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栏  免费是“毒药”

 

本文是软件IC圈原创文章,原文刊载于“软件IC网”,转载请注明作者“软件IC圈”张振伦:现任F5Netw...



本文是软件IC圈原创文章,原文刊载于“软件IC网”,转载请注明作者“软件IC圈”



张振伦:现任F5 Networks大中华区技术总监。

曾任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华为运营商BG云计算转型咨询首席顾问等,亲历了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全过程,在云界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时代,应用为王”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

曾担任中国容灾专家委员会委员、2010-2011年上海市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2013-2015年《科技纵览》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并获2012、2013年度优秀CTO嘉奖。

前两天微信朋友圈看到某地云计算项目公开招标,某公司以零元价格中标,然后其他公司发起诉讼,控诉此招标不合规等等。虽然在企业界这样的案例不多,但这也绝非是企业界的孤例,至少我时有耳闻。

今天“免费”大行其道,很多人视“免费”为法宝,每每都是通过“免费”来颠覆某一传统行业,比如IT界最为知名的案例之一就是奇虎360通过将杀毒软件免费,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杀毒软件市场,让传统的杀毒软件霸主金山软件日落西山。更不用说这几年中国互联网思维的盛行,更是将“免费”推向极致。不断涌现的创业新锐正在绞杀各个行业的传统玩家,包括:餐饮、娱乐、洗车 、打车、租车等,似乎大家要将“免费”进行到极致,燃烧投资者的巨额资本,誓把传统行业的佼佼者一个个赶下马,硬是要把羊毛贴到猪身上,然后说这是全新的、可以爬上树的羊……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就像一针兴奋剂,将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向了高潮。一时间“创业、创新”成为神州大地上最响亮的号角。但纵观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看到的创业很多,创新基本停留在商业模式上,而最为抢手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免费”。通过风险资本的介入,利用“免费”策略开始绞杀一切对手,无论新兴对手,还是传统对手,只要成为最后的“剩家”(最后活着的玩家)就是胜利,然后好像就能翻云覆雨!

在大家期盼这个美好神话同时,怎么能不思考一下免费的毒性呢?

首先,免费是资本的游戏,没有巨额资本介入,不可能有免费的产品或服务诞生。但资本逐利的本性,就一定让“免费”只是暂时的诱饵。抑或是在玩“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游戏,看上去很美好,可能对传统的商业环境是饮鸩止渴,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比如:奇虎360刚开始免费时,大家一片叫好,但走到今天,大家发觉这是一场免费的噩梦,虽然免费了,但是其他的流氓行为无处不在,奇虎360也成为被业界广泛诟病的一家企业。再如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度娘”,也是打着免费的幌子,因魏则西之死而引起整个社会的讨伐。看上去百度免费提供了服务,但后台的其他利益却驱使着商家抛弃良知而一味逐利,从而酿成了惨祸。

其次,免费之后服务如何确保?就像上面看到的云项目招标,虽然产品免费了,接下来的服务如何确保呢?企业不能亏本活着,即使企业本身不赚钱,也要养活那么多员工呀,否则这个企业不能持续。对于云项目,如果仅仅是买了个产品,生产产品的企业半年后倒闭,这个项目购买的产品基本只能停用。没有服务的企业级产品,特别是云产品需要大量的集成和订制开发,企业怎么可能能自己把它用起来呢?

再次,完全免费就没有产品研发的投入,这个公司或者产品也不可能存活。RedHat就是产品免费,服务收费模式,从而脱颖而出,成为开源市场上最大的赢家,目前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0亿美金。只有合理的利润,才能使得企业有钱投入产品开发和创新,客户也才能有未来。

其实,今天很多人基于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公司都一个个死去,很多打着“互联网+”的概念进行的创新,都希望通过前期的免费推广来锁定一批客户,然后深挖这些客户的价值,从而实现盈利。但这些所谓的“互联网+”的企业进行的大面积、大量的人肉推广,其实已经违背了“互联网+”的初衷。这类企业只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着欺世盗名的美梦,最终成为“互联网-”的典范而死亡,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

任何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行为都是耍流氓,但企业也不能只为钱而生。没有底线的人可怕,没有底线的企业更可怕。其实,只有合理的利润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有底线的企业才能赢得客户的持续尊重。不要掉入“免费”的陷阱而爬不出来,那样的企业不可能有未来。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有合理收费的网上影视音内容、或者各种软件,并且能确保质量,你会买吗?不管你买不买,至少我会买,我已经不希望为了省一两百元,而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同时也想助力国内类似的创业公司能够成功,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热点文章:
冯宇彦:触及灵魂的认知计算:IBM的“旧瓶装新酒”?

赵 刚:永不夺权成将军

谢 耘:原始创新之路

邹 均:迎接 “无机物智能” 时代的到来

刘昌伟: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董光浚:企业如何做新媒体运营

鹿 崇:开启数字化医疗新疆域

张 岩:追求理想,先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黄锡伟:别迷恋自己,你的时间在外面

孙惠民:唯有平台才是王道

马 龙:当我谈虚拟化时,我谈些什么?

王舜林:供大于求的“技术人才”涌向何方?

郑 奎:机器超越人类指日可待?

张振伦:2B创业的中国式难题



我也想成为微专栏作者,怎样加入?

如果您也想成为软件IC圈的微专栏作者,请将您的稿件及个人简介发送至邮箱:wu.zheng@softic.com.cn,期待您的莅临。


    关注 软件IC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