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加工厂》

《音乐神童加工厂》 《音乐神童加工厂》

  • 书名:《音乐神童加工厂》
  • 分类:人类学
  • 作者:伊莎贝拉•瓦格纳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6-6
  • 售价:59.8
  • 装订:平装
  • 页码:544

《音乐神童加工厂》 内容介绍:

*首次展现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 *用法语、俄语、波兰语、英语进行的第一手采访 *访谈了90位小提琴手、建立了339位独奏学生档案 *分剖独奏职业的国际化、天才演奏家的低龄化等 *消除音乐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认知隔阂 *讲解大师班在晋级、精艺、扩展人脉等方面的运行规则 *关注评委、指挥、伴奏者、音乐会组织者、乐器修理师、音响师、经纪人等少为人知的重要角色 *音乐教育不仅有关乐器技艺的练习与打磨,更是一次社会化过程 ————————————————————————————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你是否也曾好奇,马友友怎样成功书写他的传奇;朗朗又如何横空出世?本书虽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却意在展现整个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 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 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们与老师合作,力图让年幼的孩子克服爱玩天性,苦练乐器。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有乐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独奏界的处事规则和人脉资源。他们甚至亲自为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演出机会打通关系。指挥、经纪人、小提琴制作师……一个又一个角色在独奏教育中逐渐登场。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长和学生时而脆弱、时而炽热的梦想;尽管他们都清楚,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走通这条独奏之路。 在近二十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乐器训练中,独奏学生不仅需经历自我怀疑和彷徨,更要苦苦寻觅进入古典乐市场的契机——师从一位独奏大师、赢得一场重大比赛,或是一把稀世小提琴…… 没错,他们的成功亦有模式,远非天赋异禀和精通演奏那么简单。 名家推荐: 一流的民族志观察、扎实的社会学分析和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共同组成了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复杂、且有些残酷的世界——小提琴表演界;而这与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截然不同。此书没有像如今大量存在的那些社会学著作一样,陷入无止境的文献引用和理论堆砌之中。作者运用另一种方式,将理论分析与事例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我从书中得知,原来乐器修理师、收藏家、音响师以及资助者都是漫长、曲折的独奏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力量。只有堪称非凡的田野投入才能带给我们如此丰富、完整的信息。 ——霍华德S .贝克 (Howard S. Becker),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越轨社会学、艺术音乐社会学家,“标签理论”奠基人。 这本书显然是迄今为止对于古典音乐表演家们最杰出的研究。如此深度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模式,短时间内难有其他学者能望其项背。如果说E.C.休斯(E.C. Hughes)和霍华德•贝克开启了对职业社会化过程予以民族志研究的传统,那么本书作者为该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复兴。我相信,此书将吸引类型广泛的读者:那些研究艺术社会学、艺术经济、音乐表演和音乐史等领域的学者自不必说,还包括古典乐从业者——他们将从作者的叙述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渴望把孩子送上音乐道路的家长和老师们。 ——保罗•狄马乔(Paul DiMaggio),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该系首席教授。

作者伊莎贝拉•瓦格纳介绍:

伊莎贝拉•瓦格纳(Izabela Wagner),社会人类学家,现任波兰华沙大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兼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社会运动研究中心研究员。她还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复旦大学访问教授。 作者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则是音乐教育领域的 教授。受父母影响,她从小练习钢琴。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之前,伊莎贝拉于198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波兰波兹南音乐大学(Music University in Poznan)音乐专业硕士学位。此后,她在法国南特音乐学院任教,还曾于巴黎教授私人钢琴课程。1996年,她进入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以该学院最佳成绩毕业。本书正是基于作者博士论文(法语)的英语版(由作者本人整理)所译。 伊莎贝拉的儿子也曾是一名独奏学生。如她本人所写,这正是她研究的起点,却也给其田野调查带了额外的自我挣扎和烦恼。她时常在母亲和社会研究者两个角色间左右为难。然而,能兼具深厚乐理和社会学理论、并以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古典乐界复杂社会关系的学者,除作者本人外恐怕难出其右。 译者黄炎宁,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学士,复旦—伦敦政经学院全球媒体与传播双学位硕士,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传媒学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中国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和语义流变。

《音乐神童加工厂》 目录大纲:

目录
前奏 舞台上的闹剧
第一章小提琴演奏的职业简史
第二章独奏班之前
一独奏学生的家庭
二 乐器教育的开始
三 参加试奏
四 给孩子贴上“天才”的标签
第三章独奏教育的第一阶段
一老师、家长、孩子的三方互动
二家长的调教
三父母的投资
四乐器练习
五抗拒工作
六家长与老师的冲突和协商
七家庭地理位置上的迁移
八什么是独奏班
九参与比赛
十彼此依赖
第四章独奏教育的第二阶段
一危机来临
二去上学还是在家练琴
三独奏教师及其班级
四职业接合过程
五磨合阶段
六三堂独奏课
七大师与学生间的冲突
八积极合作
九关系的破裂
十年轻演奏者的解放
十一特定的专业文化
第五章独奏教育的第三阶段
一独立进入独奏市场
二消极合作
三次要行动者
四拥有一把优质小提琴
五赞助和音乐生涯
六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力量
七国际比赛
八音乐会的组织者
九独奏学生世界中的特定人际关系
十独奏学生的职业生涯
第六章优秀的职业
一独奏教育的一些附加特征
二年轻独奏者的职业典范
三一切照旧的独奏界
尾声舞台闹剧的背后
附录方法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Atlas of Cities

《Atlas of Cities》

Paul Knox.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4-8

“”

New Masters, New Servants

《New Masters, New Servants》

Hairong Yan.Duke University Press.2008-12-8

“”

去远方:一个人类学家的朝圣之旅

《去远方:一个人类学家的朝圣之旅》

郭净.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1

“旅行成为当今的时尚,催生出了有关人文地理的写作。这种写作以远方为对象,在漂泊的状态中揭示旅人的心境。本书作者是一个人类学...”

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

《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

纳日碧力戈.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0

“本书是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和1996年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重点资助金...”

亚当之脐:人体的自然和文化史

《亚当之脐:人体的自然和文化史》

迈克·西姆斯.九州.2006-1

“本书分12个章节,从头到脚逐一描述人体的不同部位,作者西姆斯将人类文明史和进化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风格独辟蹊径,令人...”

Consumption in China

《Consumption in China》

LiAnne Yu.Polity.2014-6-23

“”

地球的主人

《地球的主人》

[美]伊恩·塔特索尔.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

“这本书是比较全面的人类演化史著作,属于古人类学,包括的其他学科内容也颇广泛。它以时间线的形式表明人类演化并不是一个线性的...”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

王铭铭 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09-6

“一、《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以下简称《评论》)为学术文集,创办于2007年初。二、《评论》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

生命的寻路人

《生命的寻路人》

[加]韦德·戴维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4-11

“◎现代文明,真的是我们最好的未来吗? 为什么波利尼西亚人只凭一只指南针,就能横渡大西洋? 为什么亚马逊的巨蟒之族相信,未...”

Minority Rules

《Minority Rules》

Louisa Schein.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2000-2-3

“Louisa Schein’s study of cultural production in post-Mao Chi...”

华夏边缘

《华夏边缘》

王明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4-01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

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

《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

周大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

“”

“裂缝间的桥”

《“裂缝间的桥”》

王铭铭.山东人民.2004-2-1

“经典名著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而成为传世之作;名家解读经典名著的著述,也同样会因为名著的光辉和名家独有的智慧魅力而成为传世之...”

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

《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

(美)海映光 原著,王建平,马成俊,马伟.民族出版社.2014-8-1

“《影像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撒拉族社会》的出版,将把80多年前的撤拉族社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无疑...”

发展的代价

《发展的代价》

侯高远,丁娥 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7-1

“发展的代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毒品的伤害与艾滋病问题研究,ISBN:9787811086904,作者:侯远高,丁娥 主编”

A Culture of Corruption

《A Culture of Corruption》

Daniel Jordan Smith.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10-30

“E-mails proposing an "urg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help mak...”

人的确证

《人的确证》

易中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02

“本书是一部对美学和艺术学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晶之作。这些本是深刻、晦涩的理论知识,但是作者采用了一种尽可能形象叙述...”

绿色黄金

《绿色黄金》

(英)艾瑞丝·麦克法兰,(英)艾伦·麦克法兰.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12

“这是一部伟大的茶叶历史,充满了有趣的事实和数据! 从一本关于茶叶的故事,来看价值胜过黄金的茶,如何流传数千年,在无数个地...”

法律与人类学

《法律与人类学》

朱晓阳,侯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目录 导论/侯猛 “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进路/朱晓阳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黄宗智 法律的文化解释/梁治平 从礼仪看中国式...”

后人类文化

《后人类文化》

曹荣湘.上海三联书店.2004-07

“后人类文化是指以克隆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网络、模块为代表的相关高科技技术联手缔造的、在人类社会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