:人类学
  • 作者:费孝通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出版年:2002-07
  • 售价:18.50
  • 装订:平装
  • 页码:380

《师承·补课·治学》 内容介绍:

师道不可不尊 ●李国涛 我忽然想起师道尊严的问题。这是由于胡乱翻书引起的。 我很爱读费孝通先生的散文。近年所出费老的散文集我购得五本。新近见到《师承补课治学》,我又买来。其中的文章,《补课札记》是以前集子里未收的。前部分的文章里,我以为为潘光旦先生译《性心理学》所写的《书后》似也应当收入。那样,此书的“师承”部分就更完整。虽然我不懂费老的社会学精义,但我喜读他这种感情深厚的篇章。我想每个读者读了这一部分,都会为费老尊师敬业的情感所动。学者都敬业,而敬业者必尊师。费老在晚年忆及当年师长,一一为文怀念。外国师长有史禄国、马林诺斯基、派克;中国的有吴文藻、潘光旦等。这些学人各有成就,名垂身后。但费老还是恐其身后不为人知,或声名不闻,因而述其成就,摹其音容,思其教诲之恩。费老散文真是深得英国散文的亲切、淡雅,闲闲叙来,意趣无穷。他总是说师恩高厚,弟子难追,承教不足,晚年有悔。说得具体而微,深得我心。我在潘译《性心理学》的《译序》后,见到编者的附言,其中说,费老的《书后》本来应作为《序》用的,费老不肯,只同意附于书后,故成《书后》。这使我记起费老曾在某文里提到,他为自己立了个规矩,就是决不能为老师的书写《序》,因为序要放在书前,学生居于老师之前,不敢。他说,学术上的辈分不能错了序。我看到这本书名《师承·补课·治学》把师承放在第一位,因有深深感受。我想到季羡林先生对陈寅恪和胡适的回忆,那样充满深情,总觉师恩高厚,弟子学浅。我想到在有关陈寅恪的回忆和传记上说的,关于他的入室弟子们的尊师之情。刘节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时,每年春节要去老师家里叩头行礼。在“文革”初起时,学生要斗争陈寅恪,刘节拦住,大呼:“我是他的学生,他身上有的毒,我身上都有,斗我就行了! 千万别斗他!”陈寅恪以身后著作相托的学生蒋天枢,到广州看望老师时,每天与老师晤谈,笔录。有一天,蒋天枢去,陈氏忘记让坐,蒋氏就一直站在一旁说话,不敢坐,而陈氏目盲,竟不知。还是陈氏的秘书黄萱来了,才让坐。这也都可见他们尊师的情况。最后我还想起大学者钱钟书先生。钱先生一生倨傲。《吴宓日记》出版,吴宓女儿摘出日记有关片断,请钱氏过目,并请他作序。钱氏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吴宓的女儿,请其将此信“附入日记中”。此时钱氏才在日记里见到,几十年前自己的一篇文章曾使吴宓先生很不愉快。他在序里说,“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真当焚笔砚矣”。他还说,将此文附入书里,“俾见老物尚非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头白门生倘得免于削籍而标于头墙之外乎!”那意思是说,希望老师不会把我这个白头学生开除出去吧。那时候,钱氏已八十三岁,卧病不起了,还是那样讲究师生关系。 我想,师道是要有些尊严的。 “文革”中破得过了。三十年代的一辈学者是讲师道尊严的。而且,写到这里我才注意到,我所说的这些学人,还都是老清华大学的。那年代里,清华出了那么多人才,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师承·补课·治学》 目录大纲:

留英记
开风气,育人才
潘、胡译《人类的由来》书后
人不知而不愠――缅怀史禄国老师
从史禄国老师学习体质人类学
从马林诺斯基者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
补课札记――重温派克社会学
一、决心补课
二、派克来华
三、派克的早年
四、人生道路的选择
五、留学欧洲
六、深入社会基层
七、一段插话
八、芝加哥大学及其社会学系
九、派克进入社会学阵地
十、派克和汤姆士两人的结合
十一、从探险者成为拓荒者
十二、派克老师在备课
十三、欧战期间的派克老师
十四、派克老师走上讲台
十五、奠定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
十六、众口交替的老师
十七、再说《引论》
十八、另一本老师的杰作
十九、未完成的种族关系研究
二十、跨越太平洋
二十一、人生苦短,探索未已
二十二、后记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经过的回顾和体会
一、重建社会学的方针
二、学科建设的速成、补课和队伍建立
三、理论和实际结合、教学和研究结合
四、“文化自觉”与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五、历史机遇和发展创新
六、知识分子的正气和第二次创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穿越帕米尔高原

《穿越帕米尔高原》

柯宗.民族出版社.2004-4

“《穿越帕米尔高原》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 帕米尔的地理、帕米尔地区的居民——吉尔吉斯人、帕米尔地区的勘察罗、瓦汉的...”

影视人类学原理

《影视人类学原理》

[美]保罗·霍金斯(Paul Hockings).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

“为促进影视人类学为“四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拟翻译本书,希望以此帮助人类...”

好主管不該教員工

《好主管不該教員工》

長野慶太.大是文化有限公司.2009-7-27

“好主管、差勁主管,怎麼區分?首先就從上司「有沒有一步步教?」開始。 「這種事公司應該教我吧?」、「新人就要教」…… 如果...”

民族考古学实践

《民族考古学实践》

尼古拉斯·戴维,卡罗·克拉莫.岳麓书社.2009-9

“《民族考古学实践》是第一本对民族考古学这一重要却少为人所了解的人类学分支学科进行全面介绍的著作。在过去五十多年中,这一学...”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费孝通著.华夏出版社.2004-1

“”

寻找文化身份

《寻找文化身份》

李立.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1

“《寻找文化身份:一个嘉绒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除了学科、学术表述范式上的这种思考外,还有两个因素也促使作者采取这种形式进...”

母牛·猪·战争·妖巫

《母牛·猪·战争·妖巫》

(美)马文.哈里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

文化人类学调查

《文化人类学调查》

汪宁生.文物出版社.1996年01月

“”

Siam Mapped

《Siam Mapped》

Thongchai Winichakul.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8-1

“”

The Moment of Clarity

《The Moment of Clarity》

Madsbjerg, Christian; Rasmussen, Mikkel B.;.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4-2-11

“Businesses need a new type of problem solving. Why? Because ...”

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

《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

孙九霞.商务印书馆.2009-7

“1995年我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研究之前,对旅游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更多的是从满足旅游者的行为...”

全球药物

《全球药物》

[美] 阿德里安娜·佩特里纳,安德鲁·拉科夫 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2

“时至今日,个人的健康与安乐,日益与其获取药物的情况息息相关。 2003年,全球制药业的销售额达5000亿美元。这个利润率...”

音乐神童加工厂

《音乐神童加工厂》

伊莎贝拉•瓦格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首次展现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 *用法语、俄语、波兰语、英语进行的第一手采访 *访谈了90位小提琴手、建立了3...”

寻找失落的民族

《寻找失落的民族》

郭飞平,欧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1-1

“在古代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有数以百计的民族诞生、繁衍、生息,并组织军队、建立国家、创制文字、缔造文明,但由于种种原因,...”

Homo Sacer

《Homo Sacer》

Giorgio Agambe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4-1

“The work of Giorgio Agamben, one of Italy's most important a...”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张实.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7

“《体质人类学(修订版)》内容简介: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

Sex, Bombs and Burgers

《Sex, Bombs and Burgers》

Peter Nowak.Allen & Unwin.2010-3

“War, porn and fast food quite rightly deserve their bad repu...”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

梁肇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

“中国的客家人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也是分布范围最广、人口最多、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离散族...”

玉米与资本主义

《玉米与资本主义》

阿图洛·瓦尔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1988年墨西哥出版了一本探讨玉米的历史重要性的专著,甫一问世,即引起关注,并很快在美国翻译出版。这本来自玉米故乡、带有...”

Ways of Being Ethnic in Southwest China

《Ways of Being Ethnic in Southwest China》

Stevan Harrell.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1-1-1

“"This book is primarily about the peoples of Liangshan an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