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精致清雅 唯美传心

 

昆曲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昆曲演绎故事节奏缓慢,那些悠扬曲折的音乐、古雅华丽的唱词,还有舞蹈般飘逸的身段动作,都使人难以忘怀。此曲只应中国有,这是最能表现中国古典美的艺术。...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世界上三大古老的剧种——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喜剧、中国的昆曲。而今唯一留存在世的就只有中国的“昆曲”了,骨子里带着宋、元的遗风,在中国被称为“百戏之祖”。伴着9月的秋风,“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亮相“第二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以或华丽或清新的姿态闪亮深圳,连续两晚(2014年9月3日、4日)登陆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海昆剧院演出的昆曲《长生殿》《雷峰塔》,以其精湛的演出博得“满堂喝彩”,观众在欣赏了这两场昆曲后,疾呼:“希望更多的传统戏曲艺术来到深圳”。

昆曲如兰馨香600年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传统经典点亮舞台 

弘扬传统戏曲艺术,保障市民文化福利。此次,由深圳市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保利剧院演出经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剧目”中,五台精品大戏,其中有两台昆曲,《长生殿》和《雷峰塔》。这对市民而言,无疑是一场戏曲文化的盛宴。



有人曾评价深圳是“文化沙漠”,其实,纵观深圳南头、蛇口的历史,再看这30余年的变化,这顶“沙帽”早已应该被弃之。2014年9月3日、4日两晚的昆曲演出,可以看出,深圳的观众对传统的文化的敬畏与珍惜。

2014年9月3日,作为明清传奇的巅峰之作《长生殿》在保利剧院上演。该剧将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置于“安史之乱”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大背景下,情节在一场历史事件、生死爱情、民情民生相交织。

昆曲是一门优雅精致的艺术,据说,唐玄宗有一个宫廷御用的音乐师——黄幡绰,在安史之乱时逃到昆山一带,将他在唐宫里演奏的曲子传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昆腔”的根儿;再遇上魏良辅的“水磨调”,便有了“昆曲”的兴盛。

昆曲《长生殿》全剧由《定情》《权哄》《絮阁》《进果》《密誓》《合围》《惊变》《埋玉》八出戏构成,情节细腻而跌宕,其文辞、曲乐、唱腔、表演、服饰皆美。



从晚八点到十点半,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观众在戏中看到了“安史之乱”“贵妃醉酒”等经典桥段。

杨贵妃的个性是在在第三出戏《絮阁》中开始得以显现。杨玉环算得上是有情有意、有智有谋。当李隆基对梅妃偏爱后,她先是“揪小辫”,让其知道“错误”,接下来则哭诉,用追忆甜蜜往事的煽情法,成功地将李隆基拉回到自己身边,“凉亭下,风荷映水翩翻,恋香巢,秋燕依人”“三杯两盏,遣兴消闲”“携手向花间,誓把幽怀同散”,最动情的莫过于7月7日长生殿里的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无绝期。李隆基与贵妃对酌倾聊,贵妃唱曲,还说“那些梨园旧曲,不消听得”,亲自为贵妃按板打节奏,并赞“李白锦心,妃子秀口”。



当剧情发展到《惊变》《埋玉》时,观众对杨贵妃命运的担忧已经提到嗓子眼儿。“国忠已杀,娘娘尚在;娘娘不杀,绝不护驾”,面对忠臣陈元礼的多次请求,背负着江山社稷的李隆基陷入两难,勉强割恩。此时的杨贵妃顾全大局,在一番生离死别的倾诉后,舞台上留下她一个孤独、凄凉的身影,最终飘然凌迟而去。告别的场景、唱词都十分凄婉,对陛下的深情与依恋也可见一斑:“笑微微常得君王看,向春风解释春愁”。

《长生殿》的创作,在细节之处精益求精:剧中的服装是手工绣织的;乐器“瑟”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的;云锣、编钟再现古代宫廷乐队的编制;杨贵妃“舞盘”用的翠盘等物都是琉璃工房的作品;另外,经过研究唐代舞蹈的专家指教、结合昆曲身段特征,剧组对“霓裳羽衣舞”做了最接近原貌的恢复,舞蹈轻盈优雅。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审美情趣,宛若一次奇妙的古今对话。

昆曲是一门优雅精致的艺术,《长生殿》的创作,在细节之处精益求精:剧中的服装是手工绣织的;乐器“瑟”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的;云锣、编钟再现古代宫廷乐队的编制;杨贵妃“舞盘”用的翠盘等物都是琉璃工房的作品;另外,经过研究唐代舞蹈的专家指教、结合昆曲身段特征,剧组对“霓裳羽衣舞”做了最接近原貌的恢复,舞蹈轻盈优雅。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审美情趣,宛若一次奇妙的古今对话。

9月4日晚,另一场传统经典昆曲剧目《雷峰塔》上演。《雷峰塔》是《白蛇传》的别名,《白蛇传》是我国四大名间传说之一,是一部流传非常广泛、久演不衰的传统戏,上海昆剧院的艺术家以文武兼备的舞台演绎,充分展示了演员们不俗的整体艺术实力。《雷峰塔》的剧情自是男女老少,耳熟能详,涵盖了“游湖”、“说许”、“端阳”、“盗草”、“水斗”、“断桥”六折,演员行当齐整,名角迭出。“游湖”、“端阳”中白素贞由沈昳丽饰演,许仙由黎安饰演;“盗草”、“水斗”中白素贞由谷好好饰演,“断桥”中白娘子由余彬饰演。





《雷峰塔》是近代以来真正以古本演绎,演员在承接传统表演及故事架构的同时,充分体现昆曲独有的唯美特性,情境交辉,动静相宜。



昆曲清丽隽雅,唱腔、文辞、服饰、台步、手势,精致讲究,曲牌接二连三变化。《雷峰塔》中,“桃红柳绿水连天,千里姻缘一线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无限凄凉,泪雨千行”“鸳鸯折颈,空辜负海誓山盟”,美醉人心的白娘子素贞和小青妹妹,还有懦弱儒雅的许仙,人物性格分明,《盗草》和《水斗》两折武戏,让人心怀澎湃,精彩了得,展示了刀马旦的无穷魅力。



言为心声观众“说”

昆曲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昆曲演绎故事节奏缓慢,那些悠扬曲折的音乐、古雅华丽的唱词,还有舞蹈般飘逸的身段动作,都使人难以忘怀。此曲只应中国有,这是最能表现中国古典美的艺术。

深圳保利剧院负责人曾若明,文艺工作者,在近两年的南山保利艺术讲堂中,不遗余力地将各类戏种引入讲座现场,其中就有昆曲。他告诉记者,在上海,有一批昆曲的传人,他们吟唱传统昆曲,也编演昆剧新戏,他们辛勤耕耘,不计名利,有了他们的努力,古老的昆曲在这座现代的都市中才有了一席之地,昆曲的美妙旋律在年轻的人群中才有了回声。

两晚两场演出,观众中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青年,每到精彩处,他们会和中国观众一样喝彩鼓掌,看戏过程十分专注。

古老的昆曲依然笑春风。观众在看完演出后,这样说——

子如:昆曲来了深圳,连续两晚聆赏,深深感觉这“国宝”不能断了线,得有人继续地唱下去、演下去。“看着台上的演出,我的记忆会瞬间回到童年,妈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好远的路,才能看一场草台戏班子的演出,踮起脚尖儿仰望台上各种人物或咿呀或做打,我听不清他们在唱什么,不像今天还有字幕机提示,只晓得台上的人物都好美,服饰漂亮,很希望自己化身其中某个人物,能踩着碎步在台上生出莲花。”

十一月阳光:世事浮云,唯美传心。和演艺界名宿同赏两晚《长生殿》、《雷峰塔》,说,上昆的这些个剧,都该让大家当美育教科书来看,不能在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这一代,哪个没从《长恨歌》和《白蛇传》中吸收过美的营养呢?宫廷华美,西湖清丽,昆曲且歌且舞之美,淋漓尽致。我打小最爱《盗草》和《水斗》,昨儿全场三个白素贞,团长亲演《水斗》,刀马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英气逼人,看得我这个入迷呀!

顾曲散人:顾曲必浴,赏曲必静。泳毕浴后,晚观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经典昆剧「长生殿」。感谢深圳保利剧院很有文化眼光的曾总,将大雅昆曲艺术带到深圳,发扬光大。深圳人可怜哪,很少有机会欣赏我们本民族最高雅的戏曲艺术与表演艺术!改革开放30年,我们这座青春城市的艺术发展也盲目地西化了30年!而且,以后还将进一步西化下去!应该反思!

曾兄:昆曲女声唱腔之美在于柔与软,款款缓缓,呢喃私语,圆润甘甜,回味无穷。《长生殿》中,杨贵妃走上不归路这一情节,导演的处理手法很妙。

朗诵艺术家:昆曲的表演形式是被严格标准着的。在有限的几近无舞台装饰的背景之下,昆曲表演通过自有的被严格标准化的表演身段宫谱:穿什么,戴什么,走什么位置,舞台的大概方位,什么手势,什么眼神,几近抽象的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具象,赋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的演员才能有自己的创作空间。因此,为了配合昆曲声腔的“清柔婉折”、“流丽悠远”,昆曲的表演从身段,手势,眼神都是要做艺术化的精致处理的。

艺评人:发展于唐、宋、元年间的昆曲,在唐诗、宋词熏陶下具备了细腻灵秀的气息和浑厚凝重的文学底蕴,甚至在很多文人的眼中,昆曲的剧本是所有戏曲中唯一具备着“戏文”实力的,而只有“文”可以成书,才有资格被文人用来研习和阅读。由此“昆曲”文辞之美的基础便被奠定下来了。六百年来,一直被坚持着这种美。

文武相生,舞曲相配,意蕴浓厚。昆曲不仅仅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更是一个艺术的宝库,是我们这个民族高雅艺术力量的源泉。



●戏曲小常识

昆曲与京剧的区别

文学性方面:昆曲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知识分子;京剧是俚俗剧本,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姓名有的不可考。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而变化;京剧是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主要有西皮及二黄两种,是上下句的说唱文学套上音调而构成,音乐非本质,本质是吟哦)加以几个变型,调子往往听来千篇一律。因属吟哦,所以才以板为单位拉长缩短,这就是板腔的来源——说唱文学的“吟哦”。因而,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京剧不是歌剧,是来自说唱曲艺的“说唱剧”,它唱的不是歌,而只是唱“话”。昆曲的音阶大部分是五声音阶,少部分由七声音阶构成;京剧则由七声音阶构成。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国语,有些演员喜用深度苏州方言化的语言进行演唱;京剧则以国语为主,有些有湖广音。

表演艺术方面: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加上属于节奏乐器的拍板);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昆曲基本上随着唱腔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由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京剧在传统上是呆站着唱,有动作时不唱,在武戏中尤其明显。京剧在武打时是纯武打,到开口唱时整个舞台就沉寂下来,只有唱者在开口唱。昆曲则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

京剧的发展离不开昆曲,起源时京剧的二黄唱腔就来源于昆曲,至今许多京剧唱段也是原汁原味的昆曲。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感谢关注:林雪的文艺圈
微信号:Smilelinxue1019


    关注 林雪的文艺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